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同自我,走自我完整的教育之路 ——读帕克·帕尔默的《教学勇气》
当读到帕克·帕尔默写的“真正好的教学不能降低到技术层面,真正好的教学来自于教师的自身认同与自我完整”时,我就被深深震撼了。二十几年的教书经验,特别是从2010年7月18日加入1+1教育博客之后几年的努力和体认,我已经深刻的认识到了这一点。
认同自我,不断走在“自我完整”的路上
1991年中师毕业的我就开始从事语文教学工作,这期间,很少读到教育教学之类的书,也很少出外参加有关教师纯教学技术之外的有关培训,浑浑噩噩,就这样度过了近二十年的时间。2010年7月18日,由于一个机缘加入了1+1教育博客。从那之后,我开始不断读书、写作,开始不断行走、践行。通过不断学习和体悟,最近两年,我认识到并确立了自我发展的目标,那就是“读书、行走、践行”。读书,丰厚知识,开阔视野;行走,拓展空间,重建心灵;践行,美好语文,美好教育,美好自己。
这几年,读过的书不胜枚举,如张文质老师的《教育是慢的艺术》,谢云老师的《禅理的教育》,孙明霞老师的《用生命润泽生命》等等。这几年,走过的路也曲折漫长,先后到北京、四川绵阳、湖北武穴、江西井冈山、山东泰安等地参加“勇气更新”“教育行走”等活动。增长了见识,听了许多打动心灵、触动内心的报告。这几年,更为重要的是不断践行美好的语文,带给学生们美好的语文。不断带领学生读书,引领学生参加我任社长的“山核桃”文学社和我主编的《山核桃》校报;创造性的开设“语文分享课”。
现在,通过读帕克·帕尔默的《教学勇气》,我意识到我已经能够“自身认同”了,并不断走在“自我完整”的路上。
帕克·帕尔默在导言《源自心灵的教学》中说得好:“当我们的体验被源自心灵的生命启迪所照亮,那时,教学真是我所知的天下最美好的工作。之前的时候,我一直认为教学是一个苦差事。现在,我不但体认到语文教学的美好与愉悦,而且能够把这种美好与愉悦带给孩子们。我想,这一点是很令我自豪和欣慰的。
现在,我热爱自己的语文教学工作,我爱这些孩子们。我能够守护自己的心灵,并尽可能爱护孩子们的心灵。我愿在“教学提供通达心灵的镜子”面前不断映照自己、认识自我,认识学生、认识教育,不断走向优秀的自我。引领自我,引领孩子们“迈向理解和生存于世界的更真实途径的精神之旅”。
但很多时候,我们往往囡于体制、囡于成绩、囡于荣誉与职称评定而不能自拔。在现实的教育中,胡萝卜加大棒的教师比比皆是。他们一味的追求所谓的成绩。为了成绩,不惜采用各种变本加厉所谓手段,不顾惜学生真正的身心健康成长。说到底,就是缺乏一种自身认同和自身完整,“切断了与我们自身真实的联系,切断了与我们投身教学的热情的联系,也切断了与心灵的联系”。没有了与心灵的联系,即使取得再好的成绩,也不可能得到身心的愉悦与从教的满足。我想,之前的我就是因为切断了与心灵的联系,才迷失了自我,找不到从教的快乐。
帕克·帕尔默说“把精神生活作为职业的支柱”,当我们认知到位了,精神生活富有了,我们才真正能够体会到教书生活的充盈,也才能够真正享受到教书生活的美好。
尽管当前一味追求所谓成绩之风仍愈演愈烈,但我们只要有了心灵的联系,有了精神的富足,有了内心的呼唤,有了自身认同和自身完整的呐喊,“我们内部世界的真实和力量会使我们免于受到环境的伤害,并促使我们对自己的生活担负起责任”。我们会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里做好我们自己,慢慢的做着改善和改变的工作。如果我们越来越多的老师们体认到这一点,我相信我们的教育也会一步步趋向更美好。
关照心灵,亲切款待教育,款待我们的孩子们
那么,作为一名教师,如何才能够关照心灵,成为真正受学生欢迎的老师呢?帕克·帕尔默说:“除非教师把教学与学生生命内部的鲜活内核联系起来,与学生内心实践的导师联合起来,否则永远不会‘发生’教学。”“只有我们教师能够与自己的内心对话,我们才有资格说教师深入到学生内心中。”
