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翠红的日志

冯翠红的主页 » TA的所有日志 » 查看日志


听北大漆永祥教授“中国文化上的经典”讲座 学习笔记(下)

冯翠红
分类: 我的阅读收获
更新于: 2016年10月20日 17:36


2016年10月15日在唐山一中举办了“唐山市名师引领中小学教师阅读行动”第三期免受培训班。今天对照阅读行动网上发布的新资源——教授们的讲座课件又对当天的面授课程进行了回顾,体会到整理笔记非常重要,可是以前的好些次学习都没有整理啊。以后无论多忙,在学习之后一定要再回顾,这样才能真正有收获。

上午,漆永祥教授的讲座题目是“中国文化上的经典”,知识性很强,对于我们了解什么是经典,我们的古籍中那些才是经典,为什么是经典,那些重要的经典有什么主要的特征,哪些是在经典基础上的延伸等等都有很简明扼要的介绍。对于我们阅读经典和了解中国传统文化起到了目录引领的作用。在讲座的后半部分,漆教授还介绍了古代儿童青年的读书方法,并剖析了中小学教学中传统方法丧失的现象。对我们现行的语文教学有很大的启示和借鉴价值。

对照PPT把漆教授的讲座提纲整理如下,以便日后查阅资料。

 

一、 从中国古籍的数量谈起

二、经典与中国文化上的经典

三、民间版的中国文化经典

四、如何才能百炼成钢――古代儿童与青年读书之法
    元程端礼《程氏家塾分年日程》
    按年读书规划 :

自八岁入学以后:读《小学书》正文。  

如何读呢?请看:
    日止读一书,自幼至长皆然。随日力性资,自一二百字,渐增至六七百字。日永年长,可近千字而已。每大段内,必分作细段;每细段,必看读百遍;倍读百遍,又通倍读二三十遍。后凡读经书仿此。自此说《小学书》,即严幼仪。大抵小儿终日读诵,不惟困其精神,且致其习为悠缓,以待日暮。法当才完遍数,即暂歇少时,复令入学。如此,可免二者之患。
    如何学习写字呢?请看:
    小学习写字,必于四日内,以一日令影写智永千文楷字。每字本一纸,影写十纸。止令影写,不得惜纸于空处令自写,以致走样,宁令翻纸,以空处再影写。如此影写千文足后,歇读书一二月,以全日之力,通影写一千五百字,添至二千、三千、四千字,以全日之力如此写一二月乃止。必如此写,方能他日写多, 运笔如飞,永不走样.

《小学书》毕。次读《大学》、《论语》、《孟子》、《中庸》正文。次读《孝经刊误》。次读《易》、《书》、《诗》、《仪礼》并《礼记》、《周礼》、《春秋》经并《三传》正文。前自八岁,约用六七年之功,则十五岁前,《小学书》、《四书》诸经正文,可以尽毕。既每细段看读百遍,倍读百遍,又通倍大段,早倍温册首书,夜以序通倍温已读书,守此,决无不熟之理。

自十五志学之年,即当尚志。为学以道为志,为人以圣为志。
    《四书》、本经既明之后,自此日看史,仍五日内专分二日倍温玩索《四书》、经、注、《或问》。本经传注,倍温诸经正文,夜间读看玩索温看性理书,并如前法。为学之法,自合接续明经。今以其学文不可过迟,遂次读史,次读韩文,次读《离骚》,次学作文,然后以序明诸经,览音详焉。
    读韩文。自熟读一篇或两篇,亦须百遍成诵,缘一生靠此为作文骨子故也。既读之后,须反复详看。每篇先者主意,以识一篇之纲领;次看其叙述裨(bì)扬、轻重、运意、转换、演证、开阖、关键、首腹、结末、详略、浅深,次序。譬之于树,通看则由根至表,干生枝,枝生华叶,大小次第相生而为树。又折一幹一枝看,则又皆各自有枝幹华叶,犹一树然,未尝毫发杂乱,此可以识文法矣。 若能如此读书,则是学天下第一等学,作天下第一等文,为天下第一等人。
    《 通鉴》 、韩文、 《 楚辞》 既看既读之后,约才二十岁,或二十一、 二岁,仍以每日早饭前循环倍温玩索《 四书》、经注、《或问》、本经传注、诸经正文,温看史,温读韩文、《楚辞》之外,以二三年之工,专力学文。既有学识,又知文体,何文不可作?专以二三年工学文之后,才二十二、三岁,或二十四、五岁, 自此可以应举矣。

