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志超的日志

张志超的主页 » TA的所有日志 » 查看日志


夏日清凉---暑期培训有感

张志超
更新于: 2016年9月19日 08:42

 

        2016年暑假,我有机会再一次坐在职教中心的礼堂聆听领导干部培训,专家精彩的课堂,有如夏日清凉的风,沁入心脾。

         董局长的讲话,“在学习中感悟,在感悟中积累,在积累中提升”一直在耳边萦绕,于是更多的收获,更多的回味,仅就几点结合实际谈一谈。

        北京崇文小学校长讲到创意课堂。创意课堂旨在让教师和学生改变教与学的方式,为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敢于质疑、善于探索创设一个积极的支持性环境。具体从以下两方面入手:在创意课堂的实施中给学生自主的权利,鼓励学生创新,让学生体验创新的乐趣。在实施国家课程的学科教学中,全体教师突出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构建创新的课堂。

        她以五年级的一节科学课为例,课堂的前30分钟,老师带领学生学习了毛细现象的概念以及毛细现象发生时影响水上升高度的因素。确信学生掌握了这些基础知识之后,老师设计了一个“创意飞翔”环节。他说,放暑假时,小明要和家长外出度假,大约两个星期才能回来。家里一盆花让小明很担心,没人浇水干死了多可惜啊。于是小明利用学习过的毛细原理,制作了一个自动浇花装置——用一张硬纸折成一个小“桥梁”,将烧杯中的水引入花盆中。老师请大家帮小明想一想,这个装置有没有问题?学生通过讨论,发现了很多问题:烧杯和花盆之间纸的长度可能不合适,引过去的水量可能与花的需求量不一致,在开口烧杯中水容易蒸发,水在纸上时间长了会渗漏,等等。于是有学生建议,给烧杯加一个盖子,给纸桥下加些防水的塑料,测量一下花盆大约需要多少水。

        白校长30+10的创意课堂直白的说也就是从国家课程拿出5分钟时间让学生天南地北的聊,每天给学生多次短暂的思维及语言发挥空间,这与我校教学模式有异曲同工之处,我校“两练五清六环节”课堂教学模式,第一环节“学科技能训练”,在每节课前都用2-3分钟时间进行本学科技能训练,比如语文、英语就是说写结合。听了白校长的讲座,对我校的模式这一环节的设定有了更多的信心,同时也感觉到在这方面我们还有很多地方值得完善,正所谓知不足而后学,白校长的30+10创意课堂,引发了我更多的思考,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查阅更多的关于她在这方面的理念,来指导我们的实践,为课堂教学服务。

         汇文中学王校长,在讲座中用几个小案例,给出“关爱、给予、助人、尊重、礼貌、自觉自律、守则、素质”等几个关键词,不难看出,把这些关键词连汇起来就是我们教会孩子做人的核心。也让人不免想到了汇文中学的校训:好学近乎智”有两层意思:第一,人应当好学,第二,人学习的目标不是知识,而是智慧。知识是共性的,可以复制;智慧却是个性的,不能复制。只有好学加独立思考的习惯和能力,才可能具有智慧。聪明也不能等同为智慧:聪明是处理事物的能力,而智慧是“正确”处理事物的能力。选择一旦错误,知识和聪明将比愚昧和无能带来更大的危害。力行近乎仁”也有两层意思:第一,人应该道德高尚,有仁爱之心,第二,道德修养必须在实践中体现。孔子说“仁者不忧”。为什么仁者能不忧呢?因为仁者无私,他能将他人的幸福与自己的幸福看成一体,处世不以小我为中心,不患得患失。因此,仁者能襟怀开朗,无论得意失意,都不怨天尤人。蔡元培先生特别强调“力行”,是告诫汇文学子,高尚的道德不在于精妙的语言,而在于切实的行动。关爱他人,孝顺父母,诚实不欺。知耻近乎勇”强调一种反省的精神和改正的勇气,使“好学”与“力行”能持守坚固的保证。因为知不足之耻,所以好学。因为知贪利自私之耻,所以力行善事。“知耻”是“勇”的前提,但还不够,还需要坚强的意志和“知其不可而为之”的无畏气概。有人说,社会价值已经多元化,也就不应该有什么道德标准。也有人说,既然追求个人利益是正常的,自私就应该是人的天性。还有人说,如果整个社会都欺骗,我为什么不可以作弊?这有点像《史记屈原列传》中渔夫的话,“举世混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黼其糟而啜其醴?”但汇文的学生应该立志成为国家的栋梁,中流砥柱。什么是中流砥柱?中流砥柱就是激流滔滔,我自岿然不动。这种力量来自于内心的坚定,自觉的使命感。

