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体会
听课心得
王桂玲
有幸在交流会中观摩了两位专家教师的师范课,聆听了两位专家的点评和专题讲座。虽然一天下来很累,但是感觉收获颇多,现在浅谈一下自己的心得。
一、要根据不同学段制定教学目标,确定教学重点。
两位老师的课都很好的体现了这一特点。吴林老师的《巨人的花园》是四年级的一篇课文,吴老师把握了中年级的阅读教学目标,即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能初步把握文章主要内容,体会文章思想感情。印象最深的就是吴老师在讲“溢”这个字时,给学生分析了字理,字意,并出示课文中的句子让学生在特定情境中再理解这个字词的意思。这种教学方式教给了学生一种非常好的识字解词的方法,学生印象深刻。罗龙强老师的《落花生》是五年级的一篇课文,罗老师也是把握了高段学生的阅读教学目标。即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这节课的教学中有这样一个问题:围绕着落花生课文讲了哪些内容?谁能用简练的词语按照顺序说一说。这个环节的设计就是从整体上把握课文,落实课标对高段提出的要求要了解顺序。今后在教学中我也要精通各学段的课标要求,依课标为依据设计教学。比如在四年级的教学中主要抓住段的训练,抓住各段间的联系教学。
二、以课程性质变化为依据,突出语言文字运用的学习。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在这两节课中这一特点也尤为突出。吴老师的《巨人的花园》抓住了童话故事神奇这一特点,整节课都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让学生说这个巨人坐在那像什么?站起来,走起来大吼一声呢?你觉得这个小男孩可能是谁?别人平时是怎么对待巨人的?以后巨人会过得怎么样?这一系列的问题不但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还让学生在交流对话中训练了对语言文字的运用。罗老师的《落花生》更是体现了这一特点。在学生明白了本课的表达特点是借物喻人后,让学生运用本课的写作方法写话,写从身边的事中得到的启示。我觉得语文课就要上出语文味,体现语文的工具性,在课堂上要进行扎实的常规训练,,语文课要让学生的语文水平得到应有的发展。
- 所有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