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立梅的日志

曹立梅的主页 » TA的所有日志 » 查看日志


高中历史试卷讲评回归课本,夯实基础,提升能力

曹立梅
分类: 论文
更新于: 2016年11月24日 09:52

高中历史试卷讲评回归课本,夯实基础,提升能力

----2015高考文综历史试卷(新课标全国I卷)启发

摘  要:纵观2015年全国文综及各地历史试卷,我们发现高考试题以考查能力为主,但是在命题形式上突出课标要求、回归基础,为命题创造了更多的选材空间。因此在以后的高中历史试卷讲评中应回归课本,夯实基础,才能提高能力。

关键词:回归课本、夯实基础、提升能力

纵观2015年全国文综及各地历史试卷,我们不难发现高考试题以考查能力为主,但若一味强调能力而忽视对教材知识性内容考核,无疑是舍本逐末。在命题形式上突出课标要求、以教材内容为载体、回归基础,为命题创造了更多的选材空间。下面以2015高考全国文综历史试卷(新课标 = 1 \* ROMAN \* MERGEFORMAT I卷)谈谈我的认识:

一、试题特点

试题的最大特点是紧扣教材,注重对基础知识的考察,经过对教材中相应知识的梳理,发现除了依据材料知识做相应的拓展、延伸外,其余均在材料原文中找到答案。与往年的题目一样,来自于教材,知识稍作改变,难度较小,学生容易作答。

2015高考文综历史试卷(新课标全国 I卷)试题在课本中的位置

课本位置

题号及知识点

目录、导语、课前提示

40题儒家思想发展演变

自我测评

31题一五计划期间中国工业

小字(知识链接)

35题世界银行的职能

老版教材

25题考察两汉时期外戚干政;

27题考察经济中心南移(江南地区的发展);

29题考察北洋军阀时期的皖直斗争。

二、启示及复习备考建议

(一)用好目录,构建网络。

历史教科书的目录不仅提示了学习的内容,也体现了知识间的内在结构和联系。应指导学生在阅读目录时分析章与章之间、节与节之间的关系,从而构建章节知识体系,宏观掌握历史发展线索。

基础知识贯穿于整个教材,是高考考察的一项基本内容。教材有个整体框架,然后再归纳整合,如横向分为中国史世界史,纵向分为古代史、近代史和现代史,或按专题分为政治史、经济史、文化史。这样就把整个教材划分为不同体系,在此基础上有个突破。因此在复习备考中,应保证将足够的时间投入到基础知识的识记、理解、整理、归类中,防止急于求成走进复习的怪圈:“迷恋”复习资料,陷入“题海”,这样虽然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收效甚微,效果不佳,还需要指出的是“考试大纲”是高考命题的依据和指导思想。如:2015年全国新课标卷41题引用齐世荣主编的《世界史》中的一段,有历史学家为说明近代以来科学技术在生产力发展中的作用,引用了如下公式:生产力=科学技术×(劳动力+劳动工具+劳动对象+生产管理)。这一公式表明,科学技术有着乘法效应,它能放大生产力诸要素。我们应该运用世界近现代史的史实,对上述公式进行探讨。题目设定为讨论科学技术与生产力诸要素之间的关系,即科学技术对于生产力的提高有着决定性的作用,科学技术通过渗透到生产力诸要素中发挥其巨大的作用。在新课标历史大纲之中,与之最为接近为工业革命。既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工业革命相关的史实,对考生提了更高的要求,比如,搞懂生产力的几种要素,生产力要素与生产力之间的关系,劳动力、劳动者、劳动对象等等概念。本题的新颖之处在于突破了以往偏重对某一重大历史事件相关史实的传统考察形式,需要学生在获取材料信息的同时,能够结合相关主干知识,通过科学技术对生产力诸要素的渗透和作用,进而影响生产力的关系进行论述。本题设计得很巧妙。

(二)重视小字,辅助教学

历史试卷讲评中,我们正确处理好正文部分与小字部分的关系。历史教材中的小字部分要比大字正文部分的内容相对要次一些,但小字部分“是正文的说明、补充、扩展或分析,也就是说,有的是正文的浅化,有的包含高水平的要求。”人民版历史教材中以绿底知识链接、学习思考、资料卡片、自我测评、材料阅读与思考、史学争鸣的形式展现的扩充内容。因此在复习备考中,注重课本绿底楷字部分,避免造成遗漏。如:2015年高考全国新课标新35题考察世界银行的职能之一是为发展中国家提供贷款或帮助,这一知识点在人民版必修二151页“知识链接”中明确写到“它的使命是与贫困作斗争,提高发展中国家人民的生活水平。”

