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培华的日志

郭培华的主页 » TA的所有日志 » 查看日志


魅力《诗经》

郭培华
更新于: 2016年6月10日 23:13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记载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诗歌。《诗经》的诞生正处于中华民族文化的发育成型期,有着悠久的历史,它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诗经的魅力,诗经的精神也就是社会精神领域的和弦。西周是中国文化的古典时期,其中礼乐文明便是古典特色的文明,而其中的和谐是重点。和为贵,相互敬重才称得上是和谐,不论是异性还是父子或者是君臣。上下之和,异性之和,家国之和。而家是国的细胞,只有家的稳固才能巩固国邦。只有大家共同相信一种文化,大家才能走在一起。而礼乐文明正是让大家共同信任的文化。他结合上段时间大家关注的小悦悦问题来说,他说这样的现象是一种冷漠,看到一种苦难而冷漠,其实就是精神上的漠视。这样的漠视让民族松散,令人想到抗日战争时期日本鬼子枪杀我们民众时大家彼此的不抗争的冷漠。这是很恐怖的事情。 

他讲述的第一个作品是《斯干》,这首诗我是第一次听说,很汗颜的是其中很多字我没把握读准。本首诗选自《诗经·小雅》,描写宫室的修建及其内外结构规模的宏大,壮丽,环境的优美,并表达了对主人的良好祝愿。也反映了时代的风俗。全诗描写细密生动,有虚有实,既展示了建筑宫室的生动面貌,又描写祝颂的想象之词,而且相辅相成,宫室的坚实,必然意味着家族的兴旺发达。诗的开始从房屋的结构,布局,光线等方面歌颂了这座宅子,特别说到我们南方民居的斗拱翘檐,那种如同大鹏展翅欲飞的样子,在我们的建筑中跃然诗中。从随后的“乃生男子,载寝之床…”“乃生女子,载寝之地…”两段的描写中可以看出当时人们在重男轻女思想方面的具体体现。整首诗极富生活气息,也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讲这首诗时李教授结合现代人对居所的渴求祝福来说,很是有趣。这首房屋上梁之诗,读来琅琅上口,让人回味无穷。
讲了《关雎》这首诗,“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是《关雎》中的名句,一直以来,这首诗都被看作是一首情诗,是诗人对河边采摘荇菜的美丽姑娘的恋歌。李教授对此提出了不同的观点,他认为这首诗不是情诗,而是一首贺婚诗,原因在于,这首诗并未用第一人称来描写,由“君子、淑女”等词看出作者是用第三人称描写的,表达的是作者对“君子与淑女”的爱情的美好祝愿。由此李山教授得出结论,《关雎》不是一首情诗,而是中国古代婚礼上祝愿婚姻美好的诗。可不,首句“关关雎鸠”,关关就是一种拟声词,其实就是呱呱,而这样的呱呱在流水的声音中成了关关,非常美妙的鱼鹰的叫声。而如此美妙的声音又是在美丽的环境中出现,在有沙洲的大河,波光粼粼,微风徐来,美好场景中出现了才貌双全的女子——窈窕淑女。而在古代,婚姻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是一种命运,而能寻求到合适的另一半是一件十分难得的事,故“求之不得,寤寐思服,优哉游哉,辗转反侧”。同时李教授又上升了一个高度,婚姻是家庭范围内的爱情,是一种伦理现象,强调伦理,结婚是人伦的开始,一个好公民是从家庭中诞生出来的,婚姻是所有社会关系的开始。忠臣是从仙子开始,家庭是一个人最稳固的基石。这是具有强烈民族特色的。李教授讲到这里结合了古希腊的公民从广场开始,从而对比出中西文化之差异。

您还没有登录,暂时不能评论。去登录
  • 所有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