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翠红的日志

冯翠红的主页 » TA的所有日志 » 查看日志


听北大漆永祥教授“中国文化上的经典”讲座 学习笔记(上)

冯翠红
分类: 我的阅读收获
更新于: 2016年10月20日 17:34


2016年10月15日在唐山一中举办了“唐山市名师引领中小学教师阅读行动”第三期免受培训班。今天对照阅读行动网上发布的新资源——教授们的讲座课件又对当天的面授课程进行了回顾,体会到整理笔记非常重要,可是以前的好些次学习都没有整理啊。以后无论多忙,在学习之后一定要再回顾,这样才能真正有收获。

上午,漆永祥教授的讲座题目是“中国文化上的经典”,知识性很强,对于我们了解什么是经典,我们的古籍中那些才是经典,为什么是经典,那些重要的经典有什么主要的特征,哪些是在经典基础上的延伸等等都有很简明扼要的介绍。对于我们阅读经典和了解中国传统文化起到了目录引领的作用。在讲座的后半部分,漆教授还介绍了古代儿童青年的读书方法,并剖析了中小学教学中传统方法丧失的现象。对我们现行的语文教学有很大的启示和借鉴价值。

对照PPT把漆教授的讲座提纲整理如下,以便日后查阅资料。

 

一、 从中国古籍的数量谈起
    古代先贤常用“万卷书海”、 “汗牛充栋”、 “浩如烟海”、 “插架森森”等来形容书籍之多。那么在如此多的古籍中,以个人短暂而渺小的生命过程而言,我们该读什么书呢? 大家常说:要读经典!那么,什么是经典?什么书又是经典呢?

二、经典与中国文化上的经典
1.什么是经典?
    经, 《 说文》 : 经,织也。 ,“绷直笔直。纺织机上布设的纵向绷紧的丝线为经,横向的线为纬(经纬)
。到了汉代,经,常也。常理。典,范也。上面是,下面是典,范也。上面是“册”,下面是大(也可以理解为两只手捧着书) 。指重要的文献、典籍。经典,即万世常理之典范,永远通用的真理,亦即“万世教科书”。 现代汉语广义来说,经典指具有典范性、 权威性的作品或著作。

2.经学――中国文化的纲要与核心

中国传统目录学以及文化史上,把书籍分为经、史、子、集四种。简单地说经部收录儒家十三经及相关著作,史部收录史书,子部收录诸子百家著作,集部收录各类诗文集。就四部的重要性而言,经为纲,史为目,子、集可有可无。 

为什么呢?因为,在古人看来, 经书给人们提供思想源泉,并指导治理国家;史书供人们总结历史经验与教训,为现实服务。子书是个人学说,集部是华丽的辞藻。因此,从读书的重要性而言,古人曰:刚日读经,柔日读史。经史是必读的,子集是闲暇时用来欣赏阅读的。

 

3.《 五经》 ――中国文化经典中的经典
    那么,中国文化史上,哪些书可以称为经典呢?中国人一切思想之本源,多出自《五经》:《周易》、《尚书》、《诗经》 、《仪礼》(一般情况下说为《礼记》)、《春秋》(加上亡佚之《 乐经》 称六经”)

    所谓《 十三经》 者,即《 五经》 之传(注释):
《 周易》 、 《 尚书》 、 《 诗经》 、 《 仪礼》 ( 《 周礼》 、 《 礼记》 )、 《 春秋》 ( 《 左传》 、 《 公羊》 、 《 穀gǔ梁》 )、 《 论语》 、 《 孟子》 (儒家传经圣人与亚圣之语录)、 《 孝经》 (自国君至庶民之孝道)、 《 尔雅》 (解释五经字词的字典)。

至南宋形成十三经,从此不再增入,形成儒家经学的基本经典。 但十三经的核心与基础,却仍然是五经,其他8部书,都是围绕五经服务的。

4.史书――《 五经》 的延伸与扩展

    史部书籍的体裁,以传记类与编年类为主。代表作为《 史记》 与《 资治通鉴》 。
    《 史记》——大量参考《 尚书》《 春秋》 。
    《 通鉴》——从体例至编纂方式皆源自《 春秋》  《 左传》 。
    其他各类史书,皆模仿《 春秋》 《 尚书》 《 史记》  《 通鉴》 等而成。

 5.子书——《五经》百家争鸣的个人理解与新解
《论语》、《孟子》、《荀子》等——对《五经》的继承与发挥
《老子》、《庄子》等——对《五经》的批评与别见

6.集部书——《五经》 百花齐放的演义与传布

 

《五经》简介:

    《周易》之性质,或为算卦,或为理政,或喻天象,或言人事。如果学好《易经》,天、地、人做好了沟通,那么就会达成理想社会。中国人的许多思维与治国理念产生于此。 《尚书》实际上是中国最早的政府公文总集,也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散文文献。中国古代治国论证,往往引用书中的道理。《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本来与经没关系。但孔子强调《诗经》 涉及到思想品德、修身养性、行文写作、外交礼仪、博学多识等。因此,《诗经》 也就升格到了经的行列中。

