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三百首全集

作者:蘅塘退士著 赵昌平译
出版社:复旦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2006
评价:
写笔记 放入书架 您已添加此图书
图书评分
0.00
0 人评价
5星 |
0%
4星 |
0%
3星 |
0%
2星 |
0%
1星 |
0%

内容简介

        《唐诗三百首全解》综合前人与今人注本的各种长处,为读者提供了一部比较切合时用的,知识性、资料性、鉴赏性相结合的读本。在文字从简的《唐诗三百首》图文本、画册本争奇斗妍的今天,我却仍以这一无图而又详解的本子献给读者,是否有些不合时宜呢?然而正如秦韬玉笔下那位“敢将十指夸针巧,不把双眉斗画长”的贫女一样,“不合”者也自有其可以不合,有以自矜的理由。这倒不仅因为《唐诗三百首全解》海外版的反馈信息给了我信心,更重要的是,当前的阅读倾向,使我深感,一种认真而有新意的详解本,实属必须。

        或许因为在唐诗学界小有创获,常有年轻人来问学。中学生向我谈起他们的困惑:虽然读了不少选本,但中考、高考时,面对一首陌生的诗,往往仍无所措手足。青年学人以他们的诗学论文寄我提意见,可惜其常见的通病是由于误读文本,而使立论变成空中楼阁。这种情况在我所经目的大量来稿与硕、博论文中也屡见不鲜。对于以上种种,我开出的药方只有简简单单的一味:下工夫去读通,而读通的首务是要知道“诗是怎样写成的”。

        这自然需要掌握一些诗学的基本知识,对此,我已在海外版原序中有所提挈,并在解诗时随机而发作了讲析。这里仅想就时下流行的说法:“读诗只须凭感觉印象,不必详究”,再絮叼几句。这说法也有些来头,即所谓“以禅喻诗”。南宗禅倡言以心印心,单刀直入,了然顿悟。这通于诗学,便是传统的点评。应当说精到的点评是读诗的高境界,然而略知禅理者又都明白,心印、顿悟,本须有历久的“积学”为前提。舍积学而论印心、顿悟,其不堕入“狂禅”恶道者几希。传统点评精到处不少,但狂禅般的痴人说梦更比比皆是。更有甚者,评者读不懂某诗,便斥为伪作。我们那位谪仙人李白的不少名篇,比如入选《唐诗三百首全解》的《宣州谢 楼饯别校书叔云》,就曾遭此厄运。以作诗为日课的古人尚且如此,今天的读者,如一味谈感觉印象而无视“积学”,其效果当可想而知。这道理也简单,老杜说“意匠惨淡经营中”,可见,企望以浮躁之心去印合精微的诗心,要不出错也难。也因此,这个详解本的目的就在于,希望为本是学诗初阶的《唐诗三百首》,加上一道比较牢靠的扶手,使之能更好地发挥入门阶梯的作用。

        对于大陆版,我还是花了两个多月的时间作了修订,而其中最花工夫的,恰恰是我最不想做的“语译”。说不想做,是因为诗本不可译,一译便韵味顿失;又偏偏最花工夫,则是因为语译可起到帮助初学者贯通诗脉的作用,而贯通诗脉又是读懂的关键:所以也就“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并尽量“为”得好一些,“为”得有点儿韵味。由此建议读者对于《唐诗三百首全解》正文外的三部分:注释、语译、赏析,也可以先跳过注释读语译;语译有不明处,再看相应的注释;最后再进入我“以心印心”的赏析的阅读。这样读法,也许能更好地达到三方面预期的效果:注释以实其基,广其识;语译以通其脉,顺其气;赏析以博其趣,撷其神。

        最后要说明的是,我并无意反对文字从简的图文本。事实上,我也编过这类读本;今后也许还会在详解本的基础上再做一种约简本,也不排斥配图。但目前,我更愿意将有限的篇幅,留给对读者而言更为急需的讲析。希望它能帮助读者掌握一些“单刀直入”的刀法,并能举一反三,较从容地自己来鉴赏一首陌生的诗篇。明此,则读者当不致因我前面引了秦韬玉的两句诗,而责我自矜“风流高格调”了吧。

+ 撰写读书笔记

梁建亚 的读书笔记 (0)

暂时还没有符合条件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