          她举一个小案例,在过马路时红灯亮着,自己已经到了斑马线的边缘,而此时一辆车也没有,自己也正处在两边的行人中间,这样的情形到底是过,还是不过呢?这让人马上联想到“中国式过马路”,因为在没有车的时候,人们的眼里就没有灯了,一个很简单的问题,小时候就耳闻目染的“红灯停,绿灯行”被某些人演绎成“有车停,没车行”,红绿灯失去了它本来的意义。作为一名中层领导干部,工作中时时刻刻要装着红绿灯,要警醒自己什么是该做的,什么是不该做的,不能碰触最基本的规则,更不能变通规则,要做到不随波逐流,要敢于走正确的路。

         另外,我从王校长的讲座中捕获了简单和坚持两个词。少了一根铁钉,就会坏一个蹄铁;坏一个蹄铁,就会损失一匹战马;损失一匹战马,骑马的谋士就可能被俘获杀死;没有了谋士,将军就可能指挥不当。一场战争的溃败仅仅是因为一个没有固定好的铁钉!凡事只要差不多就行了,这是很多人都存在的想法,而正是这种心理给很多人带来了意外的灾难。人的一生是由无数件小事和小细节串连而成的,看上去每一件小事都不是很重要,但是你确实不知道哪件小事会改变整个大局。1%的错误会造成100%的错误,这是忽视细节的代价;一毫米的误差可能会产生千里的差距,这是细节的影响。能否完美地处理这些小事决定了一个人成功与否。有一句广告词“精致生活源于细节”,精致是精细和细致的综合体,无一例外地都需要照顾到“细”。当细节积累到一定程度,就能成就非凡的伟大和精致的完美。细节问题虽然看起来很简单,很平凡,很多人因此不屑于去做这些小事。但是很少有人想到,把不平凡的事情做好了,就是不平凡;把简单的事情做好了,就是不简单。我觉得日常琐碎中做好本职,就需要用这两把尺子来衡量,守住责任,坚持平凡。

        本次培训,接触到一个新名词——生涯规划。职业是生涯最大的主线。现在很多大学毕业生打着“先就业再择业”的旗号去误导学生,也的确有很多学生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接受了这一旗号。但如果你很幸运,遇到了一份干着还不错的工作,你会觉得是否需要职业规划都无所谓。但如果你不幸,选择了不合适的岗位,不合适的行业,不合适的公司,遇到了合不来的领导,你会发现这份工作很痛苦,然后就会再想着跳槽。但没目标啊,就会乱跳,海投简历。误打误撞找了第二份工作,干了几个月看看又不合适,再跳。有的人可能会误打误撞找对了适合自己的工作,但也有人会一而再、再而三地犯错。所以,这个时候,你要知道自己适合向哪里走,怎么走,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让学生更早的接触生涯规划教育,确实是很有必要的。

        史家小学校长王欢,给我们带来的是“聚焦核心素养,给成长无限可能”。课改已经进入“核心素养时代”。以个人发展和终身学习为主体的核心素养模型,正在取代以学科知识结构为核心的传统课程标准。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核心素养”并非与生俱来,而需要通过各教育阶段进行长期培养。

          新常态下的教育,当以人为本,遵从人性,尊重孩子的生命个性,解放孩子的身心,给他们自由发展的空间;实现从注重“学科成绩”到促进“学生成长”,从“知识核心时代”向“核心素养时代”转向。

          总之,暑期炎炎夏日,我却收获多多,聆听这次讲座,对我在今后的工作有更多的指导。

您还没有登录,暂时不能评论。去登录
  • 所有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