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鹤的日志

李鹤的主页 » TA的所有日志 » 查看日志


幸福点灯(1287)——行走(六)厦门,这里就是教育的桃花源

李鹤
分类: 我的文章
更新于: 2017年8月11日 15:03

我这是第三次参加“教育行走”活动了,我感觉到“教育行走”活动一次比一次更精彩、更完美。无论大会服务,还是报告,更接地气,也更接人气。

万水千山,只为心愿

从我出发地到厦门英才学校,要倒五六次的车,时间上要30多个小时,来回都要一天半的时间,但为了那个不死的心愿,我们还是义无返顾的前往。虽然是慢车,但我们有书看,也自得其乐。并且这次有新泰的王琳琳老师和王纪云老师一起前往,一路上并不寂寞。

7月20日早8点多,我搭上车去了县城,等了约一个小时,卜老师他们才到。12点半,火车由泰安出发到福州,21日早7点多到了福州,但离下午2点多到厦门的火车还有好长时间,于是我们就决定到著名的福州三坊七巷去转转。

福州至今还保存相当一部分自唐宋以来形成的坊巷,成为历史名城的重要标志之一,这些坊巷中最为著名的要算"三坊七巷"街区。三坊七巷是南后街两旁从北到南依次排列的十条坊巷的简称。三坊是:衣锦坊、文儒坊、光禄坊;七巷是杨桥巷、郎官巷、塔巷、黄巷、安民巷、宫巷、吉庇巷。由于吉庇巷、杨桥巷和光禄坊改建为马路,现在保存的实际只有二坊五巷。即使如此,在这个历史悠久的居民区内,仍然保留着丰富的文物古迹,保存一批名人故居和明清时代的建筑。在这居民区内,坊巷纵横,石板铺地;白墙青瓦,结构严谨;房屋精致,匠艺奇巧,集中体现了闽越古城的民居特色,是闽江文化的荟萃之所,被建筑界喻为一座规模庞大的明清古建筑博物馆。

古朴的街道和建筑,丰厚的文化底蕴,厚重的民风民俗是这些地方的一大特色,但也被现代的所谓文明烙上深深的印记。熙熙攘攘的人流,也打破了本有的宁静与安详。

经朋友推荐,我们品尝了肉燕、鱼丸。最让人回味的是肉燕。据说肉燕燕皮的制作很麻烦,首先要选上好的腿肉,去皮去筋,切成块,然后用木制的锤子敲打,直至肉成肉泥,加一定比例的薯粉,制成薄薄的皮,切成三寸见方的小块,包上肉馅,做成扁食配以高汤。由于从皮到馅到汤都为精肉制成,味道特别的鲜美,让人回味无穷。

下午2点多,我们乘上由福州到厦门的火车,4点多到火车站,然后打滴滴车到了英才学校,已经近6点了。很巧很幸运的是一到学校就遇到了谢云老师,再一分钟又遇到了张文质老师。

晚上的破冰之旅灵动而富有情趣,其中主持人之一就是我们山东曲阜的戴荔老师。

做更好的自己,做更好的老师

每个上下午的开始时间,都是歌舞或朗诵。英才学校的学生们展示了他们的多才多艺和丰富的业余生活,诗朗诵或歌唱,韵味悠长、动人心弦。

开幕式是有张文质老师主持的。他说:作为教师,首先要健康,其次要快乐;他引用刘华良老师的话说“不快乐的人不要当教师”;他还说“行走就是研修的一部分”。回想我自己,自2010年7月加入1+1教育博客之后,通过不断“读书、行走、践行”,慢慢找到了作为一名乡村教师前行的方向和目标。在日常的教育教学生活中,也是把“健康、快乐、有意义”作为自己从教的原则。

很喜欢刘键老师晨诵的卓别林的《当我开始爱自己》:当我真正开始爱自己, 我才认识到,所有的痛苦和情感的折磨,都只是提醒我:活着,不要违背自己的本心。今天我明白了,这叫做“真实”。当我真正开始爱自己,我才懂得,把自己的愿望强加于人,是多么的无礼,就算我知道,时机并不成熟,那人也还没有做好准备,就算那个人就是我自己。今天我明白了,这叫做“尊重”……

作为教师,首先应该学会爱自己,让自己健康起来,让自己快乐起来,让自己过充实而满足的教育生活。在美好自己的同时,再美好教育,美好我们的孩子们。

7月22日上午的主题是“先做更好的自己,再做更好的老师”。一开始,刘良华教授的《教师如何是好》就深深地打动了我。他说:新三好教师是身体好、性格好、学习好。作为教师,要想提升自己首先要有一个师傅,还要有一个精神导师。回想自己这几年,我不自觉地就把张文质、吴国珍、孙明霞、谢云等老师当做我的师傅,虽然我从没有正式拜他们为师。而他们,也是我的精神导师,不断地指引我、影响我朝向更美好的教育前行。

