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丽双的日志

王丽双的主页 » TA的所有日志 » 查看日志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王丽双
分类: 读书随笔
更新于: 2016年5月9日 17:15

 

在这本书中,窦老师“三个超越”的理念越琢磨韵味就越浓厚。

“学好教材、超越教材,立足课堂、超越课堂,尊重教师、超越教师”

一是超越教材。

作为语文教师、母语教师不能局限于教材,照本宣科地讲解教材,而必须在量上、质上都有所超越。量上要拓展内容,扩大学生的积累,质上要提升学生的认识。想想我们,多少时候不是捧着一本教科书在教,可仍觉得课时不够,完成不了任务。我们也想给孩子拓展,可时间却有限!我经常被这样的问题困扰着,也经常反省自己到底是哪里做的不对,哪里的时间、设置出了问题……看了窦老师的这本书我似乎有了一点明白的感觉,也许是对结果的设定,对目标达成的追求所致……但这些仍需我不断探索。

二是超越课堂。

加强课堂与生活的联系。语文是不能离开生活而教的,它是我们的母语,必须根植于生活的土壤。窦老师一个个教学活动让我心往神之。“发现父母”便是一个最让我感动的活动。语文课上我们分析这个人物的特点、性格,探究那个情节的曲折、生动,学生们已经机械、已经无味,而离我们最近的人、最能让我们感动的人却被忽视了。窦老师“发现父母”的活动让多少学生、家长感动,这才是真正的语文、真正的母语!

三是超越教师。

教师要不断超越自我,成为孩子百读不厌的大书。作为教师,我们必须不断成长,“和学生一起幸福的成长”。只有成长着的教师才能真正为人师。一是教师要自我超越,成为不断学习、不断创新的人;二是引导学生超越教师,在教师的搀扶和帮助下,学会质疑和批判。

“超越的目的,就是要努力实现向儿童生命的回归,母语学习本质的回归,教师专业发展的回归。其超越的过程就是教师和学生超越习惯,超越传统,超越自我的过程。就是为生命奠基的过程。当然,任何超越都需要再超越,否则就只能是故步自封。比如,对教师而言,实现三个超越,关键还要看自身能否可持续发展?对学生而言,就要看在超越中所积累的知识,能否成为活性知识而非知识的碎片?能否将知识与生活经验相链接,重新建构并内化为儿童的精神血脉?”

在一个个教学案例中,我不断建立与自己课堂对照的参物,在记忆里去搜寻我肤浅的课堂足迹,继而产生的是对窦老师,对她引领下的团队的仰慕和崇敬。因为我“窄”而“浅”的阅读,以致无法用更为深刻而哲理的语言来表述我的感受,只觉得窦老师带给我的是她对教育的无限热爱、对生活的无限热爱。博览群书、躬行课堂、在写作中沉淀生命——这便是我眼中的窦桂梅,心中的智者,永远的偶像。

     学习:站在文化的高度 实践:直面教育的现场 思考:提升教育的境界

您还没有登录,暂时不能评论。去登录
  • 所有评论(1)
  • 冯翠红
    窦老师三个“超越”的理念确实深刻啊!
    2016-05-10 20:0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