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誉莹的日志

周誉莹的主页 » TA的所有日志 » 查看日志


王春易老师的蜕变(摘抄)

周誉莹
更新于: 2015年4月2日 11:55


一个人自己规划其存在的方式总是最好的,不是因为这个方式本身算最好,而是因为这是他自己的方式。”

­——约翰·穆勒在他的《论自由》


鲜花与掌声

她特别享受这个“讲”的过程。


困顿与不解

2010年,学校提出“课堂是学生学习的舞台,课堂不是教师展示的地方。王春易心里一直很不舒服。凭什么不是我展示的地方呀!我所有的努力不就是为了这一精彩的表现吗?我为什么要改呀?


震慑与反思

1.教育竟是如此的重复、模仿,这让王春易心里很不舒服,她不想再重复自己,她也不希望别人重复自己。

2.为什么一些优秀的学生升入大学后很久难以适应大学的自主学习?

3.我们真的需要一场革命,对课堂教学永恒问题进行重新思考,对习以为常的教学进行彻底反思。

4.资源丰富的学科功能教室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了条件,为学生的动手操作提供了可能,学生要实验,要探究,要用自己的方法去学习……


“清零”与“作茧”

1.接下来,她所要做的就是将自己“清零”,昨日的辉煌会成为今天的羁绊,这一举动在她的一生中有重大意义。

2.以前,教师费了很大的心思,引导学生巧妙地进入自己的教学设计,而这个教学设计,仍然是教学生知识的教学设计,而不是一个教会学生学习的教学设计,它忽视了学生自己去钻研、领悟、感受的过程。

3.没有掌声,没有喝彩,面对人们一脸的茫然,王春易脸上异常平静,她的内心是塌实的。因为,她看到了学生的发展。

4.第一次讨论时,大家问了许多不该问的问题,王老师丝毫没有指责学生,而是陷入了深深的思索:为什么会问这些问题呢?

5.“终于度过了这一段难熬的日子,最大的收获与进步就是终于动摇了老师们头脑中的偏见,

真正挡住我们脚步的是我们自身的习惯、每个人内心深处多年来形成的根深蒂固的观念、习以为常的工作模式,它们几乎变成了一种生活方式,没有人愿意否定它,改变它。

惊喜与收获

1.“我教了十几遍细胞的知识,从来没有让学生做过细胞模型,这次太出乎我的意料了,学生太有创意了,学生怎么会有这么丰富的想象,教室简直成了一个美丽的细胞世界。”

2.她突然意识到学生的探究意识、实验意识居然比老师还要强。

3.在中学时代,培养这样的渴望、这样的好奇,是我们教育工作者最神圣的使命,它远比让学生获得高分数重要得多。

4.尊重学科的规律,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唤醒了学生内在的学习能力。这一变革,使滔滔不绝的讲解、填鸭式的灌输、机械重复的训练彻底告别了生物讲堂。


革新与觉醒

1.因为自己终于跳出了自己,告别了昔日辉煌的讲台,彻底颠覆了用了20多年的教学套路。

这节课让王春易明白了,不是学生不爱听的课要改,不是成绩不好的老师要改,而是每一个以自我为中心的老师都要改,特别是那些爱讲、会讲的老师更要改。因为你讲得越多,学生自主的学习就会越少,当你把知识讲得越清楚、越明白的时候,学生自主钻研、思考、探究的意识就会越弱,新课程倡导的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际上就会落空。

2.学生的学习发生了变化,学生不再是被动地接受书本知识,也不是简单地从书中找到现成的答案,更不是记忆老师强调的内容。而是通过阅读,有了感知、认识、发现和好奇,一边读,一边思考,一边提炼核心内容,然后有了重新认识,重新发现,重新获得,形成了自己的观点和认识。在这个知识建构的过程中,他们不仅仅获得了知识,获得了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能力,更重要的是体验到了一种最美好、最深刻的情感,那就是探索奥秘的感觉。

3.这种变革突破了原有学科教学的封闭状态,把学生置于一种动态、开放、生动、多元的学习环境中,它改变的不仅是学生学习的地点和内容,更重要的是提供给学生更多的获取知识的方法和渠道,使他们在自主学习、自主探索中获得一种新的学习体验。


坚持与突破

1.王春易用她的眼泪和执著凿开了人们观念中关于“教学”的固定模式,她的胜利终于接近了更为深刻的教育本质。王春易深深体会到,返回学生学的过程,其实没有太多深不可测的东西,反而是简单易行的。所有本质的、规律性的东西一定是简单的、简洁的。

2.庖丁,虽解牛己十九年,但每至于族,仍然“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

3.当她收敛起自身的光芒,教育真谛的光芒显得愈加明亮起来,

4.因为热爱,所以充实。因为付出,所以收获。因为奉献,所以幸福。

您还没有登录,暂时不能评论。去登录
  • 所有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