看了这份书目,震惊于古人是如此地读书,如此地用功,如此地肯下功夫。我之所以列这份书目,以及详细叙述古人读书之法,也是希望通过他们的读书精神, 来看看今天的你我在如何读书和学习,我们是不是有些对不起古人?对不起老祖宗?
    故为今之计,欲读中华经典,了解传统文化,养雍容澹泊之致,撰雅洁明丽之文,则仍须阅读最基本之经典。择定一部,抚今追昔,仔细品鉴,天长日久,则醇厚渐植,美德养成,坚持十年,必有良效!
五、 今日中小学语文教学中丧失的传统优秀方法

就古籍之阅读与学习而言,我们在今天断送了以下好的传统方法。
 1. 诵读的传统
    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古代儿童自幼即诵读古书,虽不通义,然对古文之承转启合、铿锵起伏,语感节奏、合辙押韵等,已经非常熟悉,在此基础上知义、习文,便相对容易“ 入口气” ,所谓“ 读通唐诗三百首,不全作诗也会诌”,即其义矣。非如今人所撰,非驴非马,不古不今也。
    今日不仅中学,即幼儿园、小学亦少诵读,“朗朗书声” 已经成为历史,此可为深痛者也。
2. 背书的传统

古人自幼儿起,即背诵《三字经》、《百家姓》到《四书》 《五经》等,皆能倒背如流。如今老师要求同学背诵几篇名篇,便成为虐待同学的恶师。实际人的记忆与背诵能力,小学初中阶段是最好的时期,此时记不住的知识,往后便很难深深的映在脑海中。背诵名篇名作,不仅对开发智力、培植传统文化功力等有益,而且对现代文的写作尤其有帮助,今人写作既臭且长,美感全无,就是没有丝毫古文功底的恶果。
3. 古文写作的训练

自五四以来,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导致古诗古文的创作,几乎中辍。至今日,旧体诗作仍不时出现,而古文创作寥寥无几。偶或有之,也是满篇之乎者也,充斥着不伦不类的语句。而相反,在近邻韩国,婚庆、吊丧、信札、请柬、合约等公私文中,仍存在少量的语体文,足令我们烧脸。 礼失而求诸野是古人常说的一句话,语虽偏颇,然今日视之,其自有理存焉。
4. 对汉字与母语的陌生与冷漠
    今日人人会说汉语,写作也都用汉字,但很少了解母语和汉字的历史,西方人说汉字难写、汉语难懂难学,于是我们也跟着起哄,汉字拼音化、繁简字之优劣等争论,皆起源于对汉字与母语的无知。汉语言学的研究,完全套用西方语文学的理论,而不知英文、法文、希腊文的用法,与汉语并不配套,导致与汉语实际脱节。而全民学英文,又导致对母语学习的缺失与冷漠。
    汉字从产生到今天,由繁至简是规律,今天有些人反对简化字,是没有太多道理的,是违反国家语言文字法的。汉字形成方块字后,绝大多数已经失去了形符与意符的味道,繁体字并不比简化字优越,大多数汉字,如果不是拆解,一般人根本无法知道其所蕴含的意味。

    汉字发展的历史,就是简化的历史!也是民国政府想做而未做成,新中国终于实现了的伟大的成就。如果一定要复古,那干脆用甲骨文,或者结绳记事好了。将文化不振、国家分离的责任归之汉字简化,完全是本末倒置。中国有13亿人口,不用电脑者居多,电脑简化字也有着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即便与英、日、韩等国文字比照汉字也有其优越性,西方人说汉字“魔方”,是因为他们没有像我们学英文这样学习汉语,我们不能随他们胡言乱语。恢复繁体字,那将是文化与全民的灾难,是历史的倒退!
    全社会不重视母语,不重视汉字,街头巷尾,繁简混用,错误百出!而国家政策,往往治标不治本,如不允许广播电视称“ NBA” 而应称“美国职业篮球比赛” 之类,是根本起不到任何作用的。这也是中文系从业教师与同仁的巨大压力
与责任,我们必须坚守与坚持,必须不断地奔起与呼吁,必须用居世界首位的教学质量与办学特色,来吸引青年才俊来中文系就读,光说不干、怨天尤人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只有自己的努力以及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全民意识的不断提高,
人文学科才会真正得到重视与发展。
    要提高母语在全社会的地位,提高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认识,真正喜爱阅读,喜爱传统文化,不是短时期内能做到的,但要有人呼吁,有人去做。从中小学至大学至全社会,人人有责。只有大家努力,文化才有希望,国家才有希望。

您还没有登录,暂时不能评论。去登录
  • 所有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