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角·书店
市场转角处,有一家“小小书店”。
名副其实,的确是小小的书店,大约只有四十平米的面积吧。屋子四周以及当中的地方全是一排排的书架,上面摆得满满当当的。书架之间的空隙只能容下一个人的宽度,对头的两个人必须踮起脚尖方能侧身而过。店门两侧是玻璃柜台,里面只能坐进一个人。柜台里摆放着一些办公用品,上面杂陈着一些报纸,抽奖的纸盒,还有插满了各式笔的笔筒。柜台里侧的墙上摆放着几排光盘。店家充分利用了所有的使用空间,有些商品甚至直接挂在墙壁上,不过倒也井然有序,并不显杂乱。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店中除主营书籍,报刊,杂志外,还兼营各种学习资料,文具,玩具,办公用品等。只是每个系列的种类单调些,可供选择的余地较少,因此并无顾客盈门,门庭若市的景象出现。但这个很不起眼的小店却不可或缺地默默存在着,常会有些闲在人倚在门口或靠在书架旁认真读着一本刊物;常会有老人带着小小的孩子去挑选些简单的玩具;常会有一群学生在里面说笑着买些文具……
店里的书籍称得上正统的只寥寥几种,无非是些名家名著以及一些工具书。余下是些菜谱,养生,保健类以及时下较为流行的言情,玄幻,灵异,武打类的书籍,再有就是学生用书和幼儿书籍。你若是想认真买几本好书,来这里是不行的,需要去大型的书店,在茫茫书海里有目的地拣择。但那是需要时间的,不赶上节假日谁也没有那样的空闲和精力去做。
但若是想利用零散的时间便捷地解决阅读的需要,“小小书店”恰恰可以填补此类空白。因为这里的杂志种类还是蛮多的,最常见的有《读者》《青年文摘》《知音》《意林》《文苑》《特别关注》等几种。几乎每期必有,比较齐全,我可以择优取之。我的首选是《青年文摘》和《文苑》,因为它们插图精美,里面的文章比较合我的口味。而《读者》是我退而求其次的选择,首先是广告插页太多,其次是文章我不甚喜欢。我回想起上小学时母亲书箱里有一大摞《读者》,那时的《读者》素净如兰,没有花花绿绿的广告插页,只有精致隽永的内容,即便是一个小小的版块也令人回味无穷。那一大摞《读者》我总是百读不厌。
杂志中偶然也会出现《小说月刊》《萌芽》(只买到过一期,相当不错)《推理世界》,但期数不全,中间时常会断档。断档的滋味相当难受,上不着天下不着地的感觉。尤其是《推理世界》的连载,好端端的一个故事无法读完,看不到开头还稍可忍受,不能忍受的是看不到结尾,揣测许久终是悬悬难绝,仿佛断奶期的婴儿一般惆怅好几日。曾经也想干脆去邮局订上全年的算了,但几经考虑又作罢。全年的固然是面面俱到,但从此每月成了固定的必用餐,不喜这种束缚感。还是“吃零食”一样随性去读吧。
曾经也在这小店中买过几本青春类刊物,《听风》《爱格》《花火》之类。跟流行接一下轨吧。但因故事情节的大同小异及无病呻吟,终于觉得味同嚼蜡,最终放弃。就仿佛人生路上的无数沉迷与自省一般。
琐碎的生活,有时平淡寡味。渴了要喝水,饿了要吃饭,困了要睡觉,闲了就读读书做个调剂。平淡如水的生活里,阅读犹如几颗茶叶,随手丢些进去,清香淡淡散逸,味道自然就与众不同了。
人生在世总要有些追求与寄托,总会有个中场所可以停歇我们疲惫的心灵。“室雅何须大,花香不在多”,一本书,一页纸,几行字就好。
于是偶遇下班的间隙,或是买菜的空闲,总会不由自主地踅进去,看看小小的书店里又有了什么新的刊物,沉甸甸的拎着它们回家时,总是觉得自己好幸福。
- 所有评论(2)
-
阅读行动罗丹说,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崔老师总是能于生活小处找到内心的安宁与满足~2016-03-25 10:53 回复
-
王春来读你的文章,首先感受的是外面的世界的纷杂,很多的视觉充实着我们的思维,纷乱着,匆忙着。可是继续往下读的时候,感觉心慢慢的静了下来,缓缓的,好像世界与我无关,感觉你如静陌花开般美好,读书,是一位美丽女子安静的走过眼前,这种幸福不是外表的荣华富贵,而是沉甸甸的幸福,有书真好,感觉你在我办公桌前面的文竹中如隐如现………………嘻嘻2016-03-25 10:3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