我想到前几天在语文自习课上发生的一件事:有几个学生把球在过道里踢来踢去,不亦乐乎。我说了几遍,还是没有效果,他们仍然我行我素。于是我就发火了,就不可控制的批评了一通学生。我的这种做法也应该是没有走进学生的内心,没有了解事情的真正原因所造成。我没有去深入调查就一味发火,这样做的最终结果是不会使学生信服的。现在,我与自己的心里对话,才意识到当时做法的不恰当、不稳妥。“一旦教师靠法律或技术的强制力量过活,他们就无权威、威信可言了。”而“当我唤回自身认同和自身完整时,当我牢记我的自我个性和我的天职意识时,威信就树立起来了。”
在现实的教育教学中,我认为在不少时候就是一种恐惧文化:学生恐惧学校、恐惧老师、恐惧学习,老师恐惧课堂、恐惧学生。“我们习惯的诊断方法容许我们靠责备受害者来忽视我们的弱点和无能”,帕克·帕尔默说,“我们只有认清了我们自己的恐惧才能够洞察到学生的恐惧。”改变这种状况的方法是学会倾听,学会发现他们的声音并让他们发出自己的声音。
帕克·帕尔默说:“好的教学是对学生的一种亲切款待。”“教师对学生的亲切款待产生一个更亲切地款待教师的世界。”这种款待是相互的,也是共赢的。这和我们平时说的大俗话“你对人家好,人家才能对你好”是一样的道理。我们爱学生,对学生付出真正的爱,才能够得到爱的回报。
拥抱共同体,以主体为中心,找到自身存在的根基
帕克·帕尔默说:“重新认识自我,面对恐惧,并以悖论式的思考方式全面、完整的认识世界。”“教学就是要开创一个实践真正的共同体的空间。”我们存在于共同体中,每个人只有充分的认识自己,真正的拥抱这个共同体,这个集体才是一个温暖的集体,充满正气和正能量的集体。
从大的方面讲,我们生活在社会这一个大集体中,生活在教育这一个大环境里;从小的方面讲,我们生活在自己所在的地区,所在的学校这样一个小的集体内,“只有当我们充分认识自己后才能与别人和谐相处。”每个人都能够充分认识自己,才能够相互之间有一个和谐的整体。
帕克·帕尔默说:“课堂既不应一教师为中心,也不应以学生为中心,而应以主体为中心。”以主体为中心的课堂既尊重了学生,也尊重了老师,能够使学生、老师与主体之间形成共同体,形成对话的关系。这个“主体”,就是一种伟大事物,是令老师和学生都着迷的一个中心,一个圆圈。这样,这三者之间就能够形成一种相互依存关系;这样,才能够引领大家为了一个共同的目的而努力、而进取。
例如这个学年,我和学生商定专设一节“语文分享课”。大家围绕“分享”这个中心来设计课堂,一开始我和学生分享我假期之中参加的一些教育活动,后来学生分享“追星”、歌曲,喜爱的书,美好的童年等一些有趣、有料的东西,在活泼有趣的课堂上就收获了学习语文的快乐与满足。
在第七章《不再分离——心怀希望教学》中,帕克·帕尔默说:“人必须找到一个能使其站立于制度之外的坚实基础,找到他自身存在的根基,依靠这个根基,他可以更好的抵制组织的价值变成他的内在生命景观时所发生的扭曲。”这几年,我自己的做法就很好的践行了这一点。因此,我能感觉到我自己在过一种愉悦的、有意义、有价值的教育生活。这生活,我感到丰盈而富有生机和活力;这生活,让我每天都感到妙趣横生,美好无比。是啊,很多时候,“我们遇到的敌人,就是我们自己”。战胜了自己,提升了自己,升华了自己,就能达到一个美好的教育境界。
之前的时候,我总是称自己为一个“孤独的奋斗者”。因为在我们学校,在我周围,很少有坚持读书、行走和践行的人。但这两年,我不再有这样的感觉。我有吴国珍、王丽琴老师的“勇气更新”,有张文质、谢云老师“教育行走”,有孙明霞老师的“明霞工作室”,有王维审老师的“叙事者”,有我们的“经典读书”群、“贯中书友会”、“长歌行同频创课组”等等,我找到许多富有教育情怀的志同道合者。因此,我更中充满信心和力量。我们一定会把更美好的教育带给学校,带给每一个孩子们。
认同自我,走自我完整的教育之路,把更美好的教育带给自己、带给孩子们。这是我在努力践行的,也是我这一辈子的努力方向!
附件:
姓名:李鹤;单位、地址:山东省泰安市东平县大羊镇中学;电话:13853876627;邮箱:dpdylihe@163.com;邮编:271503;QQ:351574826;微信:dpdylihe
- 所有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