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坤的日志

李坤的主页 » TA的所有日志 » 查看日志


研修日志

李坤
更新于: 2014年11月12日 21:02

 

研修日志

 

这几天我认真观看了北师大文学院王教授讲的《语言学与语文教学》,通过观看学习我对语文教学又有了新的认识,将在以后的教学中改变自己的教学方法,下面是我的学习笔记,。

一、语文素养

她说,语文课程担负着语文素养养成的任务。“养成”,是指凝聚在心理和行为上。她认为语文素养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把握语言文本的能力,读文本的速度,接受文本的质量,概括准确度,系统性和感受力,以及审美和判断能力;二是表现为语用效果的语用能力,恰当地选择预料,对对象和语境具有适应性,从而形成语言风度;三是学习能力,语感形成的快慢、优劣,对现象的敏锐性,解释现象和总结规律的能力,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

她质疑:语文教学止于听说读写吗?听说读写后面应该有个“想”。语言能力的原动力是心能和体能(思维能力和健康体魄),心能与语言能力密切相关,培养思维能力是与培养和提高人的语言能力同步的,语言和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基础教育阶段的总任务。语言运用能力在后天的发展是以思维能力为前提的,“想”是听说读写的决定因素语言和思维能力取决于词汇的丰富程度与语义理解的深入程度。

二、语文课的理性

工具性是针对“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而言的,人文性是针对“语文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言的。二者本来就是统一的。人类的交际工具不是一般的机械工具,它具有科学性,同时带有人文性。二者的结合决定了语文教学既要强调“熏陶感染”“独特体验”,又要注意“理解”、“把握整体”、“发展思维”。也就是说,语文课不是一门纯粹感性的课,它也是有理性的,有科学性的,它需要语言科学的介入。过分强调语文课的教化作用和理性知识,是对语文课程特点的背离。

语文课是通过语言认知、语言传意和语言训练来提高人的思维、认识和表达能力素养的,所以语文教学必然在很大和很深的领域,要受语言学的指导。语言学走入语文教学,应当通过语文教学论与之相结合。

三、口语和书面语

书面语与口语的区别在于:不同的载体,不同的文体,不同的加工度。写出来的也有口语,比如赵树理的小说。教书面语浓重的与不浓重的文章,感觉是不一样的。所以语文教学最重要的是教书面语,雅致风度是从书面语中获得的。语文教学的主要途径是通过书面语进行心能的培养。人的口语不是心能的直接反映,有技巧的训练;书面语是经过进一步加工提炼的,它不但可以用来表达思想和交流思想,而且具有超越时间、空间传播文化的更深远的作用。

    四、言语到语言的转换

从语言现象中观察语言规律。引导学生锐敏地发现语言现象,避免把语言知识讲成语言教条。语境分为言内语境(文本)和言外语境(作家,背景等)。教语文课,重要的是把言内语境和言外语境结合起来,最要命的是不注意言内语境。感悟不应当是纯经验式,完全不从语言上去分析,悬空而无据地去感悟,学生是不能学会自己去分析鉴赏的,更不能达到通过别人作品来提高自己语言能力的目的。所以把握语言与体悟语境,要注意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语言的意义是社会的,语文教学要通过别人语言,体悟比自己更高的思想境界。语言学要在文学里面教,老师要懂有用的语言学。

她说,语文教师缺乏对课文中“文眼”的理解,比如《草》中的“离离”和“凄凄”,比如“春风吹又生”要表达的是不变的情,比如“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中的“自”和“空”,表达的是诸葛亮的没人欣赏和被人遗忘,比如“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中的“却”,是回过头来的设想,实际上说的是现在我在想念你,希望和你说说此时此景的心情。

五、教师和教材

      教材掌控教什么和怎样教,教材没有明确的思想,教学就没有抓手;教师掌控把学生引导到哪里去,教师缺乏有用的知识和科学的头脑,课堂就没有灵魂,教师没有引导的办法,学生的“自主”就各行其事。如果连跟自己生活这样密切,几千年文化传承的语文学生都不喜欢,那我们语文教学的失败就到家了。

 

 

您还没有登录,暂时不能评论。去登录
  • 所有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