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有红的日志

闻有红的主页 » TA的所有日志 » 查看日志


唐诗与历史

闻有红
分类: 历史小知识
更新于: 2016年7月19日 09:41

唐诗与历史

——唐诗与唐朝的衰落

河北唐山一中历史教研组 闻有红 邮编:063000

古诗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唐代诗歌以其博大精深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把唐诗引入历史学习中,既能丰富文学知识,领略古诗风韵,陶冶情操,还有助于培养读史情趣,和对历史问题的理解。比如,学习高三教材《中国古代史》(选修)第17章《唐朝衰落》一课,可以在了解本章知识概要的基础上,一边欣赏唐诗,一边理解掌握相关的历史知识。

《唐朝衰落》知识概要:唐玄宗开元(公元713——741年)年间,封建社会达到鼎盛时代。后期政治腐败,酿成安史之乱,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人民生活痛苦不堪。唐朝由盛转衰。在唐末农民战争的打击下,唐王朝瓦解。

“开元盛世”的情况怎样呢?唐代宗广德二年(公元764年)杜甫在阆州(今四川阆中)写了两首七言长诗《忆昔》。其中的一首这样写道: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

齐纨鲁缟车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

  宫中圣人奏云门①,天下朋友皆胶漆。

百余年间未灾变,叔孙礼乐萧何律。

据史书记载,唐开元、天宝(公元742年——公元756年)年间,粮食充裕,当时全国有人口5000万,仅政府储粮达一亿石。如诗中所述,人民生活确实安定富足。

为什么会出现“开元盛世”的局面?唐文宗大和(公元827——835年)年间,诗人李涉途径骊山下的温泉宫,回忆一百多年前“开元盛世”,写下《题温泉宫》:

能使时平四十春,开元圣主得贤臣。

  当时姚宋并燕许②,尽是骊山从驾人。

能使开元盛世百姓安居,是由于唐玄宗任用了姚崇、宋璟等贤相。诗人盛赞开元年间融洽的君臣关系,认为它是“开元盛世”形成的主要原因。

从历史上看,封建君王很难善始善终。无论多么英明,时间一长就逐渐走向反动。听不进忠言,任用奸佞小人。结果政治腐败,以致动乱发生,国势衰落。唐玄宗就是一例。在这一点上,唐代诗人是最有发言权的。

《思贤顿》

李商隐

内殿张弦管,中原绝鼓  。

舞成青海马,斗杀汝南鸡。

   不见华胥④梦,空闻下蔡迷⑤。

宸襟他日泪,薄暮望贤西。

《过华清宫》(其二)

杜牧

新丰绿树起黄埃,数骑渔阳探使回。

霓裳一曲千峰上,舞破中原始下来。

前者带着委婉的语气责问唐玄宗:在皇宫享乐太平玩马斗鸡,迷恋酒色时怎么不会想,有一天会逃难(唐玄宗在叛军攻入长安时西逃),坐在望贤驿树下,以泪洗面,痛不欲生呢?后者的发问则毫不留情:从北边打探安禄山消息的宦官回来禀报军情,可华清宫内《霓裳羽衣曲》仍在回荡。那些供皇帝享乐的舞曲直到叛军打破中原才肯罢休吗?两者的共同之处是,讽刺了唐玄宗贪图享乐、不理朝政。

《羽檄如流星》

李白

渡泸及五月,将赴云南征。

怯卒非战士,炎方难远行。

长号别严亲,日月惨光晶。

泣尽继以血,心摧两无声。

《兵车行》

杜甫

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

爷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

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

道旁过者问行人,行人但云点行频。

或从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营田。

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

边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

      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

前者叙述的是:远征南诏的兵士,与亲人生离死别,苦干了眼泪。后者通过对“十五至四十岁的青壮年点兵出征,在边境的战场上血流成海”等战争场面的描述。发出了“难道就不知道二百州的土地严重抛荒吗?”的慨叹。两者的共同之处是,谴责唐玄宗滥用民力、穷兵黩武。

《秋雨叹》(其二)

杜甫

阑风伏雨秋纷纷,四海八荒同一云。

去马来牛不复辨,浊泾清渭何当分。

禾头生耳黍穗黑,农夫田父无消息。

城中斗米换衾  ,相许宁论两相直。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杜甫

中堂舞神仙,烟雾蒙玉质。

暖客貂鼠裘,悲管逐清瑟。

劝客驼蹄羹,霜橙压香橘。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草枯咫尺异,惆怅难再述。

前者讲述的是,秋雨下个不停,农民没有收成。长安城中米贵到,一斗可以换一套被褥,明知道不合算,可饿急了又有什么办法呢?后者通过对荣华富贵、饥饿贫困的描写,表露出“我还能说些什么呢?”的苦痛。两者的共同之处是,慨叹黎民痛苦,忧国忧民。

诗人的共同点是对现实强烈的不满,囿于那个时代,他们又流露出种种的无奈。因为他们认识不到,造成这些社会现象的根本原因是封建专制制度本身。

天宝末年政治腐败,民不聊生。表面上很平静,可一场大的动乱马上就要发生了。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十一月九日,安禄山在范阳(今北京地区)起兵反叛,后有史思明响应,史称“安史之乱”。杜甫的《春望》再现了这段历史。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发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这首诗写于唐肃宗至德二年(公元757年)三月,是安史之乱爆发的第三个年头,真实的重现了叛乱给社会造成的痛苦和灾难。三月的长安,春回大地,万物更新。可诗人却感伤国事,似乎在诉说盛世去矣。

唐代宗广德二年(公元763年)正月,史思明长子史朝义兵败自缢而死。安史之乱历时八年之久结束了。杜甫正在梓州(今四川三台),在极度兴奋的情况下一气呵成,写下流畅欢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出闻啼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做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因战乱而天涯飘零的诗人听到安史之乱被平定的消息,如何能不欣喜若狂?这是诗人对这场叛乱战争性质的独特诠释。然而,历史的发展远不像诗人想象的那么美好。残酷的现实是,由于唐政府在平定判乱的过程中消耗了大量的人力财力;地方节度使在平叛的过程中趁机扩充力量。安史之乱后形成了“藩镇割据”的局面,唐朝无法挽回的衰落下去。

____________

①云门:乐舞名,据说是黄帝所作。

②姚宋并燕许:指唐玄宗时的明臣姚崇、宋璟和燕国公张说、许国公苏颋。

③思贤顿:地名,即陕西咸阳东的望贤驿,唐玄宗在安史之乱中西逃经过此地。

④华胥:古国名,古代传说中的理想国家。

⑤下蔡迷:把下蔡这个地方的人都迷惑了,指美色迷人。

您还没有登录,暂时不能评论。去登录
  • 所有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