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与海》讨论课
名著阅读讨论课-----《老人与海》(海明威)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使学生了解《老人与海》,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让学生学会积累语言素材,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
3、通过分析、评价书中人物,不仅使学生对人物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认识而且让学生养成勤思考、善分析的读书习惯。
4、了解象征主义手法的运用。
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从事学习活动。
2、引导学生有见解,有创意地阅读文学作品。
情感、态度、价值观:
启发学生热爱文学热爱阅读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不断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
教学难点:通过分析、评价书中人物,不仅使学生对人物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认识而且让学生养成勤思考、善分析的读书习惯。
教学准备:观看《老人与海》有关视频;借阅或购买,阅读全书(2周)。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播放《老人与海》动画片片段。刚才看到的正是我们这两周阅读的名著改编而成的《老人与海》片段。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这部名著,分享悦读。
二、收集材料:
(一)你对《老人与海》了解多少呢?一起了解名著。
下面,我想请同学们来抢答几个问题?
选择题。
1.厄内斯特·海明威(1899-1961),当代____著名小说家。
A.意大利 B.法国 C.古巴 D.美国
2.海明威的作品不包括
A.《太阳也升起来了》B. 《永别了,武器》C.《丧钟为谁而鸣》D. 《哈克贝里·芬历险记》
3.“迷惘的一代”是那些找不到出路的青年人的总称,演变为一个文学流派,而海明威也因此成为“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作家。这是哪一部小说提出来的?
- 《太阳也升起来了》 B.《有的和没有的》 C.《老人与海》D.《海流中的岛屿》。
4. 1954年,作家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金,授奖是“因为他精通于叙事艺术,突出地表现在他的近著____之中;同时也因为他在当代风格中所发挥的影响”。
A.《老人与海》B. 《永别了,武器》
5.厄内斯特·海明威,1961年,由于不堪忍受高血压、糖尿病等各种病症所造成的痛苦,海明威自杀身死。以什么方式自杀的?
A.跳海 B.卧轨 C.服毒 D.枪弹
6《老人与海》的主人公叫什么?
A.桑提亚哥B.多罗彻 C.佩里科 D.马诺林
7.《老人与海》中老人出海___天没打到鱼?
A.85 B.83 C.84 D.86
8. 《老人与海》终于捕获的大鱼叫什么?
A.沙丁鱼 B.马林鱼 C.剑鱼 D.飞鱼
9.海明威在《老人与海》中运用其 “冰山理论”的创作原则,处理人与自然斗争的这一重大题材,没有运用哪个手法?
A.丰富的象征意义 B. 独特的语言风格 C.精湛的写作技巧 D.意识流手法
10.“不过人不是为失败而生的,”他说。“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给打败。”老人说这句话是什么时候?
A.制服大马林鱼前 B.制服大马林鱼时 C.鱼被鲨鱼吃完后 D.鱼被鲨鱼吃了一半时
11.哪句话不是老人说的?
A.生活总是让我们遍体鳞伤,但到后来,那些受伤的地方一定会变成我们最强壮的地方。
B.现在不是去想缺少什么的时候,该想一想凭现有的东西你能做什么。
C.自己一定要有信心,一定要对得起那了不起的棒球运动员迪马吉奥。迪马吉奥即使脚后跟长了骨刺,在疼痛,也能把一切做得十全十美。”
D.二十世纪的丧钟为人类而鸣!
• 填空题
1、圣地亚哥是( )的一个老渔夫,他曾经和一个黑人比赛( ),比了一天一夜,最后终于战胜了对手
2、老人在每天早上负责( )
3、老人与大鱼整整搏斗了( ) 。
4、在老人得到大鱼的一个多小时后,鲨鱼嗅到了它的( )味跟踪而至抢吃鱼肉,老人便用( )杀死了第一只鲨鱼。在随后的搏斗中,他改用( )与鲨鱼搏斗
5、鲨鱼吃光了鱼肉,只剩下( )和( )留给了老人。
6、老人醒来后,孩子给他了一杯( )两人并相约( )
问答题:
1、老人为什么会多次梦见狮子?
