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肯为你仔细观察与研究
——如何扮靓你的考场作文
广州市第八十九中学 陈雪琼
关键词:高考 考场作文 书写 拟题 结尾
考场作文的特殊性在于是限时和短时的,一般在五十分钟左右就必须完成好一篇作文。师生常常为此而头痛,学生痛的是无米下锅,没有灵感;老师痛的是无论怎么指导,总是收效甚微,并且耗时费力多。而这道题却是谁也逃避不了的,并且它是一块肥肉,是天下第一大题,共60分。而且,据资料显示,去年上海的作文题分数已经上升到70分。说明作文的地位越来越高,它在语文试卷中占的比重越来越大。不是曾经有人提倡过高考语文只考一篇作文啵?在如此巨大的题目面前,难道我们师生就只有束手无策,徒叹奈何了吗?答案是否定的,因为任何事情是办法总比困难多。只要我们不断探索,辛勤耕耘,还是能够找到一些良方的。
一、 扮靓你的书写
有人把书写比作高考的一块敲门砖,这一点也没有夸大。书写好的显然容易敲开高考语文的大门,书写太差的则很有可能会被拒之门外。我把书写比作房屋装修,装修得漂亮的自然引人注目,夺人眼球;否则人们都不愿意多瞧一眼。书写还可以说如同人的穿着打扮,光鲜靓丽、自然得体的可以把人衬托得更美,那么别人的评价就会更高,人的信心也会更足。如果穿着不好,打扮不得体,甚至邋里邋遢,那么你的形象也将大打折扣。爱因斯坦有一次出国访问,对方去机场迎接时无论如何找不到他。袁隆平也有同样的遭遇,对方把他的助手当作是“杂交水稻之父”。为什么,还不是两人太不注重穿着打扮了吗?我在这里并没有批评两位名人的意思,想必诸位知道我的用意,无非是想要说明第一印象的重要性,一篇文章留给人的第一印象是非常重要的。当然,两位名人的遭遇一方面说明人们习惯于以貌取人,另一方面也说明名人的朴实无华,他们不注重外表的打扮,追求的是内在美,可是这两点却不在此文的讨论范围之内。
其实啊,现在的人们越来越注重外表的修饰。曾看过这样的报道,讲的是前苏联总统的头发稀稀疏疏,看上去象一个秃头。因为这个缘故,几次竞选失败,找到原因后,他请人帮他设计了一个发型,终于取得了成功。从此以后,他的这一发型成为了一个独具个性的发型。国外很喜欢搞投票选举,有些选民根本不认识候选人,怎么办,就选那些看上去顺眼一些的,长相美丽一点的。有的人会觉得这不是很好笑吗?可是请记住,这是事实。据报载,人的高度与长相与他的收入成正比。也许,有的人会说:“我天生劣质,那怎么办?”其实啊,你不要丧气,事实告诉我们,没有一无是处的人,只要肯挖掘,总能发现闪光点。这就看有没有人肯替你仔细观察和研究,不是有“情人眼里出西施”一说吗?只要有人肯欣赏你,“赖汉”也能娶上“花滴滴”,意思是丑汉反而娶上了漂亮的媳妇。问题是这是作文,你的书写你不能让它“赖”,你也可以让它不“赖”,这就要看平时的训练。
当然,书写不美,文章写得不好却拿了高分,甚至高中的情况也有。还记得《儒林外史》的第三回中描述的范进是怎样中举的吗?考官周进问范进考过多少回了,回答说:“童生二十岁应考,到今考过二十余次了。”周进又问:“如何总不进学?”范进回答说:“总因童生文字荒谬,所以各位大老爷不曾赏取。”周进是在这里面吃过亏的人,所以,他想轮到自己做考官时要细心地替考生看卷,不可听信了幕僚,以致屈了真才。因此,他看到范进的穿着破旧,冻得直哆嗦的样子,就动了恻隐之心。也合该范进走运,考试那天,天色尚早,没有人交卷。周进将范进的卷子用心用意看了一遍,心里很不高兴,觉得这样的文字,都说的是什么话,怪不得不进学。于是把它丢到一边不看了。可是又坐了一会还不见一个人来交卷,心里又想道:“何不把范进的卷子再看一遍?倘有一线之明,也可怜他苦志。”从头至尾又看了一遍,觉得有些意思。中间被人打扰了一下,然后又取过范进的卷子来看。看罢,不觉拍案叫绝,叹息道:“这样文字,连我看一两遍也不能解,直到三遍之后,才晓得是天地间之至文。真乃一字一珠!可见世上糊涂试官,不知屈煞了多少英才!”忙取笔细细圈点,卷面上加了三圈,即填了第一名。
