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振文的日志

杨振文的主页 » TA的所有日志 » 查看日志


语文中的科普教育

杨振文
更新于: 2016年6月13日 10:47

杨振文-语文中的科普教育.docx

语文中的科普教育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世界各国政府争先开展了一场以培养全体国民科学素质为中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出现了许多科学、实际而以又富有成效的科普教育。要加快培养现代化建设需要的人才,努力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掌握文化科学知识,提高文化科学素质,是时代的要求,也是基础教育的主要任务。青少年是我国未来发展的希望所在,培养青少年的科技素质,应作为一项重要的内容从小抓起,这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知识经济时代”正向人类走来,同时也向教育提出了一系列挑战,科教兴国,势在必行。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如何在教学中结合教材特点,向学生渗透普教育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课题。大力普及科技的同时也必须普及科学思想与科学方法,用科学战胜愚昧,以科普代替无知。以此,提高全民族科学文化素质,推进社会文明与进步。语文教材中有许多紧紧围绕有科学技术方面的内容编排,是向学生渗透科普教育的好课文。课堂教学中,怎样才能在学生心中播下科学的种子,培养他们学科学、用科学的素质,下面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让科学精神渗透学生心中

    语文教材中涉及到古今中外的著名科学家有十几位,每位科学家的成长道路都是不断战胜挫折不懈追求之路:《一定要争气》中的童第周身处逆境却发奋学习;《做风车的故事》中的牛顿面对嘲笑仍刻苦钻研,《少年爱因斯坦》中爱因斯坦善问爱问的学习态度;《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中袁隆平严谨认真是科学态度和矢志不移的科学精神;李时珍历尽千心万苦编写《本草纲目》;爱迪生不怕困难和危险,顽强进行发明创造;地质学家李四光研究起石头常常忘记一切等等。科学家的成长历程,体现出的事实是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和百折不挠的科学精神。

结合教学举办故事会,通过让学生讲述科学家的故事,介绍科学发展的历史和科学家成长工作的事迹,进行科学精神教育与熏陶,使学生客观公正地看世界,避免主观偏见。科学家们的爱国主义精神、求实创新精神、甘于奉献、刻苦钻研的精神,都会使学生受到鼓舞,进一步激发学生崇尚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和立志成才报效祖国的社会责任感,同时使学生懂得探索科技奥秘,掌握先进技术,都要付出辛苦劳动和一定代价,遇到挫折和失败要锲而不舍,不断进取。

二、让科学知识武装学生关脑

    语文教材中有不少介绍生物科学、环境科学、海洋科学、社会科学等方面知识的课文:《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从各个角度解释花朵呈红色和其他颜色的科学知识,从而介绍了大量的生物学的有关知识,加深了学生对自然界尤其是植物花卉的了解;《洲际导弹自述》以拟人化的手法,亲切自然地介绍了导弹的类别、构造及功能、威力,具体说明了洲际导弹的外行、速度和威慑力量;《珍奇的稀有动物—针鼹》介绍了2000年悉尼奥运会吉祥物的外形和特长、生活习性及生长繁殖等情况,从不同角度突出它的珍贵,使学生对这种小动物有清楚的认识。

    课文《捞铁牛》讲的是宋代和尚怀丙利用水的浮力把陷在河底淤泥里的八只铁牛打捞上来的故事,反映了我国古代科学技术的成就以及劳动人们的聪明智慧。教学中,通过做演示实验,让学生亲眼目睹打捞过程,并让学生观察的同时提出问题,通过讨论分析解决问题,理解打捞的科学原理。最后教师设疑:如果让你想出了许多运用现代化科技打捞的方法,从中认识到先进的科学技术可以更容易地解决生活的难题。

    课后开展读书活动,让学生搜集科学家运用聪明才智为人类做出的贡献。课上学生举出曹冲称象、李春建造赵州桥、詹天佑设计人字形铁路帮助火车爬坡等许多例子,从中感受科学技术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开展科技信息知识竞赛,让学生了解最新的科技发展状况;让学生寻找“生活中的科学”,畅谈自己的收获,感受现代科技的无处不在,处处为家,从而开阔了视野,用科学知识丰富了自己的头脑,体会到学科学用科学的紧迫感。

三、让科学技术贴近学生生活

    《奇妙的电脑》一课属于科普知识小品文,向学生渗透了电子计算机的有关常识,可以培养学生从小爱科学学科学的志趣。教学中应引导学生了解电子机的发展史、构造功能以及和人类生活的关系,认识技术发展速度的惊人。人类已进入信息时代,信息资源已经成为与物质资源同等重要的资源,计算机和网络日益改变人们的生产、生活和学习方式。让学生走进生活,为适应进步和发展的需要,引导学生理解掌握一系列电脑应用技术的必要性。

    《新型玻璃》一课介绍了新型玻璃及其在现代化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教学中,让学生当一回推销员,把某种新型玻璃的特点和用途向顾客进行介绍,在问答表演中掌握新型玻璃的功能,感叹科学发明的了不起。在我们生活中,有许多先进的 科学技术成果在各行各业中得到应用,让学生工展社会小调查,把生活中科学发明的重点和用途记录下来,通过调查报告、学生举例说明进行交流,让学生感受到科技就在身边,培养学生对科学的举兴趣爱好。

    作文课上可以开展“小院士科普讲座”,介绍知识,普及科学,关注科技发展的新领、新成果。课后组织学生进行“主题探究学习—桥”,让学生利用工具书和网络收集有关桥的知识;搜集有关桥的照片、图片及说明文字;搜集有关桥的对联、谜语、谚语、成语等,感受桥在文化传播中的影响;搜集有关桥的传说和故事,体会桥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通过这次活动培养学生探究意识,加强自主研究的能力,让他们了解生活中有有形的桥,也有无形的桥,生活中处处有科学。

您还没有登录,暂时不能评论。去登录
  • 所有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