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彩文的日志

孙彩文的主页 » TA的所有日志 » 查看日志


认知魅力:被“主体”迷住

孙彩文
分类: 读书叙事
更新于: 2016年2月24日 10:47

《说文解字》曰“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孟子曰:“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启发我们认知:教育存在于现实联系的共同体。

进入共同联系的关系网始于我们被某一“主体”迷住。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生理医学奖的华人科学家屠呦呦,自幼耳闻目睹中药治病的奇特疗效,小时候就对中药有了深刻印象,这促使她后来去探索其中的奥秘。她从系统整理历代医籍、本草入手,收集二千多种方药,从中选200多方药组织筛选,经研制380多个样品,获得青蒿抗疟发掘成功,于2015年10月获得诺贝尔生理医学奖。

我们需要聚集在共同“主体”周围,以同样的方式去接近这个主体。正如阿克曼 (Ackerman,D.)写的:“伟大的妙事,爱上了生命,尽情多姿多彩地生活,像悉心培育精神抖擞的良种马那样培育好奇心。”

作为教师,我们可以本能地找一件我们会用的武器。比如三年级孩子玩卡通图片入迷,我们就和孩子们一起“玩”,设计如下环节:①结合手中图片为自己设计卡通形象;②为自己的长处画出“分值”,如“爱心”、合作能力等;③写一段话介绍“卡通自我”;④各小组互换作品,玩“猜一猜”游戏。这样的流程试图把内在的“我”和外在的“我”融汇,引导学生在想象中沉思。你会发现,教师与学生一样面对共同的问题:我是谁?

从“问题”开始的学习是“拥抱、指引和优化教育核心使命的共同体模式——它有能力担负认知、教学和学习的教育使命。”我们放置它于“小剧场”,①编剧本。收集问题,结合阅读材料阐释,合作完成。②排练。自导自演,自制道具,自做宣传广告并卖“票”。③演出。化妆、布置剧场、即兴采访、写“报导”。不难看出,你、我、他形成有意义的学习网,学习在场域中自觉发生。

场域学习是用心了知世界,体验生命当下一刻的美好,我们称之为“研究性学习”,包括三步:①确定专题。教师指导学生结合社会生活和学习生活自主选题。如六年级下学期的研究专题有:沙尘暴的研究、家谱的制作、课本剧的演变,考试的改革等。②搜集资料。包括书本资料和生活资料。教师重点指导学生通过合作查阅、分析、整理资料,并通过展览、解说等方式进行交流,使资源共享。③形成创意。三年级 “关爱大自然”研究活动后,学生在《塑料袋在诉说》中写道:

塑料袋妈妈带着几个孩子飞上树梢,孩子们抹着眼泪在诉说:

“妈妈,人类为什么叫我们白色垃圾?”

“妈妈,人们为什么仅用一次就把我们扔掉,难道我们的价值就在于那么几分钟吗?”

“妈妈,我们是污染了环境,难道人类就没有错儿吗?”

生活是鲜活的,孩子是个性的,把“主体”深深植根于生活,能放飞孩子们的灵性。想起一语“心灵是活的东西,无法在一个点上停留”。

诗集《停顿的风》的作者是12岁的安子瑜,她的生活是这样:四年来,没请过任何的“一对一”,没做过哪怕一本课外练习册。周末或假期,大多数时间在公园或者野外游玩,融入自然,优哉游哉。很少看电视,从不上网,不玩网络游戏。每晚8:30准时就寝,早上6:30起床,从不熬夜做题。一年360天,概无例外。各科成绩优秀,视力正常,身心均衡发展,聪明、活泼、健康。酷爱读书,视野开阔,博览(包括“听”)古今中外文学大家的经典作品,每学期的阅读量在400万字以上。

刘在复说“处于人间而能享受心灵的最高幸福,便是能闻到美丽灵魂散发出来的沁人心脾的芬芳。”

奕欣是马来西亚人,她两岁开始读经,作为加拿大博士生,创建“正念实践共同体”,和自己的同学以及香港的朋友一起,带领黑人孩子共读,使26名失学的孩子重返校园。受她影响,我们在全国公共资源服务平台用“校内外”支撑全县“大阅读”,140所学校建站,3万教师、学生及家长建立自己的学习空间:悦读文化、儒雅文化、责任文化、红色文化、伯雍文化。校长、教师、学生、家长的共栖性显而易见:“连接着我们所有关系的核心是重要的主体本身——不是亲密性,不是公民性,也不是问责性,而是活生生的主体的力量。”

贾平凹认为:人的欲望的膨胀和失控,是人的精神生态系统发生危机的最为严重的祸根之一。他的《废都》作出文学反抗,发现了“人的弱点和罪行”。这提醒我们,教育的现实是由事件和关系共同构成的,是历史性和发展性相互依赖的共同体。我们的教育需要在共同联系中拥抱所有事物并被“主体”迷住,这是认知自身的魅力。

您还没有登录,暂时不能评论。去登录
  • 所有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