你看范进就是这样考上进士的。我们的考生都不是“范进”,评卷老师也不是“周进”。假若没有人愿意替你仔细观察与研究,那不真的是屈了真才?况且,如今的高考作文阅卷几乎是1分钟1篇,速度是很快的。阅卷老师的心理是,假如你阅卷太慢,组长会说你笨。何况快节奏的生活不允许你慢悠悠地干活。试想,这么短的时间里要评出一篇作文来,没有几个闪光点怎么拿高分呢?如果给人留的第一印象不好,就更没有人愿意替你仔细观察和研究了,因为你的书写实在是令人不忍卒读。假若你的书写很漂亮,阅卷老师就会感叹,这孩子不错,字写得那么好。我一定要认真仔细地看下去。这样,分数自然就提高了至少5分。
还有一件事值得一提,讲的是历史上“一举成名的事不少,但韩愈却一举未成名,再举方得中,头一次,主考官是陆贽,试题是《不迁怒,不贰过论》。韩愈精心构思,自信考得不错,岂料陆贽看不中,韩愈于是落第。过了两年,韩愈再次应试,主考官还是陆贽,试题也跟上一次一样。韩愈不假思索,按照上次做的重抄一次交卷,陆贽又仔细看了,这才发现了文章的妙处,便发现了韩愈,并且取他为头一名。这件事说明了什么,难道你没有看出别人帮你仔细研究与观察的重要性吗?要想别人帮你仔细观察与研究,你就得扮靓你的书写。另外,有一句话说道:“字写得好的人必定聪明。”所以千万不要小看了你的书写。
二、 拟好标题
有道是,题好一半文。题目题目,一题之目。的确,好的文章标题所起的作用实在是太大了。考场作文最忌讳的是没有标题,有的考生习惯于写完文章后再来拟标题,结果就忘记了,变成了没有标题。一篇文章没有标题,就如同人没了眼睛,缺少灵魂,少了灵性。按照规定,没有标题,要扣2分,其实你何止损失2分。因为阅卷老师一看到你的文章没有标题,心里就觉得别扭,并想,太没有水平了,怎么连标题都不会拟。于是心里就给你暗扣了几分。所以没有标题实在是太不划算了。其实,拟标题有很多方法。这里顺便介绍几种:
(一)修辞法
1、比喻 1999年江苏考生拟的《小心这把双刃剑》,把移植人的记忆比喻为能“在杀伤别人的同时也会杀伤自己的双刃剑”,显得准确而又形象贴切。再如,2000年湖北考生拟的《人生是一张答卷》的标题同样采用了比喻,文章以“选择题、判断题和问答题”分述之,最后点明“在人生这张大考卷上,答案看似丰富多彩,但要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远非想象中的简单。”
2、夸张 1999年江苏考生拟的《世界很小是个家》标题就采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文中认为记忆移植能促进换位思考,促进心灵沟通。再如2000年浙江《一花一世界》点明应“容许在前提正确的情况下作出各异的价值取向,让世界更精彩。
3、引用 1999年江苏考生拟的《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对记忆移植的困惑》就引用了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中的诗句,文中概括了一旦移植成功,古人、今人、来者因袭同一种记忆时,人类将变成“毫无思想的机器”。2000年陕西考生引用美国20世纪80年代一乡村流行曲《答案在风中飘扬》点明“应尊重所有给人生的答案”这一题旨。
4、呼告 1999年江苏考生拟的《爸爸,再给我一点爱》标题就用了这种方法,将自己的记忆移植给爸爸,希望爸爸不要再抽烟。2000年江苏考生拟的《请大家不要为难我》也运用了呼告,文中发出“真心恳求你们让我自己寻找答案,让我成长一次,好吗?
