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师研修日志
自从参加了远程培训后,作为一位语文教师,我对语文教学有了更深的想法,如下: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课外阅读对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起着重要的作用。“的确如此,课外阅读是让学生拓展知识面的重要的途径之一,为了不让学生的知识面束缚在一个狭窄的范围,我在本学期的教学活动中,安排了学生课外阅读知识测试的活动,尽管到今天为止,这个活动还在继续,但从目前的效果上来看,是很明显的。因为这一次的活动再次强调了把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摆在了重要的位置,丰富了对目前语文教学的要求。在近几年的语文教学教改探索中,焦点比较的集中于课堂教学的改革上,而对课外阅读大海没有与之相应的重视,课堂教学固然是培养学生的很重要的一个方面,但并不是唯一的。
那么在小学阅读教学中,怎样才能让课内阅读驭课外阅读有机结合?怎样使学生的知识与能力同步的提高?怎样是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相互有机地作用,相互紧密的结合,来形成一种良性循环呢?下面以我在课外阅读教学中“加强双基、发展能力”为核心的举措,并以在实践中紧扣以下几个“点”的教学活动中,予以陈述。
一、 牢固把握基础知识点。即一篇阅读文章里学生应该掌握的基础知识。不同文章有不同的知识要点,一般包括生字、词汇、语法修辞、文学常识等的方面。并通过读物内容中有关的重点的简明介绍,激发学生月的的兴趣和愿望,指导学生用正确的方法进行阅读,并向学生提出阅读的要求。但一篇文章宜只突出、落实某几点。并以恰当的形式来应用。如对于难度较高的外国作品来讲,学生能达到这一个阶段就可以了,不应该太过于强求,拔苗助长并不可取。
二、 触类旁通领会疑难点。在掌握了前一点后,学生发现的疑难问题,针对性地予以独立解决。如果对于解决这个问题有困难,可以先在书上做好记录,再向老师提问。我们不能把课外阅读指导课上成为课内阅读的讲读课,必须把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积极性、自觉性,特别是独立性统一起来,要让学生自觉独立地进行阅读,并能达到触类旁通。例如对于鲁迅的作品,因为涉及到时代背景等的各种因素,那么老师可以进行适当的点拨和引导来帮助学生。
总之,为了贯彻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教育的指示,我们必须改变目前的单纯以课本、课堂和教师传授知识为中性的传统教学方式,使得学生能更快更广的汲取新的知识。尽管近年来我们不断地提升教学思想,坚持以思维为核心,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途径,进行了一系列的阅读教学改革的尝试,尽管也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但是,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叶圣陶同志曾指出:“课本上的知识是很有限的,所以从小学一年级起,就要鼓励孩子们自己学习,在课堂之外学习,锻炼观察的本领,还要让孩子们高高兴兴地学习,有滋有味地学习。”叶老的这个意见,为我们“重视课外阅读,开辟第二课堂”提供了一个最有力的理论依据。
- 所有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