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一生的事
我要突破
“振霞,你的课已经很好了,可是总感觉缺点什么。”这是一位熟识的同事在听了几次我的课后提到的。是啊,是缺点东西,但到底缺什么呢?我也感觉得到,可同样百思不得其解。按说作为一个从教已十几年的“老”语文老师,我的课在本校乃至丰南区也有了一定名气,早在十年前就深得教研员孟玉华老师的好评。但我不能止步,因为教研无止境,教学有高标。而且,当今语文教学也存在很多弊病:课堂教学低效甚至无效,学生缺几节课甚至几周课成绩丝毫不受影响;老师满堂灌,说得精彩,讲得透彻,可最终学生却一点也得不到提高;整堂课机械训练做题、答题技巧,为了应付考试而应付教学,忽略了汉语本身的美感和汉语学习过程的美感,忽视了语文能力与素养的提高。基于上述种种,本来每天都用的最简单的母语学习却成了大部分学生最厌烦痛苦的事情。学生丧失了学习的快乐,老师丧失了教学的快乐。我自然也有这样那样的毛病。怎么办?顺其自然,挣工资就行?不,我不要混,我要突破自己教学的瓶颈。
于是我开始了大量的阅读。我读钱梦龙、读魏书生、读李卫东、读王君……读过之后我再结合教学实际研读教材、精心备课,改进课堂。我参加培训,只要有机会、只要有培训我一定参加,每次听名师专家讲座,我一定认真听、仔细记,再动脑思考。
于是我不断上公开课。“把公开课上成常态课,常态课上成公开课”,这是一次培训中一位老师说过的话,但从那以后它就成为我教学的最大目标。所以有机会我上,没机会我自己准备然后找同事、找校长给我听课、评课。依然记得,我曾经在上午第三节课讲《背影》,请同事们听完后评议,中午再按照大家的意见修改教学思路、课件,下午第一节课在另一个班再上;依然记得,我曾经追着专家吴效锋,当他第三次来时学校本没有安排我上课,但我主动要求早自习上请他指点。工作时间专家给有安排的老师评课,我就趁下午放学后找专家评,不停地追问致使专家不胜其烦,连赶我三次“快回家给老公孩子做饭吧”,我才停止。
正因为这样不断的磨炼,我终于知道了自己教学的瓶颈:研读教材不深不透,教学内容缺乏高度,教学手法不利于培养学生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的规律,无法艺术地、生动地、有效地驾驭课堂。但找到瓶颈已属不易,突破就更难。怎么办?我还读书,我再读名师;我还听课,我再听专家的课。终于,在不久前我到山东济南听到了当今语文界泰斗余映潮老师的课,并阅读了大量他的教育著作和教学实录,我发现自己一贯的思路、性格与风格都与之接近,很适合,而且我也发自心底的喜欢这位老先生。我找到突破的途径了,从济南回来,我立刻着手准备、研读资料、制作课件、马上上课。第一周我讲了《孔乙已》,第二周我又讲了《谈生命》,在这两课中我充分践行了余老师的“主问题设计、板块式、诗意教学”的思想,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成效。我惊喜的发现,在这些课中我解读文本有了一定深度,教学研究有了一定的技巧,课堂效果及学生的认识都有了一定高度,学生们在课堂上展现出了灵动飞扬的生命光彩。
我终于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自己的教学瓶颈,但其中的艰辛或许只有我自己知道,而突破后的喜悦与激动也是任何物质享受换不来的幸福。
- 所有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