孙明霞老师是我一直敬重和佩服的老师,我也有幸成为“明霞工作室”的成员之一,并且多次听过她的报告。她的报告素朴而启人深思,接地气而容易去践行。她说:良师是一种不断成长的姿态,依靠不断激发自身的潜能,成长为自己的导师;是一种安全、温暖的课堂,让每个学生的潜能都得到发挥;是一种培育能力、完善人格的过程,让每一朵生命之花都灿烂。教师要靠学识魅力、人格魅力来吸引学生;作为教师,可以平凡,但不可以平庸;教师要把读、思、研、写、行结合起来……回想自己这几年,我也是按照明霞老师的标准去要求自己,去不断践行的。

7月22日下午,李晓蓉老师《从“精彩一群”到“人间四月”》的读书、研讨活动让我很受启发。卜庆振老师和我也打算回去之后创建一个读书会,借鉴他们的经验,慢慢的先做起来。他们“一路走,一路写,把爱留下,把根留下”,他们“以学习的方式行走”,他们对教育有“初恋般的热情,宗教般的信仰”,他们“文字码起的高度,就是成长的高度”……所有这些,让我听了之后也热些沸腾,信心满满。

接下来是查建渝教授的《“爱飞翔”公益研修与教师成长》。我也很想加入这样一个公益团队,但一听说要通过官方才能够做到,就打消了这样一个念头。现在,各种教育公益活动风起云涌,我很欣赏他们的做法,也很想尽自己的微薄之力做一些公益。就在前不久,我就申请了2017年“马云乡村教师奖”,并入围了全国前300名。

之前的时候,我对私立学校颇为腹诽,以为他们只是一味的追求所谓的成绩,但通过厦门英才学校的所见所闻,通过听吕云萍副校长的报告,改变了我的看法。他们办学的目标是“爱心润泽生命,智慧创造英才”,教育主张是“爱·创造”,教育追求是“使人成人,发展个性,回归生活”。他们通过自己办学,更具有了灵动性和开创性,更尊重人性,注重全人的发展。如果有可能,我真想自己办一所属于自己的学校。

想大问题,做小事情

“想大问题,做小事情”,这是钱理群教授提出来的。杨虹萍老师的《从一厘米开始,营造局部的春天》就体现了这一点。她能够“做有儿童味道的教育”,从点点滴滴,从一厘米开始,做美好的教育。尊重人性,从孩子天性出发,让孩子们过快乐的、有意义、有价值的教育生活。

接下来是“‘创嘉杯’教育行走征文颁奖典礼”,我有幸成为10人中的一员。在这个活动开展的5个月中,我每个月能够有一篇文章被推送。第一个月我的文章获得点击量第一的不错成绩,从而直接进入候选人名单。这次获奖,也是对我的一种肯定、鼓励和褒扬,也激励我不但做更好的自己,追求更好的教育。

陈香吟老师的《思辨如何教育》,告送我们在教育教学之中如何观察现象,如何厘清措词,如何核实证据,如何评估结论,如何推理逻辑,如何设计思考。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来告送我们如何做更好的自己,更好的教育。

辩论赛是就印度电影《摔跤吧,爸爸》中“辛格是个好父亲”“辛格不是个好父亲”的观点,双方进行唇枪舌战。后来,主持人谢云老师又别出心裁的让他们两组变换角色再进行一番辩论。这样一改变,部分老师就一时转换不过角色来。通过辩论赛,引起我们的深入思考:作为家长,如何做更好的自己,如何尊重孩子、引导孩子不断超越自己,实现自己的梦想。

7月23日下午,杨雪梅老师的TDE演讲是《写作,遇见更好的自己》。她“用写作照亮了前方的路”。而我,从加入1+1开始,也是用读书、写作慢慢照亮了自己做教育的路的。

21世纪教育研究院的杨东平老师的《中国教育的重建》,分析了当今教育的现实,告送我们如何实现学生自主学习,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如何在当下既要有成绩,又要做好自己。他说在有些国家是上午学习,下午活动,这让我想到前苏联苏霍姆林斯基和我国的陶行知的做法。重视实践应该成为学校教育的重中之重,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未来社会真正的接班人。而当下,一味只是注重学生成绩的做法是很不足取的。

伍松老师是“心和公益基金会”的创建者,他叙述了自己的成长经历。他说:他是在步步高公司完成自己的大学生涯的,通过这样一个大学生涯,他学会本分、诚心和平常心;他说:阅读是基础教育的基础,是能够带给孩子们多方面的能力的;他说:全方位的阅读构建了你的思维能力……他的报告,不也给我们很多启迪和教益么?

