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红卫的日志

谢红卫的主页 » TA的所有日志 » 查看日志


试教角度看教材

谢红卫
更新于: 2016年12月8日 19:37

试教角度看教材

深圳市宝安实验学校 谢红卫

当我们共同面对部编教材七年级语文上册这个新面孔,欣喜的同时,我相信也一定会有一些疑问产生。新教材中的这些“新的内容”,学生会喜欢吗?新教材中的这些“新的使用部件”、新的设想和理念,落实到我们的教学实践中效果又会如何呢?需要避开哪些使用误区呢?

部编教材怎么“用”,怎样才能“用”好它,应是我们一线教师更关心的问题。

做为部编教材的试教者,今天,我结合试教实践,尝试着和大家一起探索使用部编教材的方法。

(一)透过调查问卷数据看学生眼中的部编教材:

教材的主要受众群体是学生,想必大家最想知道的是学生对新教材的反应是怎样的。为了准确获知试教过程中学生对部编教材最真实的看法。我们设计了一课一评的调查问卷,对深圳市三所试教学校六个班级共290名学生发放问卷调查,回收问卷290份,回收率100%。现在,我随机抽出其中一个班的调查问卷,从中截取三处数据来让大家更清晰了解孩子们如何看待部编教材的每一篇课文的:

试验样本·学生调查问卷·七(下)第六单元


你对这篇文章的态度


喜欢

一般

不喜欢

篇目

A

B

C

《伟大的悲剧》

32

16

2

所占比例

64%

32%

4%

《太空一日》

27

21

2

所占比例

54%

42%

4%

《带上她的眼睛》

20

28

2

所占比例

40%

56%

4%


《河中石兽》

25

21

4


所占比例

50%

42%

8%


上面表格的数据中学生对教材篇目的喜欢率与六个班级整体调查结果基本相符,由此可以看出学生对部编教材的认可度是很高的。




对于课文后补白性的文字,你的处理是


随便一看

认真阅读

从来不注意


篇目

A

B

C


《伟大的悲剧》

11

35

4


所占比例

22%

70%

8%


《太空一日》

17

33

0


所占比例

34%

66%

0


《带上她的眼睛》

16

32

2


所占比例

32%

64%

4%


《河中石兽》

18

32

0


所占比例

36%

64%

0


这套教材在尝试建构适合中小学的语文素养体系,但这是隐性的,不是显在的,使用过程中我们教者就应当特别关注教材中语文素养构成的知识点、能力点的分布,它们有一部分体现在单元导语中,更多是体现在课文、习题和补白等设计中。那么学生会认真阅读教材中的这些由知识点和能力点构成的“部件”吗?我们以上面表格中的“补白性文字”为例可以惊喜地看出孩子们对这些“部件”的使用度也是很高的。

但在调查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个不容忽视的现象:表格一显示喜欢《带上她的眼睛》的学生所占比例40%,而喜欢《河中石兽》的学生所占比例50%,古文难道还比现代文容易读?当然不是!是教学方法的差异导致的必然结果。在试教过程中,《河中石兽》的试教老师让学生在探究石头翻转原因时,采用了表述、画图与实物演示等形式,因方法多样,探究与乐趣同在,课堂呈现出思维碰撞的快乐火花!学生开心的不得了,主动性被调动起来了,对课文的喜爱程度甚至对教材的喜爱程度自然就上升了。

这两组数据从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明:做为教材与学生之间媒介的教师才是实现教材适用性全部功能的关键。

(二)从试教者的角度谈部编教材的变化及使用建议

变化1:教学内容及方法确立性增强,便于教,也便于学。

试教过程中我们最大的感受是备课时的关注点发生了非常明显的变化。过去备课时会先思考并讨论:这篇课文我们要教什么。现在新教材单元指导中的教学目标有了明确清晰的引领内容,不仅告诉了教什么,也告诉了怎么教。兼顾人文主题的同时,能力的培养包含阅读方法和阅读策略两方面,力求从两个层次培养学生一般的阅读能力。而且不仅注重了每个单元目标的确立,还注重了单元之间教学目标的连续性。【课件展示如下】

