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秀云的日志

董秀云的主页 » TA的所有日志 » 查看日志


学习感想

董秀云
更新于: 2016年5月6日 16:21

家校紧密配合 促“问题学生”成长

——读刘良华《新父母学校》有感

刘良华,男,1968年1月出生,湖北人,华南师范大学教科院博士、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教育哲学”,“教师教育学”与“家庭教育学”。原本是研究“教师教育”的,后来由“教师教育”转向“家庭教育”,因为他发现学生的成长仅靠“教师的专业成长”是不够的,虽然教师的专业智慧和人格魅力确实会影响学生,但是,总有一些“问题学生”让老师感到无能为力。 一、 家庭教育的误区

在家庭教育方面一直有三个误区,一是认为家庭教育不重要,孩子的教育是老师和学校的事;二是认为家庭教育重点是督促孩子学习,保证考试能取得一个好成绩;三是认为学龄前是孩子长身体的时期,上学以后再对孩子进行教育也不迟。

很多父母往往把教育的责任寄托给学校和老师,把孩子的未来交在“别人手里”,一方面显得很重视教育,另一方面自己又无暇顾及,他们心甘情愿,理直气壮地做一个不懂教育的人,这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家长托人找关系,既便是生活拮据,也不惜倾其所有,以为送孩子上一所好学校,找一个好班级,孩子自然会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自己尽到了责任,“成龙成凤”就听天由命了。很少有人想到孩子最好的老师是家长自己,影响人一生最重要的教育是家庭教育。 刘良华教授经过研究告诉我们:家庭是人成长的根部和根本,家庭教育是“培根教育”。如果家庭教育出了问题,孩子在学校就可能会过得比较辛苦,孩子很可能会成为学校的“问题儿童”,影响孩子成绩的主要因素不是学校,而是家庭。

在学校,老师经常会发现,那些“问题孩子”的背后,一定有一个“问题”严重的家庭,几乎无一例外。这些“问题”可能表现在家庭“恶劣的环境”,如:单亲家庭、留守儿童、父母忙于事业或娱乐;也可能表现在家长的溺爱或教育方式的简单粗暴,帮助和转化这样的学生成为老师的最头疼的事,耗去了老师大量的精力却收效甚微,事实上,也很少有老师能转变这样的“问题学生”。一方面是因为学生的不良习惯已经养成,另一方面由于家庭教育的缺失甚或走向反面抵消了学校的教育效果。

您还没有登录,暂时不能评论。去登录
  • 所有评论(1)
  • 王辉成
    家庭是人成长的根部和根本,家庭教育是“培根教育”。
    2016-05-06 17:1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