(三)巧用图片、创设情景

教材中的插图通常是对教材中文字表述内容的形象化、直观化,通过插图深入理解,有利于构建知识网络,认清知识间的联系。在复习备考中,应该认真分析、深入理解教材中插图,将相关的知识融会贯通,不仅有利于知识的识记,也有利于知识迁移。如2015年高考全国新课标新31题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中国、美国、英国主要工业指标年均增长速度的比较,英美发展速度远远高于中国,用图片形式解读了教材知识。32题蒙眼的“自由女神”反应法官在审案时要抵御各种利益或情感的诱惑来作出公正的判决。

(四)剖析习题,提升能力

教材中的习题主要考察基础知识的应用和迁移能力,期中部分习题可作为高考试题的命题原型。但在复习过程中,大家往往会感到教材习题简单,而陷入复习的误区,即“重资料,轻教材”。因此在复习备考中要采取类比思维、逆向思维、发散思维等,对教材习题进行深入剖析,一方面可以提升综合解题能力,另一方面可以为解答相关的高考试题做好铺垫。如高考题31题这幅图与必修二105页“自我测评”中的2题相似,自我测评以条状图形式展示中美德三国制造业总产量的份额。分析出历史现象、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及启示。分析这道题有利于审31题。

(五)“专题小结”,统领全局

每个章节后的“专题小结”是将本章的知识内容进行系统化、条理化、网络化,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框架,使学生便于识记、回忆、联想。因此,在复习备考中,要认真梳理完成每个章节后的“归纳与整理”,有利于对概念和知识的理解与记忆;能够做到从已有知识网络中寻找新问题的连接点,挖掘教材中隐含着的重要知识点、生长点,进行优化整合。如2015年全国新课标卷40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近代儒家思想的演变等知识内容。阅读量不大,但思维跨度较大,特别是康有为的思想部分,大家平时接触较少。在材料的选择和问题的设置上,从先秦到中国近代,孔孟儒学、汉代儒学、唐代儒学、宋代理学、康有为儒学,几千年的发展在一道题中呈现出来,体现新课改的精神和宗旨,要求首先考生全面、准确地理解材料的内涵,精准的审题后,再结合所学知识,凝练、准确地答题,对考生的分析概括能力、历史思维、知识储备和语言表达、对比分析等方面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这一知识在必修三专题一的“专题小结”中就可以体现。


百家争鸣     老庄之学            先秦时期的思想百家争鸣

法家思想

墨家思想

“焚书坑儒”批判

汉代儒学     罢黜百家                  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太学的出现

中国传统文化主                  科举制的文化影响

流思想的演变                    儒学的困境与儒学复兴运动

宋明理学     北宋五子与理学的创立        儒学的复兴运动

朱熹的学说与理学的成熟      理学的兴起

陆王心学与理学的发展

李贽的反正统意识

黄宗羲的“天下为主,君为客”    反专制主义的主张

明末清初的    顾炎武思想的启蒙思想            中国思想文化走向近代化

思想活跃局面   王夫之的“孤秦陋宋”批判        的先声

唐甄论“凡为帝王者皆贼也”

(六)整合教材,去难存易。

高考复习时间紧,任务重。因此我大胆取舍,考纲不考的知识干脆就删除不讲。在研究考纲的基础上,吃透课程标准,依据课程标准有效整合教材。如在学习《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和《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这两章时,分析近三年高考考情,发现以情境材料形式考查的次数很多,因此我们重新整合教材,按照近代中国地主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向西方学习的过程分为器物、制度、思想三个阶段学习。并且结合老教材和必修二教材32页知识链接整体把握洋务运动。这样线索清晰,便于学生记忆。

(七)结合老教材,扩充知识

老教材引线,各种版本有机结合,教材中的图表、图片、大小文字等有机结合。注重对部分老教材知识的考察。2015年全国文综高考试题25题考察两汉时期外戚干政;27题考察经济中心南移(江南地区的发展);29题考察北洋军阀时期的皖直斗争。

万丈高楼平地起。基础知识是基石,在复习备考中,只能扎扎实实特回归到教材中,才会对基础知识有一个全新认识,才会感觉到历史知识系统而完整,应用起来才能得心应手,在不知不觉中提升了能力,这样可以大幅度提高复习效率。


参考文献:

1、《2015年河北省高考历史试卷分析》

2、《夯实基础提高能力——与高一学生谈高中历史的学习》《缤纷杏坛》2013年第6期

3、《浅谈教材插图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15年第二期

您还没有登录,暂时不能评论。去登录
  • 所有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