这样,我们教师的备课指向也随之发生了变化,不用去想教什么,只需在完成教学目标时兼顾阅读方法和阅读策略的同步落实,关照各单元间教学目标的潜在体系。只需备传递方式,这并不仅仅是备课量的简单减少,是教材在教学上引领作用的最充分体现。

说它还便于学,是因为积累与拓展中有了教材中从来没有出现过的有关学习方法的指导,读书方法的多样性指导在教材中有了更为具体的体现。【课件展示如下】

如:《阿长与〈山海经〉》课后积累拓展第五题“第一人称的回忆性散文,总有两个“我”——写作时的“我”与回忆中的“我”,也总是写到两种时空——“现在”与“过去”。阅读理解的关键,往往是“现在”“我”的视角与感悟。重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或在下一篇课文《老王》的学习中,注意加深这方面的体会和理解。

教材不再只是以往教学材料的呈现,而是更贴近教学以及学生自主学习的需要,为教师备课和学生自主学习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方法,避免了以前教材在这两方面引领的盲区。这是一个非常大的也是让一线老师和学生都最开心的变化。

但也请大家格外注意,也正是在这点上,试教过程中,发现教者会不由自主地走入一个误区。【课件展示如下】

试教中发现:以往备课的惯性思维,导致忽略单元目标及课后练习题

大家急切地呼唤教材能告诉我们教什么和怎么教,现在终于盼来了,但因为长时间习惯了“自己做主”的备课思路,教学实践中就很可能忽略单元目标要求,甚至忽略编者精心编制的课后练习题。

单元目标的重要性我前面讲过了,我现在要说的是部编教材的预习提示、课文旁批以及课后练习题都直接指向单元目标,可用性较强。给大家举个例子七上第五单元梁实秋的《鸟》:【课件展示如下】

单元目标

1. 继续学习默读,边读边画出重要语句,学会做摘录。

2. 在把握段落大意、理清思路的基础上,学会概括文章的中心。

3. 关爱动物,善待生命,学会与动物和谐相处。

教学重点

1.       继续练习默读的技巧,把握课文的内容,学会做摘录。

2.       品读文中的精彩语句,感受梁实秋散文语言的独特魅力。

3.  引导学生理清文章的主要脉络,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4.       体会作者爱鸟的、爱自然的情怀,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

课前预习题:想想作者在表达爱鸟情感的同时,是否另有深意。

课后练习题:

一.这篇文章要表达的中心是什么 ?开头和结尾都写到“笼中鸟”,这对于表现中心有什么作用?

二.作者在第5段中说:“我爱鸟的声音、鸟的形体,这爱好是很单纯的,我对鸟并不存任何幻想。”如何理解这句话?

然后我们有了下面的教学设计:

一、默读理脉络:

请画出每段的中心句,如果没有中心句,请用关键词概括。

在中心句中自然找出全文中心句,并找出了作者爱鸟的哪些方面和爱的特点。

二、批注品语言:

1.分组批注:

作者怎样写出对鸟的声音和形体的喜爱之情的

2.交换设疑:

阅读对方的批注段落,并提出一个问题,请对方解答。

三、讨论悟主题

学生质疑:全文关键词是写爱,为什么文章后面却大量篇幅在写悲苦?

引出分组讨论环节:

1.给作者带来“悲苦”之情的是什么样的鸟?

