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改变 孩子改变》有感
笔者曾在所教的班级中做过调查,父母长年在外的占28.6%,他们几乎把自己全部的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工作中去,他们常常无暇顾及对子女的教育,甚至难以照顾子女的日常生活。在与这部分家长的交谈中发现,他们认为,孩子上学了,教育是学校的事,家里只要有人照料其生活就行了,趁年轻应多赚几个钱。因此他们就把孩子交给爷爷奶奶或亲戚等照顾。而爷爷奶奶往往有“隔代亲”的“毛病”,对孩子要求不严。在与孩子的日常抚养人的交谈中发现,有72%的老人认为,孩子的学习只能靠他自觉;孩子是人家的,不便多讲。在被问及对孩子的双休日、收看电视等一些日常生活管理时,在这部分学生的抚养人中有37%的人认为管了一点,但效果不佳;还有47%的抚养人认为,自己无能为力,管不了他们。由于这部分学生在家中无良好的学习习惯,各方面较自由,而且普遍存在厌学心理,因此,学习成绩普遍较差。 留守儿童常常会表现为两种倾向:要么内向、孤僻,不合群,不善与人交流;要么脾气暴躁,冲动易怒。不少留守儿童还出现过早与异性朋友亲密交往,以及同性之间结拜姐妹、兄弟,或者异性之间结拜兄妹最终发展成所谓的小恋人的现象。个别留守儿童有打架斗殴、抽烟喝酒、小偷小摸等恶习。在家长会上,老师们看到到场的几乎都是老人时,都会感到沟通之难。
张文质先生呼吁那些外出谋生的家长,无论具体的生活有多大的困难,你一定要把孩子带上。对任何家庭而言,孩子都的我们一生最大的财富,最大的希望所在,也只有通过教育,才能实现“阶层流动”,要改变孩子的未来,教育一定是最主要的途径。要把孩子带上去打工变成我们生活的信念,变成我们生活的勇气和责任,再困难也要和孩子生活在一起。这可能是对我们社会生活在最底层的父母一个最大的挑战,但是,我们只能去承受。“圣母玛利亚怀抱婴儿的肖像,已经成为人类文化中的一个图标,这其实绝对不是出于偶然。”
通过父母的改变,家庭文化的改变,一个孩子就可能获得更好的成长空间。孩子不能选择父母,他拥有什么样的父母,是他命运中一件最重要的事情。作为父母,能够认识到这一点,能够很早就认识到这一点,实在是孩子的一件幸事。”教育中最遗憾的事情大概莫过于“早知如此,悔不该当初”,可惜人生根本不能推倒重来,像法国文艺复兴后期人文主义最重要的代表蒙田说的那样,“万物都有自己的季节”,你错过了这个季节,就很难补救与改善了。因此,这本书很值得广大的年轻父母,尤其是那些“留守儿童”的家长看一看。
- 所有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