孙彩文的日志

孙彩文的主页 » TA的所有日志 » 查看日志


泉城杏花香 游丝百尺长

孙彩文
分类: 创意写作
更新于: 2018年4月3日 08:33


在等,等一树花开。

“杏子梢头香蕾破,淡红褪白胭脂涴。”

3月29日,泉城的杏花开了,从东坡词一直开到眼前,浅红之上施着薄薄的胭脂,不雍容,不浮佻,恰到好处地美着,美得像她的名字——刘慧娟。婷婷的,她站在汇文学校报告厅的讲台上,为500余名参加研修的教师讲示范课《经历也精彩》。说实话,这么大型的活动做开场,会紧张,会有压力,需要长时日精心准备。

3月6日,建立专家教师群,邀约12位初审通过的省级以上名师、特级教师发来简历。

3月7日,大家研读作文教学模块和课程编写原则。《中国作文教学大系》包括六大模块、三大原则。六大模块:此情此景、名著发现、能力操练、卓越同伴、教材同行、文学提升。三大原则:“发现法”原则、“名著破解”原则、“能力导向”原则。别看简单的两行字,可把专家们难住了,纷纷打来电话,说:难懂!

傍晚,陈林校长“小陈语林”微信平台推送教育反思:备一节常态课,需要多长时间? ——你需要确定对课堂的“具见”。

我回应:

“具见”这个词很有新意,赞同您的诠释,备一节课要有自己具体的见解。我个人认为,有“具见”要先有“具眼”。喜欢您从叙事的视角对一节识字课进行深入探究,“让汉字做游戏”的“具见”独具慧眼。“见”字本源就是头上有只眼睛,这只“眼”会观察、会认识、会理解,有了它,自己的思想不会成为别人的“具器”。说到底,“具眼”是一种对教学独到的见识和实践能力,是“问所从来具答之”的探究姿态。

大家心领神会。梦华回应:

陈校的叙事让我想起苏霍姆林斯基说的那个历史老师,备这节课可能只是具体用了很短时间,但是语文素养的准备是随时的,终身的。

或许,新理念、新课程、新教材,让大家一头雾水的初始感受,有畏难,但一定也有探底的欲求,终会成为备好一节课的动力和资源。经历就是财富,当下的感受进入特定的场域,会自然发生联结。叙事,就是这样,或许不能带给你解决问题的方法,但是,一定会引发思考,让你生活在问题解决的情境中,生活在自己和他人故事的背后。

最先发来微信的是王瑜老师。

孙老师:请问您一个问题。这套教材中一个单元是四课时。我备的这一课时内容,是否要遵循这个单元内容呈现的顺序?如果按照教材顺序,第一课时,好像只能是完成“从名著中发现”策略。呈现出来的基本就是一节阅读课——侧重表达方法。所以,是不是,可以从这一单元的内容中选取内容?比如:“永远的童年”一单元,教材是用《爸的花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引导学生发现,镜头剪辑、时空转换、联想能力、情景交融,安排了“镜头剪辑”的200字片段练习和以“难忘童年”为内容,体现借物抒情方式的一篇习作……我就可以,一课时中让学生发现“时空转移、镜头剪辑、相关联想”策略,并练习写一个片段。

我欣喜地发现,王瑜老师抓住了两个痛点:

1. 名著发现不是名著阅读,习作课不能上成阅读课。

2. 操练点不能面面俱到,要集中发力,个个突破。

我电话请教毛教授,他即刻回复,我转发给王瑜:

可以,而且应该。否则就成了阅读课。注意一定要有核心能力的训练。不要忽视“能力操练”模块。

刚放下手机,毛教授便打进电话来,他说:“安排两位明湖小学的老师讲课吧。”我迟疑了一下,听他继续说,“他们有两位老师使用《大系》教材,参加全国大赛拿过一等奖。”毛教授特别推荐张岩主任,告诉我他的课已经非常成熟。

我提着的心,安下来了。

3月20日。参加项目启动会。回来的动车上,我给老师们一一打电话,正忙没时间接的,放下手上的工作给我打过来。我们建起“作文大系备课研讨群”,拉明湖小学焦丽主任入群。

研课开始了。

密哲:我有几点问题可以请教各位老师一下吗?所给学生教材所选篇目不可以改动吗?我执教的这一单元的课文对于九年级学生很难理解,如果学生不能透彻预习,这课无法正常进行。余秋雨的《贵池傩》,文化底蕴太厚重。如果按给定的学生教材来备课,内容太多,45分钟不能突出重点,既有名篇感悟又有当堂练习还有画认知图,请问各位老师是怎么处理的?请各位大师指点一下。如果真的是不可以改动的话,那课就好备了。

陈林:我上的是四年级第三十六单元《读有所思》。目前对学材的处理有些困惑,是按顺序跟孩子们梳理,还是可以有所整合?