晚上的沙龙我参加的是“书有光,读最美”,并且做了题为《与书相伴的这些年》的闪电演讲。

这一天,脑子被塞得满满的,但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应该是当下做教师的一条很好的教育教学之路。

行走,寻找教育的桃花源

7月24日一开始的晨诵时刻,是翁恩花朗诵的北岛的《走吧》。非常喜欢这首诗:

走吧,歌声和我们踏碎,这条冰雪的路。

走吧,月光和我们升起,这条银色的路。

走吧,眼睛望着同一片天空,心敲击着暮色的鼓。

走吧,我们没有失去记忆,我们去寻找生命的湖。

走吧,路啊路,飘满了红罂粟。

我们这么一群“教育行走”者,不就是在走着,在寻找着更美好的教育之路么?这也是一条“冰雪的路”“银色的路”,而我们用生命的热情寻找着这“生命的湖”。这条路上,有坎坷、有荆棘、有危险,但也有鲜花、掌声和微笑。

厦门教科院的段艳霞老师的《在共同体中探寻教育的桃花源》,叙述了9年的鹭岛教育共同体发展历程。这种跨学校、跨学科、跨年龄,具有公共性、民主性、卓越性、开放性的共同体的发展模式,为我们指明了方向和途径。

非常欣赏钟杰老师的《我和孩子们的美好生活》。她的语言风趣、幽默、睿智而富有哲理,方言、俏皮话时不时的引人发笑、叫好。她说我个人的生命状态是:身心愉悦、无忧无惧、情绪稳定;脑子灵活、好奇心强、内心强大;拥有理想、理性落实、充满智慧。而自己培养的学生的生命状态是:自信、阳光、大胆、有表现欲;积极、上进、肯干、有执行力;温润、阳刚、亭亭、有生命力;看见、回应、配合、有人情味。她的“把女孩惯成神”“把男孩培养成绅士”的理念让我们不得不由衷的佩服她的睿智。她说:“男孩子要想有好日子过,你就努力地把女孩惯成神!”她说男士就要像英国绅士那样充分的尊重女性。她的结论是:当生命状态都处于饱满、温暖、积极、阳光的师生相遇,必然会酿造出美好的生活来!

遇见就是美好,一起走向美好!学生能够遇到这样的老师,这样的班主任是多么幸运,多么幸福啊!

涂玉霞校长的《我创故我在》,阐述了在数学教学中创造出的自己的“桃花源”。她说“教育不是大而空的理论,而是点点滴滴的改变和坚持”;她说“一个人最重要的事是懂得如何做自己的主人,用勇气和努力,让自己在这个世界上呈现不一样的行走姿态”;她说“一个好玩的老师一定是学生喜欢的老师”;她说“好教师一定会教出好质量的”。 她用“创新思维,让教学‘好’起来”“创业精神,让思想 ‘亮’起来”“创享情怀,让生命‘宽’起来”。从她身上,我们看到了教育的智慧,也应该思考一下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的做法——我们为什么不能够采用生动活泼、灵活多变的方式让我们自己的课堂生发出光彩和亮色呢?

是啊,谢云老师说得好:“我一直相信我们可以有所作为,甚至大有作为,我们对自身的任何一次微革命,都可能造成身边小世界的大改观。”

行走感悟,倦鸟归林

这次“教育行走”,从夏令营报到指南,到会务日程表,到会务组咨询电话、接待组联系电话,到住宿用餐、医疗保障等等,事无巨细,周到细致,让我倍感温暖。

一进学校大门,就有贴在地上的“教育行走”路线路。顺着指示标志,就可以到宿舍,到餐厅。早上和中午,都有专门老师叫去吃早餐、去坐车、去开会地点。从学校到开会地点,都是车接车送。茶歇期间,有水果、茶点,让人温馨而无距离。

回家的路程分外顺利。26日,我们从望海宾馆打车去厦门站,8点多坐上车,27日早上6点到了菏泽,打车去了汽车总站。饭后,坐8点20分的车,10点多一点就到了东平,再坐公交车,11点半多一点到了家。

前后8天的时间,坐车花去了4天,活动3天,旅游1天。尽管有些疲累,但还是收获满满,满足而愉悦。但倦鸟终要归林,还要回到温暖而安逸的家,享受家的温情与缠绵。

一周的第三届“教育行走”,让我又鼓起了更大的勇气来做更好的自己,更好的教育,真是感谢多多,收获多多啊!

2017年8月5日星期六

17491_14886230893234.jpg

您还没有登录,暂时不能评论。去登录
  • 所有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