2、桑提亚哥作为“硬汉”,具有怎样的特点?
3、在返航途中,老人与凶恶的鲨鱼是怎样搏斗的?
4、在与大马林鱼反复缠斗的过程中,老头感到非常疲乏,他知道夜色就要降临,所以竭力想些别的事儿。他回想起棒球比赛,又联想到关于棒球运动员迪马吉奥。为什么要写“老头不禁回想起年轻时在卡萨兰卡跟一个黑人比赛扳手腕”的经历?
教师小结:
1.海明威名著。
《太阳也升起来了》以参加一次大战之后流落在巴黎街头的美国青年们的无聊苦闷生活为题材,写出了当时对社会和个人的出路抱着悲哀和失望的年青一代的形象,海明威以侨居巴黎的美国女诗人格特鲁德·斯坦的"你们全是迷偶的一代"的话用作该书的题词.
2.海明威坎坷人生。
厄内斯特·海明威(1899-1961),当代美国著名小说家。1917年中学毕业后,参加新闻工作。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海明威奔赴前线,在意大利前线身受重伤,伤愈后就侨居在法回巴黎,并且开始了创作生涯。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海明威定居古巴,继续从事创作,1952年,发表了中篇小说《老人与海》。1954年,作家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金,1958年,海明威迁居美国爱达荷州。1961年,由于不堪忍受高血压、糖尿病等各种病症所造成的痛苦,海明威自杀身死。
三、了解《老人与海》内容梗概
古巴老渔夫桑提亚哥已经84天一无所获了。在前40天,有个很佩服他的男孩曼诺夫和他一起出海,但他父母认为老头倒了霉,让他跟别的渔夫去打鱼了。晚上,老头昏昏睡去,他又梦见了儿时见过的非洲、海滩、大山和狮子。第二天清晨,他带着曼诺夫给他的鱼食和祝福又出海了,他划向远远的大海,在天亮之前撒下鱼食。中午他吊到一条巨大的鱼,他怀着对这条大鱼的敬意与之搏斗了两天两夜,第三天,他射死了鱼。然而在归途中,鱼血招来了一群一群的鲨鱼,他用尽了船上的所有工具保护大鱼,却不能阻止,鱼只剩下了骨架。半夜他驶回了小港,早晨,渔夫们围过来,曼诺夫哭了,他给老人送来了热咖啡,要跟他一起出海。茅棚里老人睡着了,他又梦见了狮子。
四、精彩赏析,小组分享。
1.他是个独自在湾流中一条小船上钓鱼的老人,至今已去了八十四天,一条鱼也没逮住。
赏析:吸引人的悬念。海明威在《老人与海》中一开始就设了两个悬念:老人一连84天一条鱼也没捉到,他准备第85天继续捕鱼,他很背运(孩子的父母这样看他),那么,他能否捕倒一条大鱼?老人在感到他的力气可能不支的情况下,认为自己有信心有诀窍,认为像他这样一个“古怪”的老头子会做好一切的,那么,他有什么样的信心和诀窍?他的“古怪”又表现在哪里呢?这是读者迫切想要知道的,这股巨大的吸引力牢牢牵着你去寻找你所想知道的一切,最后读完作品才会得到比较圆满的答案。
2.他身上的每一部分都显得老迈,除了那一双眼睛。那双眼啊,跟海水一样蓝,是愉快的,毫不沮丧的。
赏析:“那双眼啊,跟海水一样蓝,是愉快的,毫不沮丧的。”这就是老人的青春之貌。书中虽然没有写出老件轻时的快乐生活,但我们依然可以想象得出,这在描绘老人屋内陈设时已作暗示.
