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彩文的日志

孙彩文的主页 » TA的所有日志 » 查看日志


孙彩文:群文阅读——拜读《温儒敏论语文教育》浅思

孙彩文
分类: 读书叙事
更新于: 2016年3月9日 21:56

收到赠书《温儒敏论语文教育》,一口气读完,好似天降祥瑞,爱不释手。全书共7辑,收文64篇,从课标课改、教材编写、高考语文、语文教学、研修文化、大学本义、文学生活诸多方面,为我们打开一条通道,解决了长期禁锢思想的四个层面的问题:

首先是,大多数教师问询的教育“是什么”的问题――我们应该教什么?

其次深入一点“如何做”的问题――好的教学需要什么样的方法和技巧?

再深入一步“为什么”的问题――我们教学是为了什么?要达到什么目标?

还有少有人问询的“谁”的问题――教师的自我是什么样的?自我的“精神自留地”是如何形成或缺失变形的?怎样联系于生活、经典、文学、文化以及我的整个世界?教育体制如何能够支持和增强孕育优秀教学的自我?

早知道温儒敏教授是语文课标修订组的召集人,是北京大学语文教育研究所的所长,心怀敬慕和感恩,反思自我课堂,用温教授的“语文教育”修炼自己,最起码不应该仅停留在技术层面。

记得,给四川地震灾区孩子送精品课时,老师们说上我的课是享受,用温教授的“在语文课和‘语文生活’之间疏通一条通道”理论给予观照,现在想来,“打通”应该正是我当时的所思所想。那节课我讲的是老舍的《林海》,分四个环节,读景,发现美、画景,体会美、说景,感悟美、看景,欣赏美。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画、说,用自己的熟知的生活画面联想想象,在情境中与文本、作者对话,体会林海的美,感悟美的不空洞。孩子们说:“站在课堂上,我就是林海!”孩子们站在了生活通道上。

放在语文教育语境,这是回归童心本位的教学,是我追求的目标。读了温教授的“教育,须以价值观铸魂”坚定了我的方向——童真课堂——教师、学生、文本是生命共同体。共同体课堂,师生、生生与文本进行着有效对话。“对话”理论的始祖是著名文艺理论家巴赫金,他指出:“一切莫不都归结于对话,归结于对话式的对立,这是一切的中心。”

“对话”是从知识到生命的价值诉求,我采用买的教学策略是“群文阅读”,如温教授所说“语文的本质就是多读书”。“群文阅读”是指同一个议题,通过多个文本阅读,进行探究性学习,也就是温教授的“指向语用”。它与单文阅读的本质区别在于告别“内容分析式阅读”,通过审辨阅读,在比较、猜测、推论、反思中对文本进行语义重构。

群文阅读与温教授倡导的新课标思想相一致。小学语文2006版新课标提出“非连续性文本”的群文阅读要求。要求“关注学生通过多种媒介阅读,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优秀的阅读材料”。进一步强调要认真抓好“读书”这一根本环节。要求高度重视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习惯”、“品位”、“方法”和“能力”。群文阅读从单篇到“群文”,其意义在于,一是让师生回到阅读的本原。自主愉悦地阅读、理解、质疑、发现,在阅读中学习阅读;二是模拟和回应现实阅读情状。尝试更真实、更实用的类生活化阅读。三是改变教学方式。不是又深又细地讲析文章、按部就班地“从字词的学习开始,经由句式、篇章结构、内容探讨进行教学”,而是要多读书,丰盈精神,丰富生活积累。

我曾在名师送课中讲授《群文阅读:我是谁》,是五年级读的复习课。以阅读为基础,在对人性本真的“爱”给予极大尊重和重视的基础上,对学生内在热情以智慧引领和激发。课堂扭住“我”这一核心要素,在起、承、转、合中自主生成三个环节:一送礼物,引发“我”的对话;二读文本,引领“感悟”对话;三抒真情,引导“爱心”对话。情感,在对话中融合。这节课“对话”顺畅自由,原因之一是以文本为中介进行平等的精神交流。课堂上呈现的文本有四类:人物简介、诗辞、散文、读后感。作为平等对话的“首席”——我,或激发兴趣,或启迪思维,对学生倾注浓浓的“爱”的关怀。教学流程中,先引导学生结合文本内容质疑,诱发学生的阅读期待,再引导拓展思维,启发学生进行情感体验,激活创意灵感。原因之二是以特定情境为载体感悟生命的撞击。入课环节,以“同心结”引起情感共鸣,使师生迅速形成学习共同体,心打开了,爱激活了,师生进入对话状态。新课标提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要求“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这样的课堂里,一行行美丽、跳动的文字被编织进孩子的灵魂,获得滋养一生的精神储备,丰富当下的生命。

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曾公布一项调查结果,我国国民有阅读习惯者仅占5%。全世界每年阅读书籍排名第一的是犹太人,一年平均每人是64本。上海在中国排名第一,只有8本。而中国13亿人口,扣除教科书,平均每人一年读书一本都不到。阅读经验无法由他人替代,个人的阅读策略一定是亲身操作、应用后内化而成。“群文阅读”的课堂,学生的主动阅读占取很大的比例,将阅读过程处理为探索和发现的过程。前苏联的克鲁普斯卡娅在20世纪初有一个“石破天惊”的教育观点,在学校里往往只发现记忆力:读课文,讲述、背诵。“群文阅读”的方向,就是在课堂里,真的让学生提问题,提真的问题,真的解决问题,最终有所发现。这是温教授所倡导的“语文教育”。

(孙彩文 2016年3月9日星期三)

您还没有登录,暂时不能评论。去登录
  • 所有评论(3)
  • 孙彩文
    我相信憧憬是坚劲的;即使在教学的路上,阻力重重;阻力,是精神力量的起点,而不是终点。努力,没有失败,只有艰苦的等待。
    2016-03-09 22:28 回复
  • 阅读行动
    孙老师不管读任何书,都能有所感悟,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能力!这一点值得所有人学习!
    2016-03-09 09:48 回复
  • 苑芳
    “群文阅读”的方向,就是在课堂里,真的让学生提问题,提真的问题,真的解决问题,最终有所发现。我很喜欢这句话。他是真正的语文教育的内涵。
    2016-03-09 09:4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