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会文章中的环境衬托
体会文章中的环境衬托
文 易
技法点拨
我们阅读一些作家的作品时,常常会发现写到比较紧张或轻松的气氛时,作家往往不直接描写这种气氛,而是通过描写环境,来间接表现这种气氛,这就是环境衬托。
俗语说:“牡丹虽好,也要绿叶扶持。”为了突出人物的特点或某种气氛,我们可以运用与此相关或者相反的环境作为陪衬,以起到“烘云托月”的效果,来突出主体或渲染主体,使之形象鲜明,给人以深刻的感受。例如《十里长街送总理》一文中有这样一段描写:“天灰蒙蒙的,又阴又冷,长安街两旁的人行道上挤满了男女老少。”这段环境描写就渲染了悲哀的气氛,衬托出人们悼念周总理的极其沉痛的心情。
借环境描写来衬托人物或某种气氛,可分为正衬和反衬两种。
正衬就是用类似的环境来衬托所描绘的人或某种气氛,如用“高的”衬托“更高的”,用“好的”衬托“更好的”。如《读碑》中,在介绍南泥湾九龙泉畔三五九旅立下的一座烈士纪念碑时,就描写了“周围一片静寂,只看见几个默默耕作的农民”这一环境。联系后文“一位烈士的亲属从南方来,趴在碑上查找烈士的名字,整整找了半个小时,都没有找见”就可以体会到,这里的环境描写实际上是从正面衬托烈士默默无闻、甘当无名英雄。
反衬就是用相反或相异的环境衬托所描写的人或某种气氛,如用“矮的”衬托“高的”,用“坏的”衬托“好的”。在《刘邓大军渡黄河》中就有这样一段描写:“滔滔黄河水,像一条蜿蜒的巨蟒,躺在广阔无垠的华北平原上,在朦胧的月光下滚滚向东流去。”这一环境描写突出了黄河宽阔绵长、水流湍急,渡江极其艰难,反衬了刘邓大军的勇猛迅速。
当然,有时候正衬和反衬也混合运用。如《风雪重围》中描写道:“这里是一望无际的大森林,地上铺着三尺多深的积雪,周围几十里没有人烟。”这一环境描写突出了面积大、积雪厚、没人烟、条件差。对机枪排长“带着枪和钱投降了敌人”而言,环境描写起了正衬作用——正因为条件差,机枪排长吃不了苦,所以才投降;而对杨靖宇等人却“英勇地抗击敌人”而言,却反衬了杨靖宇等人的英勇顽强。
经典阅读
海燕(节选)
在苍茫的大海上,狂风卷集着乌云。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象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
一会儿翅膀碰着波浪,一会儿箭一般地直冲向乌云,它叫喊着,——就在这鸟儿勇敢的叫喊声里,乌云听出了欢乐。
在这叫喊声里,充满着对暴风雨的渴望!在这叫喊声里,乌云听出了愤怒的力量,热情的火焰和胜利的信心。
海鸥在暴风雨来临之前呻吟着,——呻吟着,它们在大海上飞窜,想把自己对暴风雨的恐惧,掩藏到大海深处。
海鸭也在呻吟着,——它们这些海鸭啊,享受不了生活的战斗的欢乐:轰隆隆的雷声就把它们吓坏了。
蠢笨的企鹅,胆怯地把肥胖的身体躲藏在悬崖底下……只有那高傲的海燕,勇敢地,自由自在地,在泛起白沫的大海上飞翔!
1.这是一篇散文诗,它刻画了勇敢的精灵——海燕的 ,歌颂了革命先驱者 的形象和 的战斗精神。
2.文中为了表现海燕的英勇战姿和对暴风雨的渴望之情,作者以什么作为烘托,写出了当时斗争环境的恶劣?
3.用恶劣的斗争环境来衬托海燕的英勇形象,这是正衬还是反衬?
4.文章还把海燕的形象与 、 、 的呻吟、飞窜、恐惧形成鲜明的对比,反衬出海燕的 。
读写链接
1.“闷热的天,蝉儿耐不住寂寞地不停在鸣叫。我孤单一人,寂静的身旁没有一个知音,想疯狂地听摇滚乐,听歇斯底里的歌声,那只为逃避无人的世界里那浓烈的孤单气息。”这两句话主要写了作者 的心情。“闷热的天”主要衬托作者心很 ;“蝉儿耐不住寂寞地不停在鸣叫”主要衬托作者感到很 。这里都属于 衬的写法。
2.阅读《送报的少年》《会飞的孩子》《小丑的眼泪》《搭石》等文章中的环境描写,说说各自衬托了什么?是正衬还是反衬?
3.以“我受表扬了”为内容写一个语段,要求用环境衬托心情。
4.选择生活中一个坚强的人写下来,要求通过具体事例反映人物的特点。习作中,还可以适当描写环境,以衬托人物的形象或心情等。题目自己拟定。
附参考答案:
“经典阅读”:
1.战斗英姿 不朽 坚强无畏
2.暴风雨来临前夕大海的海面变化
3.3.反衬
4.4.海鸥 海鸭 企鹅 勇敢乐观
“读写链接”:
1.寂寞 烦 寂寞 正
(后略)
- 所有评论(1)
-
冯翠红这是不是你们文学社活动的辅导材料啊?2016-06-19 20:4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