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君利的日志

李君利的主页 » TA的所有日志 » 查看日志


永远的牛虻

李君利
分类: 阅读活动
更新于: 2015年11月5日 10:52

永远的牛虻     作者:李君利

最早知道牛虻这个人是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里,因为书中的主人公保尔特别喜欢牛虻,于是满世界寻找《牛虻》,终于在小学数学老师的抽屉中看到,封面黑底有一个忧郁的男人头像,长而卷的头发有些桀骜不驯。

当晚挑灯夜读,合上书本曙光已经印上了窗口。牛虻也由那个有着碧蓝眼睛的男孩,成长为脸上有着一道长长疤痕的男子,成长为一个饱经忧患、意志坚强、机智勇敢的革命者,于是他成了我心中英雄偶像。

其实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是个英雄偶像涌现的年代,身残志坚的张海迪、老山英雄徐良、人民公仆蒋筑英、数学家陈景润、中国女排队员、花剑选手……,我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十分认真地学习他们的精神,写了许多感动的作文,有些还被老师在班上读。

但内心最喜欢的是牛虻,还抄了他遗书里一段话,至今觉得是经典:“我知道如果你们这些留下来的人团结起来,就会给他们猛烈的反击,你们将会实现为之奋斗的宏伟大业。至于我,对待死亡将会怀着轻松的心情,走进院子,就像是一个放假回家的孩童。我已经完成了我这一份工作,死刑就是我已经彻底完成了这份工作的证明。他们杀了我,因为他们害怕我,我心何求?”

牛虻为信仰赴死如同散步。面对死亡,主人公泰然自若,始终微笑,拒绝蒙眼,对敌人讥笑嘲讽,他的坚毅、无畏与行刑士兵的忧郁、胆怯形成鲜明对比,像“天上皎洁的明星”震撼着旁观所有的军士也深深震撼了我。牛虻告诉我们,你可以砍掉一个人的头颅,却无法砍掉他灵魂的高贵;人的肉体可以腐烂,精神却可以穿越时空。

到了高中才明白,其实,《牛虻》的成功,不仅在于作品塑造了一个对理想至死不渝,对情感忠贞坚忍,为追求自由和真理甘愿牺牲爱情、亲情、生命的革命英雄形象,更在于作者塑造的牛虻是个为信仰甘愿被命运折磨的殉道者,在短暂的生命中,他一次次拒绝生活中可以有的安逸和温情,去主动选择承受那内心和生命上非人的炼狱般的折磨。在实践着英雄主义的道路上,较其他英雄形象,牛虻身上洋溢着更多的特立独行和孤傲不逊。

之后岁月里,一再品读,除了牛虻,也开始关注蒙泰尼里,关注在亲口宣判并目睹自己儿子死刑后他主持的那次弥撒。抄写中,主教垂死前的心理挣扎变成了我耳边的嘶声呐喊,数次令我顿笔:

“我看到了我那心爱儿子的眼睛,看到了他身上赎罪的鲜血。我竟不管,让他遭受悲惨的命运,离他而去!我已经后悔了——悔不该干这样的事!可是现在后悔已晚——我大声呼叫,他听不见;我敲击坟墓的门,他不能苏醒;我独自站在荒凉的空旷处,这个世界已空无所有,唯一留给我的是大地和天空:大地里埋着我心爱的人,大地上染上了他的鲜血,天空是一片虚无可怕呀……”

反复的细读中,我一步步体会蒙泰尼里的人性挣扎和生命无奈,体会他在人生选择中的逃避和悔恨,体会他被矛盾压迫的疯狂和毁灭,从而更钦佩牛虻顽强生活的执着和实践理想的坚韧,进而思索:人到底该怎样活着?人究竟为什么活着?

于是,为生活苦闷或彷徨的时候,牛虻就会不期而至,带着他惯有的嘲讽和微笑询问我的灵魂:你的信仰是否还在坚持?你的追求是否还在继续?你的付出是否太计较得失?你的人生是否还忠实于自己?

    于是,会轻声背诵起当年抄在日记扉页的那首小诗:“不管我活着,还是死去,我都愿是一只牛虻,快乐地飞来飞去。”

推荐阅读:《牛虻》,作者:埃·莉·伏尼契(爱尔兰)。

您还没有登录,暂时不能评论。去登录
  • 所有评论(1)
  • 赵静
    我还没有读过《牛虻》,决定认真读一读,谢谢李老师的分享!《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读过,当年可以读的书非常非常少,父亲看我喜欢找书看,就特意抽空带着我翻了一个大山沟,到邻村的小卖部里租的这本书,我读了三天,读了不止一遍,至今无法释怀。可以说,保尔的精神与信仰让我敬仰和崇拜,让我觉得他是一个勇敢的坚持的人,是我可以学习的榜样,但又为其晚年的凄凉感到非常难过,也因此常常想起我国很多普通老兵的晚年,他们在战争年代的英勇与和平年代的凄凉,很让我难过,也因此,虽然工作以后自己买了本《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却没有再读过,我一直不愿意接受那个结尾。今天在想,我应该再读一读,而且不止一遍。《牛虻》也应该读一读了!
    2015-11-18 13:4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