3.风在不住地吹,稍微转到东北方去,他知道这就是说风不会减退了。老头儿朝前面望了一望,但是他看不见帆,看不见船,也看不见船上冒出的烟。只有飞鱼从船头那边飞出来,向两边仓皇地飞走,还有一簇簇黄色的马尾藻。他连一只鸟儿也看不见。
赏析:这是一段否定式的景物描写,看似无景,实则有景,老人多么想看到这一切啊,他太孤独了,可他什么也没有看到,因而情中生景。
4.老人和大鱼一直相持到日落,双方已搏斗了两天一夜,老头不禁回想起年轻时在卡萨兰卡跟一个黑人比赛扳手的经历。
赏析:剪接手法在这里也得以恰当的运用,表现在老人非常疲倦时,为了使自己增加信心,回想起年轻时与一个力气最大的黑人码头脚夫在一家酒馆里比赛掰手腕胜利的情景。这种剪接自然妥贴,他有存在的前提:这就是他左手抽筋、右手受伤的情况下,他想起了比赛,很符合老人此时此刻的心理,所以产生了这样的联想是合情合理的。这就使的故事做到了连贯和统一,而且也加大了容量。
5.一个孤独的老人拖着疲惫不堪的身子漂泊在茫茫的海面上活像个大战后的勇士。为了治服那条庞大的马林鱼,他已经费下了自己近乎所有的力气。而今,他带着自己捕获的。
赏析:海明威让这个老人具有了一种不可征服的精神力量。他一次又一次地用他那双伤痕累累的手将粗陋的武器刺进鲨鱼的头颅。即使最终的结果仍是只剩下那十八英尺的鱼骨架。从老人的身上,我们不难看出海明威想要传达给我们的那种灵魂的尊严。
结尾:在故事的结尾处,当孩子看到那苍白的鱼骨架和老人那伤痕累累的双手时,“he started to cry,and all the way down the road he was crying”.孩子心痛的不仅是老人那双流过血的手,更心痛的是老人历尽艰险才得到的战利品竟然被鲨鱼咬噬得一千二净,更心痛的是老人在历经长达八十四天的凄惶失意极度紧张艰苦的考验后所换来的却只是更大的失望。孩子的“放声大哭”使读者产生强烈的听觉感,深深地撞击着读者的心弦,甚至掩卷之后仍依稀可闻。这哭声包含着孩子对老人的无限崇敬和深深的同情。这哭声显然是孩子在老人的英雄气概感召下性格走向成熟的起点,象征孩子的回归。这一象征手法的处理昭示出“他是在通过一条相当新的路子返回到他的起点”,表达了作品的乐观主义倾向。
五、深度解读,分析手法。
象征主义手法的运用:象征手法是将关联事物之间借助一些具体的形象表达一种抽象的概念、思想和情感,和比喻等修辞手法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这种手法的运用,需要两种事物之间有相似的特点和共性的特征,这样才能产生由此及彼的想象。如象征手法运用得贴切,可将一种抽象的东西转化为具体的形象,能够被读者感知和领悟,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回味悠远、意寓深长。
(一)大海——人生竞技场的象征
一直以来,大海在西方文学中,都被赋予了丰富多彩的表象意境,或者代表少女的形象,清纯可人、明媚灿烂;或者象征恶魔,凶神恶煞、深不可测。在《老人与海》中,大海被描写成一位女性形象、细腻深沉,在老人捕鱼的过程中,大海呈现出安详、宁静、祥和、波澜不惊的状态;[3]在老人和鲨鱼搏斗时,大海仍旧是那种自信、缓缓流动的状态。作品中的大海尽管表面看是温柔的,但内心却蕴含着无穷无尽的力量。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海,既有着硕大无比的大马林鱼,又有着凶残贪婪的大鲨鱼。在小说中,大海象征着真正意义上的强者,既有着非凡的毅力和顽强的精神,同时又具有无比深厚的内涵。
(二)老人——人类顽强意志力的化身