5、对比 1999年山西考生拟的《我是天才,还是笨蛋?——假如记忆可以移植》鄙视那些甘心做“专门记录一流科学家理论与思想的机器”和毫无主见的“人体缩微记忆库”的人。2000年北京拟的《标准与答案》也运用了这种方法。
6、设问 1999年江苏考生拟的《我是谁?》,2000年贵州《答案多彩梦为何物?》
7、反问 2000年湖北考生拟的《二十世纪你美吗?》的标题就用了这种方法,文章谈的是环境问题。
8、借代 1999年《倾听自己的心跳》意思是倾听中孩子才可以成熟,才可以知道风雨后的彩虹真正的颜色。
9、对偶 1999年江苏考生拟的《记忆王国唐僧行凶,南海仙境观音解难》对移植否定。2000年四川考生《追寻不同答案,砌成完整世界》。
此外,如“仿词”《缘何前“腐”后继》,“拈连”《冰城给人留下冰冷的思考》,“顶针”《我为人人,人人为我》,“谐音双关”《见义勇为与见义勇“围”》,“反语”《教语文要学会“偷懒”》
(二)标点法
如1987年有一位考生拟题为《?+?+?+……=0》意思是真理愈辩愈明。1997年考生拟题为《助人为乐+悄悄走开=?》批判宁肯人人为我,不肯“我为人人”的可卑心态。还如:《美哉,生活着!》,《三个和尚新传之一:变,变,变!》谈人的认识是丰富多彩的。
(三)代数法
如《勤劳×高科技=致富》、《成绩≠素质》。
另外,还有一种求解式,如《1+1+1=?》。荒谬式《99+1=0》,其中的99是产品合格率,1指不合格率,文章是谈质量意识的重要性。
三、 写好你的开头
古人把文章好的开头比作“凤头”。意思是如凤凰的头一样漂亮,小巧玲珑,光洁如鲜。还说,立片言以居要。也就是写一些精要的话放在文章的开头,放在显要的位置以引人注目。历代文章家把开头看得很重要,说:“起句当如爆竹,骤响易彻。”意思是起句要干脆利落,不要拖泥带水。你可以概括原材料,顺便说一下,处理原材料时一定要注意既不能一字不漏地照抄原材料,又不能对原材料只字不提。也可以以一则故事引入,还可以用成语,用名句等等。只要能吸引读者就行。
四、 中要浩荡
中间的内容要丰富,充足。多角度,多侧面来写。或采用对比,或举三至五个事例,总之,一切能让文章内容充实的方法都可以用上。
五、 尽量使你的文章具有豹尾
豹子的尾巴最有力。俗话说:“编筐编篓,重在收口。”用此来说明文章结尾的重要性也同样适合。古人也说“结句如撞钟,余音绕梁,三日不绝。”还说,结尾要写得好,使人“掩卷沉思,不忍遽去,总想看临去秋波那一转也。”在这里,古人将结尾比作女孩子的眼睛,勾魂摄魄,回味无穷。莫泊桑的短篇小说《项链》的结尾是非常有名的豹尾。讲的是路瓦栽夫人马蒂尔德为了参加一个上流人组织的舞会,找她的朋友佛来思节夫人借了一挂项链,结果把项链弄丢了。为了赔偿,她辞去了仆人,亲自做家务活,跟卖菜的讨价还价,总之,一切脏活累活她都得干。为此,可以说她付出了十年的青春。人也变得面貌衰老,连她的老朋友佛来思节夫人也认不出她来了。可后来,才知道那挂她为之付出十年青春代价的项链竟然是假的。这样的结尾既让人出乎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堪称豹尾。有的同学问:“老师,我有时候写着写着离题了,而这时离考试结束时间很短了,重新写显然来不及,有什么妙招象唱戏救场一样救救我的文章吗?”我说,也不是绝对没有,这就是你要注意马上回到你的中心上来,那么,也许能起到一点起死回生的作用。例如,下面的几首诗都是力挽狂澜之作。“东边一棵杨柳树,西边一棵杨柳树,南边一棵杨柳树,北边一棵杨柳树。任凭柳丝千万条,怎能系得游人住。”(《杨柳树》)“一上一上又一上,一上上到高山上。上到高山猛回头,五湖四海归一望。”(唐伯虎《登山》)“一片两片三四片,五六七八九十片,一片一片又一片,飞入芦花皆不见。”(《雪花》)“奈何奈何,今日雨滂沱。滂沱雨祝陶公寿,寿比滂沱雨更多。”(《雨中祝寿》)
当然,写作写作,多写多作。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平时要注意多训练,考试时才会胸有成竹,下笔如有神。如果平时不注重基础知识的积累和个人情感的积淀,要想在考场上妙笔生花,如有神助,那显然只能是一种奢望。
- 所有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