2.这段内容与作者要写的“爱”有什么关系?圈点勾画出你认为最重要的词(或句子)来支撑你的观点。

四、学生总结:

请一个学生上前面用箭头表示爱和悲的关系,并说明理由。(理解并概括文章的中心)

五、老师赠言:

梁实秋最喜欢的名言:文学是沉静地观察人生,并观察人生的全体。

这个设计基于单元目标和教学重点,又受课前预习和课后练习的启发。这正是部编教材的特点,给绝大多数老师一个能较好把握教材的平台,教者只要关注预习提示和课后练习并按教学重点设计课,基本就可以比较好地达成教学目标。

试教后建议:关注预习提示和课后练习并按教学重点设计课,基本就可以比较好地达成教学目标。

教材做到保底但又不封顶,老师们的个人智慧和创意也可以尽显风彩。如本课教学目标是边读边画出重要语句,赏析语言,在把握段落大意、理清思路的基础上,学会概括文章的中心。基于此,我们想到了划中心句来理清思路,想到了用批注来赏析语言,用圈点勾画出的词(或句子)来支撑讨论时的观点,想到了用画箭头并说明理由的方式让学生概括文章的中心等。教材上不封顶,给了我们无限的设计空间,无限的教学可能性,但指向是教学目标的有效实现。部编教材的教学目标确定性强,可操作性就强。可用、好用是我们试教老师的共识。

变化2:写作指导在力求系列性同时和课文内容契合度较好

部编教材注意了写作方面内在线索的编排,正在向形成系列性、递进性努力。这也是以前教材中一个一直急待解决的问题,在这个新教材中有了改变的呈现。

更重要的是写作指导内容在注重内在线索的同时和单元里的课文内容契合度也比较好,比如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单元目标是引领学生在把握段落大意、理清思路的基础上,学会概括文章的中心,然后大家再看本单元的写作专题正是:如何突出中心。到刚学过的课文中找例子,生动、鲜活、亲切、熟悉,学生接受的效果自然就更好。

试教中发现:某些写作专题与单元阅读的学习重点不一致

刚才说了部编教材注意了写作方面内在线索的编排,七、八、九年级整体上看已基本形成一个训练序列,但每个写作专题与单元阅读的学习重点的契合度还做不到完全一致。如七下第五单元的单元目标是学习托物言志的手法,体会如何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写景状物,寄寓自己的情思,抒发对社会人生的感悟。而写作专题的内容却是文从字顺。

试教后建议:写作专题与单元阅读学习重点二者兼顾

这种情况如何处理,兼顾是解决的最好方法。这也是教材的本意。看教材中写作实践的编写内容。它本身就在向我们传递着一个兼顾的信息。【课件展示如下】

写作实践

一、选择你喜欢的景或物,写一个片断。想好再下笔,注意语句的连贯、顺畅。不少于200字。

提示:

1.       注意观察景或物的特别之处,如形状、色彩等。

2.       可以借鉴《紫藤萝瀑布》和《一棵小桃树》描写景物的方法。

二、在第一题的基础上,自主立意,自拟题目,将写景或状物的片断扩展为一篇借景抒情或托物言志的作文。不少于500字。

提示:

1.       扩展写作时,可以借鉴课文的写法,想好写哪几个方面,写出景物什么样的特点。

2.       想好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没有包含思想感情的“纯写景”文字是难以打动别人的。

3.       多改两遍,力求做到文从字顺。

写作实践内容明显由两部分内容组成:一方面在训练学生学会写景,其实在践行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托物言志的手法,让学生学会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写景状物,寄寓自己的情思和感悟。另一方面,第二题提示中的最后一点还是落在了文从字顺上,注重了教材整体上的写作潜在体系的完成。

所以我们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要格外关注到这点。

总体上看教材已尽量注重了这种前后教学内容的自然衔接,教学资源力求做到相互勾连,前后呼应,彼此相互印证应用,在熟悉的内容中自然传递和接受新的知识,老师要有这种传递的意识,践行这种意识,才能让一线教学整个传授知识的过程变成了一个灵动的、鲜活的相互呼应的知识体系。必要的语文知识学习和能力训练也才能得到有效的落实。

