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向荣的日志

崔向荣的主页 » TA的所有日志 » 查看日志


读书杂想

崔向荣
分类: 读后感
更新于: 2018年5月25日 15:09

读书杂想

有人说,看一个人爱不爱读书,就去他的家看一看,看他家的家具摆设,有没有书橱,家里的书橱什么样?这是我家的书橱,今年春节前新买的,为什么买呢?主要是因为孩子的书越来越多,同时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也越来越意识到读书和不读书的区别。读书多的人言谈举止、心态、情商和格局都会不一样。三毛说:“读书多了,容颜自然改变,许多时候,自己可能以为许多看过的书都成了过眼云烟,不复记忆,其实他们仍是潜在的。在气质里,在谈吐上,在胸襟的无涯,当然也可以显露在生活和文字里。”

有这样一个段子,儿子问爸爸:“为什么要读书?”爸爸回答说:“这么给你说吧,读书和不读书的区别,就像品尝当下的这碗茶。差别在于,读过书的人会说,此茶口感饱满纯正,入口绵软,圆润如诗,随之而来的是回味甘甜;观其茶汤,橙黄透亮,幽香如兰,品味十足,当是茶中的佳品。若你没有读过书呢,就只能说,“哎呀妈呀,这茶真好喝。”一个人对阅读的选择,其实就是对人生的选择。一个读书的人和一个不读书的人,他的人生是不一样的。

世上无人人必读之书,只有在某时某地,某种环境,和生命中的某个时期必读的书。这个寒假,我读了两本书,《蔡康永的说话之道》和这本30位名人写的亲子家书集《成长,请带上这封信》。最初选择读《蔡康永的说话之道》这本书,是因为我个人对蔡康永的欣赏。但在读的过程中,才发现说话真的是一门艺术。大家都觉得说话是一件特别简单的事,每个人两岁左右就能和人交流了,但是不是我们每个人都会好好说话?都能在适当的场合说出适当的话? 作为教师,说话是我们每天都在干的事儿,跟学生说,跟家长说,跟同事说,说什么?怎么说?什么话能说?什么话不能说?为什么有的人说话让人开心,有的人说话却让人难堪?这些都能够反映一个人对说话艺术的掌握程度。书中说:“我的说话之道,就是把你放在心上。”我想说:“教师的说话之道,就是把学生放在心上。”

《成长,请带上这封信》,这是由张泉灵、韩寒、白岩松、于丹等30位名人倾心写下的亲子家书集。他们用世间最珍贵最绵软的爱写就的一封封家书,不仅是送给下一代的脉脉叮咛,更是一颗颗坦荡炽热的心走过遥遥岁月的回响。面对大众,他们是镁光灯的焦点。面对孩子,他们是最平凡的父母。想读这本书是源于看到了台湾作家刘瑜写给孩子的一段话:愿你慢慢长大。愿你有好运气,如果没有,愿你在不幸中学会慈悲。愿你被很多人爱,如果没有,愿你在寂寞中学会宽容。

书中的这几句话我想跟大家一起分享:

记得要活得精彩,活得认真,跟自己比。愿你过上我从未看见与理解的生活。——古典

成长的过程需要勇敢,不是和别人争斗,是跟自己的恶劣较量。需要耐心,不是等待成功,是习惯平淡。需要宽容,不是放弃自我,是让自我更有弹性。需要善良,不是用来标榜自己,而是借此来容自己获得幸福。——黄菡

这些家书虽然是写给孩子的,但他更是一本献给我们做父母的一本好书,同时对于为人师的我们也有点醒作用。

一、做父母是一辈子的事业,只有永不停止学习与思考,才能与孩子一起成长。想做好老师,先做好父母。

二、相对学习成绩而言,家长(无论功成名就还是)更在乎的是孩子是否快乐、宽容、善良……作为教师,我们更应关注学生的什么?

三、教育本身并无成功与失败,人生也难以分出成功和失败。教师的爱是不是更应该剔除功利之心?

张泉灵对她的孩子说,我们始终要有一颗明亮的心来装这个世界,要点亮心中的灯,第一盏灯叫善良,第二盏灯叫原谅,第三盏灯叫相信。作为家长和教师,我们既要帮孩子们点亮心中的灯,同时也要点亮自己心中的灯,和他们一起成长,勇敢地前行。

读书是最容易的事,尤其是现在这个信息时代,除了纸质书,数字化阅读随时随地都可以进行,微信,微博,各类公众号等;读书是最便宜的事,我们用几十块钱就买到了别人几年、几十年的心血、阅历和经验。一本好书,可能是一位作者用毕生的生命去寻找、追求、表达而成,铭记着作者毕生的智慧;读书是最值得坚持做的事,高晓松说:“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如果你因为种种原因还暂时去不了远方,那就读书吧,书能带你去你想去的远方!

您还没有登录,暂时不能评论。去登录
  • 所有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