焦主任录了四段语音,发来一份她自己的讲座报告、两份教案、一段课例视频。然后逐一做了梳理:

1. 关于内容:所使用的名著不改变,可以删减,可以补充学生比较熟悉的课文内容。

2. 关于顺序:三大发现可以有所取舍,选2-3个就行,顺序可以改变。

3. 关于道场训练:可以是教材上的,也可以自己设计。

她针对备课中发现的问题,做了重点提示:

各位老师们,备课的难点是,三大发现中的方法的提取。这三大发现指向什么要明确,梳理了一张能力表,包括三大能力:感受力、认知策略、写作智力,这是一级指标,下分9个要素。表格很凝练,但是指向非常明确,我们的教材设计、教案设计都是在这个表的基础上进行的,这个表是灵魂核心内容。一定要知道,你让学生找的这个方法指向的是什么。后面的道场练习要轻灵,方式可以多样。每讲完一个单元,要让学生学会这一类文章的几个方法。在课堂中,学生需要进行小练笔的展示,注意评价,教的什么方法,在评价中要关注学生是否达到。

还有一点提醒大家,关于教师用书,是普及版,教学流程全部设计好了。但老师们可以不受教师用书的束缚。四节课可以这样安排:第一节写作指导课;第二节,学生完成习作;第三节写作讲评课;第四节文学提升。

老师们纷纷向她请教,把写好的教案发给她,请她帮忙修改。

焦主任的指导清晰细致:

各位老师,现在孙雅静老师,七年级的教学备课已经出来了,我借着孙老师的教案,给大家说一下共性的问题。

孙老师的教案,基本体现了大系的思路。先来说教学目标的表述,这是教学用书的表述:

这是孙老师的一稿表述:

老师们要做的就是在教学用书的基础上进行删减,确定自己的教学是在哪个目标上点。

导入课时,我们可以用文中的此情此景,也可以是相关视频,也可以是作家、作品等多种方式,让学生有眼前一亮的感觉。1-2分钟的相关视频,是学生比较喜欢的方式。导课时,关注第一句话,我已标黄。对于名著发现的处理,预先安排学生预习,不在课堂指导阅读。我已标黄。孙老师的导课是可以的,相应的课件可配上图,或者是用微视频引入。

名著发现教学,孙老师从名著中有两个方法的提炼:

这就是《大系》的教学特点:名著发现法。此处建议孙老师可以再深入一点,可以出示学生比较熟悉的课文例子一到两处,让学生深入体会这两种方法对人物描写的作用。

“能力操练”孙老师用的是“小试牛刀”,在PPT上使用能力操练,这是《大系》的一个特点。有一个发现后,紧跟着就进行能力操练。孙老师的设计是《大系》的路子,这里的能力操练,题不够典型,最好是找典型学生熟悉的人物片段,或者是学生熟悉的人物,此处可以出示几张人物夸张的漫画图像,把人物特点写出来,注意,这个人物一定不要是争议太大的人物。

摘录着焦丽主任发群的文字和图片,此刻,我更想触摸自我的思维脉络。它是哲学的,因为是体验的。在当下,我在区分谁的思想,谁在说话吗?还是什么思想在指导行动?对哲学的敬畏“对于实际无所肯定”,我想这是哲学与科学的本质区别。不知道这是不是精神境界?如果哲学能提高精神境界,她就不是高大上,相反,与“受用”直接关联,甚至比科学的“实用”价值对我此刻更有意义。

想到李商隐的《日日》:日日春光斗日光,山城斜路杏花香.几时心绪浑无事,得及游丝百尺长。

杏花,开得繁华,最能体现春光烂漫。远望,繁花呈微白。这“杏花香”便是我对春光的陶醉,难以言状,缭乱不宁的心绪“百尺长”,化作感恩的“游丝”绵延至孔夫子的杏坛。

杏坛上刘老师引导孩子梳理认知线路图:

事切三环,一环多图,一图深入,多图串联。

焦丽主任坐在我的身边,她会心地点着头,胸前桃红色的纱巾衬得肤色更加嫩白红艳。

我此刻思考的是:什么东西正在超越我们的愿望和行动与我们一起发生?

 

您还没有登录,暂时不能评论。去登录
  • 所有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