这部小说中的主人公,是一位真正的硬汉,他能勇敢地接受命运一次又一次的挑战,敢于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不屈不挠、顽强抗争。怀抱坚定的信念,即便在连续84天没有捕到鱼的情况下依然能够坚守。通过和大马林鱼、大鲨鱼等一次又一次殊死的搏斗,取得了最终的胜利,尽管象征他胜利的标志仅仅是一堆鱼的残骸。[4]圣地亚哥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向世人宣告:被摧毁的只能是人的肉体,人的精神是屹立不倒、永远都打不垮的。在小说中,圣地亚哥象征着不屈不挠、顽强乐观的人类精神。
(三)小孩——人类生存状态的象征
曼诺林是小说中的另一个小主人公,他一直以来都和孤苦伶仃的老人相依为命。在老人的生活中,他的爱和关心处处能体现出来,老人没有捕到鱼时,他会和老人一起难过悲伤,然后会更加悉心地照顾老人的生活和起居,为老人准备好饭菜,是老人生活中最好的帮手。可以说小孩是老人的另一种生存状态的象征。孩子眼中,老渔翁不管捕没捕到鱼,都是他心中最好的渔人。无论捕鱼的技巧,还是捕鱼的品质都是一流的,无人能够匹敌的。捕鱼的结果并不能说明什么,仅仅是对人的能力的一种肯定而已。而这种观点,和老渔翁对自己的看法,恰恰是两种对立的观点,所以从某种程度上说,老渔翁和小孩象征着人的正反两个方面,预示着在理想和现实之间,人的犹豫和徘徊、难以抉择,小孩曼诺林的离开,也正是这种思想不断斗争的最终结果。
(四)大马林鱼——美好理想的象征
在小说中,大马林鱼是光荣的象征。从现实出发,一个年老体衰的渔夫能捕获到如此硕大无比的大马林鱼,本身就是一件令人荣光的事情。但老渔夫对鱼确是无比的喜爱和崇尚,不但没有丝毫的敌意,反而将对手当成朋友和兄弟看待。[6]所以在整个与大马林鱼搏斗的过程中,他至始至终都深怀喜爱和敬佩之情,甚至在最终战胜对手时,他也不免为对手扼腕叹息。因此,在整部小说中,大马林鱼是无上光荣的象征。纵观整部小说,大马林鱼的作用非常重要,没有大马林鱼的穿针引线,小说的象征意义将不完整。在经历漫长的84天等待之后,大马林鱼终于出现了,既满足了老人的愿望,同时也是给老人漫长等待的一个回报。老人凭借坚强的毅力,终于战胜了年轻气盛的大马林鱼。在小说的寓意和老人的心中,大马林鱼一直象征着一种理想的事物,一种美好的目标和追求。预示着在人类漫长的旅途中,会经历种种的磨难和痛苦,但只要人们怀有坚定的信念,依靠顽强的毅力和不懈的追求,最终一定会战胜艰难困苦,创造生活的奇迹。
(五)鲨鱼——邪恶力量的象征
鲨鱼在小说中,是各种邪恶势力的化身,代表着一种破坏性的力量。它是对人们实现各种理想和目标的阻挠。《老人与海》这部小说,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和艺术价值,并产生了划时代的深远意义。这部小说的创作时代,正是古巴民族运动风起云涌之时。[8]海明威笔下的圣地亚哥,虽然仅仅是一个渔人的身份,但他却代表了那种在社会最底层苦苦挣扎的穷苦百姓的形象。而鲨鱼则是殖民主义者的化身,通过正反两个形象鲜明的对比和塑造,预示了古巴人民为了争取自由和解放,同邪恶势力所做的不屈不挠的斗争,这样也更进一步凸显了真正硬汉的个性。
六、结束语。
走进名著,我们就好像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阅读经典,我们就如同在跟伟人交谈。积极倡导同学们阅读经典名著,变有效阅读为高效阅读,让名著阅读滋润学生的生活,浸润学生亮丽的人生。
- 所有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