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会玲的日志

董会玲的主页 » TA的所有日志 » 查看日志


让我们一起来学会等待

董会玲
更新于: 2016年12月12日 16:21


办公室中,我们经常会听到老师生气的批评学生:“这种题讲过好多遍了,就是不好好听,还是错,这怎么行?……”

我们都理解老师此时的焦急与苦恼,也更能深刻的理解老师那神圣的使命感和责任心。但我还是要说一句与广大老师共勉的话:“让我们一起来学会等待吧!”

学会等待,就意味着老师能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也意味着能用从容的心态对待自己所做的工作。不急于求成,不心浮气躁,不指望一次讲解、一次活动、一次谈话,就能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因为对学生而言,形成好的品质,矫正不良的行为,都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一个概念,一个原理的掌握,也很难一步到位,而是一个不断理解、不断探究、不断丰富、不断深化的过程,一个需要不断“温故而知新”和“知新而温故”的过程。

每个人都有一个从无知走向有知、从少知走向多知、从幼稚走向成熟的过程,何况我们整天面对的是不懂事理、渴望求知,不谙世事、盼望成人的学生呢?

人的一生有90%的努力是“徒劳”的,而正是这貌似“徒劳”的努力,使我们拥有了9%的接近成功的机会,而正是这9%的接近成功的机会,最终才让我们有了1%的取得成功的可能。我想这几个百分数可以让不少老师们悟出些道理吧。

学会等待的老师,一定不会对学生说“你真笨”“你不行”。我们所从事的教育工作最能体现“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这句话的涵义,只要我们用爱心去呵护,用真诚去努力,用“兢兢”去对待“业业”,就一定会有所收获、取得成效。尽管更多的时候不是那么直接,那么迅速。

学会等待,并不意味着为师者一味等待,坐等天成、喜从天降。首先它警醒我们师之圣洁,魂系于责,任重于泰山;其次,它启发我们要有信心、恒心、耐心,要有宽容谅解之心,要有换位思考之意;再次,它促使我们要根据不同学科、不同学生、不同时段,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因时施教,不断总结、适时反思、师生协力,促进教与学的完善结合和教学效果的完美提升。

当我们学会了用等待的心情看待学生时,我们就能对学生少一点苛责,多一分理解;少一点失望,多一份信心;少一点冷漠,多一份亲切。随之我们自己也会有效地减少烦恼的产生、白发的增生、皱纹的加深……

让我们——天下所有的师者,共同尝试“学会等待”带给我们的愉悦和快乐吧!让孩子们也能在我们殷切的期待中从容地学习和成长吧!

学会等待,让我们一起等待希望和成功!

学会等待,让我们共同等待和谐和幸福!

 

您还没有登录,暂时不能评论。去登录
  • 所有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