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心得——与自己的不完美和解
我很少认为自己优秀。小时候是学不会哭泣、卖萌、懂事,得不到大人的夸赞和奖赏;长大一些读书又不够好,不善交际,老师和同学很少关注自己;总算跌跌撞撞地找到以后要走的路,在决定好好当个老师的时候,又发现在学校里有才华又肯努力的人多如过江之鲫。不漂亮、不富有、缺少天分和聪慧的人,挥之不去的自卑一直笼罩着我。
但当我读了自己喜欢的苏轼的词作《江城子 密州出猎》、林语堂的《苏东坡传》等好书后,逐渐找回了自信。
苏东坡有着高于常人的才情,他的诗词雄浑豪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他的文章,汪洋恣肆,是“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他的书法是苏、黄、米、蔡四大家中领袖群伦的翘楚;他的文人画,底蕴厚重,领一代风骚。
他是全才,却不是完人。他也曾经在文字狱中承认莫须有的罪名,他也曾想要自杀,他也因为高调而得罪了不少人,这些政敌们出于利益和妒忌对他进行了无情的迫害。
可是他虽屡受迫害,却豁达乐观,尽职一方。被贬黄州,他一面泰然自处,“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一面上书革新陋习,拯救溺婴。被贬海南,“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他不但不恨,反而办学堂,介学风,兴儋州文化,姜唐佐成为宋代100多年来就举乡贡第一人,“破天荒”由此而来。
这世上的艰难苦恨,荆棘豺狼,在他眼中都化作了霁月清风,晴天朗日。无论命运加与他什么,他一刻都没有等待,乐天命,著诗文,担责任,做实事,以自己的才情全力投入每一个当下,做好每件事。
虽然数学看似枯燥,但与其他学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细致品味,内涵丰富…,想到这些,备课,已水到渠成,因为在纵览苏东坡的生命之后,这首词就成了他生命的小小注脚。让我久久不能平静的,是他的命运、际遇,投射到自己的内心,让我开始思索自己的人生,尝试更加仔细的投入自己那庸常营役的人生中去,努力让自己活出些许不同来。
课得到了好评,我也因此赢得了更多的机会,甚至得到了一些荣誉。但更重要的不是这些,是我终于明白,人无完人,不完美是人生的常态,悦纳真实而独特的自己。
在书中,你看到千万年来的世界何以如此,降临在你身上的事,不过是必然中的一部分。了解他人越多,个人的悲欢酸慨也就越微不足道,遭受磨难的,不只是我们,有许多杰出的灵魂与我们同在,与我们分享同样的痛苦。唐浩明的《曾国藩》中记述,被称为千完人的曾国藩起兵之初,官场失合,作战屡战屡败,甚至有史料载“初失利于岳州,后挫败于靖港,愤急之余,两次投水自杀,都为左右救起,得以不死。”但在每次挫败之后,他都总结教训,调整自己。有人说几次自杀反映出曾国藩的心智逐渐成熟;同时也是他军事才能日臻完善前的阵痛。《平凡的世界》中孙少平从连“丙”菜都吃不起的穷困的农村学生,到身有残疾的普通煤矿工人。从头至尾,他都没有能够脱离所谓的“社会底层”。但他对精神世界的一丝不苟,在高强度的劳动之余,如如饥似渴地找书来读,这仅仅是因为他把自己作为一个高贵的人,来由衷地尊敬和爱戴。他可以独立于成败,独立于世俗的价值评判,独立于他人的褒贬臧否,而自己尊重自己,做个精神上高贵的人。
他们在我们的记忆中留痕,恰恰是因为他们不够完美,并且他们把人生的困境中当作难得的机会,不断地提升着自己。
我把一本本书当成故事来读,后来,它们却成为我人生的教科书。我不再和人比较长长短短,我不再因某方面不如人而痛苦,我就是我,真实而独特,我尽心做事,不再看重最后的结果,因为我知道,最完美的结果已在我用心做的每件事里,在我用心经营的每一天里。我将努力成长自己,以读书,以磨炼,也可能有坎坷困境,那跋山涉水的背影,一定将是一道最别致的风景。
- 所有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