变化3:非连续性文本的惊喜呈现。

说到非连续文本,大家并不陌生。《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首次明确提出了非连续性文本的概念,但教材始终没有有意识地的大范围体现,确实是一个遗憾。如今在部编教材中的惊喜出现则体现了编者们力图扭转阅读只停留在传统文本状况上的一种努力。对于教师与学生而言,阅读连续性文本和非连续性文本需要不同的阅读知识和阅读策略,而且非连续性文本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要把生活、工作、学习、科学研究领域的多样化文本作为阅读材料和课程资源,才能真正培养好学生非连续性文本的能力,可以说,惊喜之余,我们也清醒地意识到:部编教材为我们全国的语文教师拓开了教学研究的又一广阔探索空间。

试教中发现:非连续性文本的训练没有区分度

在试教中,我们查阅了一些资料也从网上下载了一些非连续文本训练资料,发现,中小学的非连续性文本训练点有混淆现象出现。

解决的方法,很简单。【课件展示如下】

第三学段(5~6年级)

阅读简单的非连续文本,能从图文等组合材料中找到有价值的信息。

第四学段(7~9年级)

阅读由多种材料组合、较为复杂的非连续文本,能领会文本的意思 ,得出有价值的结论。

这是课标中对中小学不同学段的非连续文本训练的明确要求。这就是我们行动的依据所以:

试教后的建议:非连续性文本的训练要结合课标要求,把握中小学不同学段训练的难易度。

变化4:名著的权重位置得到进一步增强

名著阅读,原来是放在附录前面的,现在新教材中的构成是三个综合性学习两个名著阅读,交叉列入教学序列中,做为教学方式来显现。而且还第一次补充了自主阅读推荐内容,其地位的增强,突显了名著阅读的重要性,对开展名著阅读起到重要的引领推动作用。值得注意的是:多数课后思考题或拓展题,也都有课外阅读的提示引导。这就把语文教学从课堂延伸到课外,形成“教读—自读—课外阅读”三位一体的阅读教学体制。这种突出的强调,是部编教材的一个创新。课本中出现的课外阅读推荐篇目我查了一下,七上有12本,七下11本。两册书推荐课外阅读书最少是23本。那么问题也跟着出现了:

试教中的发现:教材推荐的这些课外阅读的书目如何引领学生阅读

不引领,课外阅读形同虚设,引领,时间如何分配,评价采取什么方式等等一系列问题都等着我们去解决。我们认为教材的这个创新暗含着课外阅读课程化的发展趋势。所以,

试教后的建议:课外阅读课程化

课外阅读如何课程化?我们深圳宝安区在倪岗老师的带领下已做了大胆尝试,大家看这个思维导图: 【课件展示如下】

我从三个层面来概括介绍我们的做法。第一个层面是我们的初中语文课程内容的建构是实行“三三制”,即课文阅读教学、课外阅读教学、写作教学三分天下,第二个层面就是课外阅读课程化,这是宏观层面的,第三个层面读书会策略,这是中观层面的。整个“三三制”确保了课外阅读在语文课程体系中的重要位置,课外阅读课程化的实施是课外阅读的全面推进和开展的保障,读书会策略是技术层面上的,是教会教师如何实施课外阅读,这样地层层推进才能达到微观层面的大面积推广,从而最终达成课外阅读的实效性。

时间关系,我只简单介绍这些。希望能给大家的教学实践提供一点思路。

总之,部编教材试教工作,可以说是一次教学思维的“输氧”,也是一次教学理念的再次洗礼。非常感谢能有机会参与到试教工作中来,有机会多了个反思的角度来思考教材,换了个审视教材的站位来反观我们的教学过程,对我们试教教师来说,收获是丰厚的。今天开始,部编教材已经正式走进我们的教学生活,与之相关的教学思考、教学实践即将全面铺开,应该说部编教材为我们一线语文教学注入了新鲜的血液,提供的是起点性的启发式建议,更远的路要我们自己走,它拓开的像非连续性文本像课外阅读课程化等等一个又一个更广阔的空间有待我们去发现去探索。部编教材如导火索,必将引燃全国教师与学生灿若繁星的智慧火花,相信也必将会使语文教学焕发出更加蓬勃的活力!

您还没有登录,暂时不能评论。去登录
  • 所有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