    《 春秋》 记载春秋时期鲁国的史事,是中国最早的编年体史书。相传经孔子整理,并且寓有所谓“ 春秋笔法”,于是也就成了经书。 《 三礼》 即中国上古时期的典章制度。 涉及到周王朝及诸侯各国的官制及各项制度,以及儒家的政治理想、各种仪式、伦理思想等,对后世社会组织、文化观念、宗教信仰、亲族制度、政治组织、外交方式等影响至大。

    《论语》《孟子》是孔孟的语录,也是研究圣人和亚圣最可靠最基本最权威的宝贵资料。孔子被称为万世师表,又被称为是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教育家、美学家、音乐家、史学家、美食家、文学家等,可以把世上所有的大帽子都给他戴上

    《孟子》主张行仁政,兴王道,反对战争,力主德政。《孝经》是讲孝道。自汉代就成为小朋友们的必修课本。其目的在于给孝划分等级,并以孝劝忠、以孝尽忠、以孝治天下,有非常的浓厚的政治伦理学味道。《尔雅》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解释词义的专著,也是第一部按照词义系统和事物分类来编纂的词典.

7.《四书》
    《四书》从南宋朱熹《四书集注》始, 是指《大学》(曾参)、《中庸》(子思)、《论语》、《孟子》。《大学》为孔氏之遗书而初学入德之门,《中庸》为孔门传收授心法,本为《礼记》中的两篇。明清以来成为科举考试的必考之书。《四书》主要教人如何做人,如何做有尊严有人格的人,在社会规范与人际交流、社会文化等方面有巨大影响

    因此, 《 五经》 、 《 四书》 就成了中国文化经典中的经典,核心中的核心,纲目中的总纲,中国人一切思想的源头,都生发在这几部书中。要了解中国文化与历史,就必须从研读这几部经典开始,舍此而无由。

三、民间版的中国文化经典
 1.《朱子家礼》(朱熹撰)
    《朱子家礼》是有关家庭礼仪的著作。分为通礼、冠、婚、丧、祭五部分。博采众家、融汇古今,明代规定民间婚娶,并依《朱子家礼》 ,成为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民间通用礼,可以说是《三礼》等的简约易行版。

2.儿童蒙学读物
    中国古代的蒙学读物, 先秦已有。宋以来最重要最常见的有《三字经》、《千家诗》、《百家姓》、《千字文》、《小儿语》、《弟子规》、《女儿经》、《龙文鞭影》、《朱子家训》、李渔《笠翁对韵》、车万育《声律启蒙》、吴楚材《古文观止》、孙洙《唐诗三百首》、周希陶《重订增广贤文》等。

 

如《朱子家训》又名《朱柏庐治家格言》,仅522字,却精辟地阐明了修身治家之道,是一篇家教名著。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
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自奉必须俭约,宴客切勿流连。
勿贪意外之财,勿饮过量之酒。
人有喜庆,不可生妒忌心;
人有祸患,不可生喜幸心。
读书志在圣贤,非徒科第;
为官心存君国,岂计身家。

    这些儿童读物,是开蒙阶段的最初级教材。古人也重视字形笔画,例如上大人,孔乙己从宋代就已经有了。其特点是朗朗上口,便于背诵,简明易懂,富蕴义理。如《三字经》曰:人之初, 性本善。 性相近, 习相远。苟不教, 性乃迁。 教之道, 贵以专。起首几句,儒家思想精华已备。

    《千字文》 还成为中国古代记数法的一种,成为百姓算数、官方账簿及科举考试的号舍等的排列方式,因此老幼妇孺皆知天地玄黄宇宙洪荒。但是如吊、毁、伤、败、死等不吉利的字,皆排除在外,否则如考生在字号舍考试,又不知答案,岂不上吊耶?

 

从前咏儿童学习的趣味诗极多,如:
漆黑茅柴屋半间,猪窝牛圈浴锅连。
牧童八九纵横坐,天地玄黄喊一年。


开蒙先念三字经,人字乃是第一声。
一字念了一个月,字之倒正未分清.

 

清袁枚《随园诗话》曰:
几阵乌鸦噪晚风,儿童齐逞好喉咙。

赵钱孙李周吴郑,天地玄黄宇宙洪。
三字文完翻鉴略,百家姓毕理神童。
座中有个超群者,一日三行读大中。

因此,《 三字经》《 百家姓》《 弟子规》《 古文观止》《 唐诗三百首》《千字文》等,在古代几乎妇孺皆知。这些蒙童读物,在中国人心中形成的思维能力、世界观与道德情操,
就是民间简易版的《五经》《四书》,在儿童成长过程中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因此,也就成为了解中国文化的经典。

您还没有登录,暂时不能评论。去登录
  • 所有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