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教师的五重境界》有感
阅读万玮所写的《教师的五重境界》后,我感触颇深的是,作为一名教师,想要在这个职业上获得乐趣,而不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机械性劳动,必须要让自己学会做一个“不累”的教师。这个“不累”,指的是不能“心累”。
我们可以因为工作上大大小小的事情而“身累”,但如果因为工作的繁琐以及遇到的种种问题而“心累”,会让我们逐渐消磨掉教学的热情、和学生相处的快乐,感受不到看着学生成长的满足和自我成长的喜悦。这时,这个职业或许就会让你觉得百般折磨。校长曾经说过,他是把他的工作当作一门事业去做,所以他能乐在其中,而我们大多数老师只是把它当作一门职业,只是为了养家糊口而去做。当你不热爱自己的工作时,你就无法找到自己工作的价值和意义所在,乐趣自然远离我们。把自己的心态调整好,不要对自己的职业产生倦怠感,学会在教育教学中找到自己的价值和乐趣,才能长久地做好一名教师。
如何让自己“不累”,万玮针对班主任工作,提出对于工作中的“累”班主任要学会转变观念,学习老子的“无为而治”,有所为而有所不为。做了多年的班主任,我对此也深有体会,头几年我常不放心班上的大小事务,虽然把各种事情都安排给了班干,并有相应的班级管理制度,但总得自己去看看,事无巨细事必躬亲。这样把自己弄得很累,一天到晚忙得团团转,可是问下自己究竟忙了些什么,又说不出什么具体的事情,身心俱疲。有时要出外教研或者有事离开学校,心里总在担心班里的大小事情有没有人管,把什么都往自己身上揽,班干乐得清闲,过份依赖老师,而不会自己想办法去处理解决。有一回我外出学习一周,把班内的事务安排给各个班干,明确每个人的分工和职责,带着忐忑和担心我出发了。回来后出乎我的意料,班上的一切都正常运作,没有了班主任可以依赖,班干自己想办法去处理一些突发事件,当然有个别班干在履行自己的职责时不够认真,但总体而言,大家都能做好自己的工作。我召集班干对他们进行了表扬,并让他们找出这段时间没做好的一些工作,接下来督促他们改进,把班内日常事务放手给班干去管理完成。我改变了自己的观念,大事定方向,小事他们自己解决,及时每周总结反思,把自己从繁琐的工作中解放出来,同时也给了各个班干施展自己才能的机会,这样自己也不会陷入无限的“累”当中去。工作多年,逐步积累经验,形成方法,让自己从“累”到“不累”,方能使自己更享受工作的乐趣。
要想找到教育教学工作中的乐趣,除了自己的努力外,得到学生的认同和支持也是必不可少的。教师的教育对象是学生,故而不能闭门造车,和学生的交流沟通是非常重要的。教学任务的压力,班级管理工作的繁忙,常常使我们没有足够的时间和每个学生进行交流沟通。往往我们关注更多的是班上调皮的学生,或者成绩波动大,情绪变化大的孩子,在不多的空闲时间里和这些孩子交流,班上“一头一尾”的学生会是你最熟悉的,可是,班上中等的孩子,同样需要我们的关注,虽然他们表现不突出,容易让我们忽略,但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个性,都需要我们的关心和交流。如何能和这些孩子们有更多的交流而又不会让他们敏感呢?书中提到了一个很好的方法,那就是作业留言和日记。作为语文老师,让孩子写日记是训练孩子写作和沟通的一个很好的方法,可是不少孩子的日记是应付式的,又或者在日记中不敢过多的展现自己的想法,这时,可以通过老师的留言来引导孩子,让他从留言中感受到老师的关注及兴趣。简单的几句留言,可以减轻孩子的心理压力,轻松地语气能增强他们的信任感,师生之间的交流和信任也慢慢建立起来。有效的沟通能让教师更好地了解每个孩子的心理状态和他们的需求,也能让孩子更好地认同老师,理解老师的做法及难处。
教材是死的,但我们不是在重复地教,而是每次教都会总结反思,从而让教学更有效,并尝试在其中找到新的东西。教材是死的,但教学的对象是不断的变化的,不同的学生在课堂上生成的东西都是不一样的,不同的学生个性不一,他们出现的问题也是不同的。正是教育教学对象的不断变化,才会让我们的工作充满了活力,而不是机械化的重复劳动。正是这些孩子们的不同,才会让我们的工作有了更多的挑战和新鲜感。我们教给孩子的不仅是知识,还有为人处事的方方面面,既然我们成为他们人生阶段中的一份子,就得为我们的工作负责,因为教育是一个良心活。教育不是说教,而是影响,是感染,是熏陶。我们在教学生的同时,也是我们自己在学习的过程。导语中有这么一句话:“为了让学生遇见最好的自己,也为了自己的成长。”让我很有感触,我们的工作不仅是在教学生,更是为了自己的不断成长,为了展现更好的自己,这是我们的工作的价值所在,也应该是我们所追求的一种境界。
- 所有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