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咖”,请少些信口开河
“大咖”,请少些信口开河
唐山一中 王卫国
上周,参加了市里组织的一个“翻转课堂”观摩研讨会,会上由一所中学展示了6节示范课,可分成两组,每组三节同时展示,我选择了一节外语(主题“This Morning We Took a Walk”),一节语文课(主题“斑羚飞渡”),总的感觉:做课教师还是理解了“三翻两段十环节”的教学模式,课堂顺畅有序。示范课后,请了京津两位“大咖”做点评,他们的点评使我大失所望,他们的点评对此次活动的意义与价值也大打折扣。
两位专家的点评为:其一撇开示范课不谈,说了翻转课堂的五个变化,即学习环境变化(虚拟环境+现实课堂)、教学环节变化(学在课前,内化在课上)、教学主体变化、教师角色变化和教学目标变化等;另一位则高度赞扬此活动,用三个致敬来表达,关于课用了四个空前,最让人感到吃惊的是,他说:我听过全国好多节翻转课堂的课,有重庆的、山东的、广东的等,但今天听的邱老师这节课应该是全国的NO.1等等。
前一位的点评是通稿,放之四海皆准,在哪里评课都可以用,有共性没个性;后一位的点评是唱“赞歌”,课课皆最佳,完美无瑕,言过其实,“扬”过其分,片面夸大,华而不实。
我在这里,呼吁一下:“大咖们”,请多一些评课的常识,少一些“无关痛痒”的圈点;请多一些真诚的关注,少一些虚假的浮夸。让点评入丝入扣,让点评入脑入心,让点评令同行折服!
要做到这样,需要评课者(大咖专家们):躬身,善思,诚评:
首先,要深入课堂,迷恋课堂。要想精准点评,一定要深入课堂,躬身实践,没有用心听课就没有点评权。佐藤学正是访问过1000多所学校,参观过7000多间教室,聆听过近万余节课,才写就《静悄悄的革命》,才会使其中的观点让我们豁然开朗,如教师和学生在同一视线上相互交换目光的关系是教育的基本等。深入课堂现场吧,那里是我们的真正的研究室,那里每天都飘溢着新鲜的气息、都会遇到怦然心动的问题。深入课堂,才会发现课堂的“真”,才会了解课堂的“实”。无限生机在课堂,那里风景独好!
其次,要善于思考,反思而前。在课前,课中,以及课后都要不停地思考,尤其是针对课上发现的问题,要结合自己的经验,依据教育学、心理学等相关理论,给予必要的解决方略;亦或提供可能的处理方法,或交流合作拿出适宜的策略。要学思结合,知行统一。要做到实践与理论相结合,要有科学的理论指导课堂教学的实践。要在教学实践的反思中,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让教服务于学,让“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少教多学,教学相长”贯穿课堂教学的始终。苏霍姆林斯基正是躬身实践,不断的思考凝结,给我们留下了被誉为“活教育学”的教育经典《帕夫雷什中学》。人是会思考的芦苇,反思而前吧,它会让你的事业卓然出众!
最后,要谦诚评点,启人奋进。听课后的点评一定要从实际出发,客观公正,开诚布公。叶澜教授做“新基础教育”改革实验,她根据多年的实践提出的评价好课标准的“五个实”(扎实、充实、丰实、平实、真实),这个标准可供我们评课时借鉴。点评时要根据观课的实际,结合自己的思考,要有理有据,要有优有劣,有详有略。点评者点评要一分为二,要使大家都受启发,能激起大家深度思考,能激励大家不断前行;尤其能让上课者知道自己优势,以及存在的问题,给出解决的办法,指明前进的方向,这会使他有一个大的飞跃,这节示范展评活动也会成为他成长中的重要事件,励其前行。
点评千万不要如本文开篇提及的两位“大咖”那样“随意随性”,其一缺乏针对性,其二没有指导性,泛泛而谈,或是只唱颂歌,均不可取,均应抛弃。而是应该潜心课堂,用心思考,诚心交流,这样的点评才会令人期盼,让人难忘,激人阔步前行!
我们需要认认真真地“点评”,让我们周围的“点评”更有专业味,更精彩纷呈!
2016-6-5
- 所有评论(7)
-
王福会有的时候,听到一下云里飞、雾里行的点评,我都会想到四个字:隔鞋挠痒!2016-07-17 22:57 回复
-
王卫国赵静: 对王老师的这篇文章非常赞同!我个人也有幸听过一些示范课,听过一些“大家”的点评。有些示范课一看就是带着学生表演过很多次的,老师的每一次引导,都有固定的学生起来回答,一个问题问完,学生都好像在等着那位提前安排好的学生来答,让人听着非常的不舒服。而有的专家点评,都快成讲座了,一个理论一个理论的讲,听的人云里雾里,从头到尾,最后才用几句不疼不痒的话点评了一下”本堂课“,感觉很没有营养,很浪费时间。有的专家则是哪个都夸,夸完了,然后”只需要在…………注意一下就行了“,需要注意的点也是不疼不痒,没有多大意义。和王老师文中写的很像很像。专家应该承担起做专家的责任,就一堂课真心的去评,或者不能称为点评和指导,可以是共同讨论、研究,讨论出一个更好的教学设计或方案,真正让老师们受益。架空于实际的夸夸其谈、理论指导、或者以”不惹人“的态度去做个老好人,都是不可取的。回复 @赵静:专家也要有专家的操守和底线。
-
王卫国陈晓东: 课如其人,评课亦如其人。评的目的是给人思考,促人进步,如果一味地唱赞歌,还不如不评。听这样的专家评课意义不大。回复 @陈晓东:很多专家其实可能是“砖家”。
-
王卫国冯翠红: “请多一些真诚的关注,少一些虚假的浮夸”,其实很多活动都需要这样的呼吁啊!回复 @冯翠红:活动要接地气。
-
冯翠红“请多一些真诚的关注,少一些虚假的浮夸”,其实很多活动都需要这样的呼吁啊!2016-07-10 17:28 回复
-
陈晓东课如其人,评课亦如其人。评的目的是给人思考,促人进步,如果一味地唱赞歌,还不如不评。听这样的专家评课意义不大。2016-06-11 09:48 回复
-
赵静对王老师的这篇文章非常赞同!我个人也有幸听过一些示范课,听过一些“大家”的点评。有些示范课一看就是带着学生表演过很多次的,老师的每一次引导,都有固定的学生起来回答,一个问题问完,学生都好像在等着那位提前安排好的学生来答,让人听着非常的不舒服。而有的专家点评,都快成讲座了,一个理论一个理论的讲,听的人云里雾里,从头到尾,最后才用几句不疼不痒的话点评了一下”本堂课“,感觉很没有营养,很浪费时间。有的专家则是哪个都夸,夸完了,然后”只需要在…………注意一下就行了“,需要注意的点也是不疼不痒,没有多大意义。和王老师文中写的很像很像。专家应该承担起做专家的责任,就一堂课真心的去评,或者不能称为点评和指导,可以是共同讨论、研究,讨论出一个更好的教学设计或方案,真正让老师们受益。架空于实际的夸夸其谈、理论指导、或者以”不惹人“的态度去做个老好人,都是不可取的。2016-06-06 09:5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