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秀媛的日志

王秀媛的主页 » TA的所有日志 » 查看日志


《孙明霞:课堂与核心素养》心得体会

王秀媛
分类: 读书感想
更新于: 2016年12月14日 16:21

                            读《孙明霞:课堂与核心素养》心得体会

                                                         

在暑假里,我利用假期闲散的时间细细品读了《孙明霞:课堂与核心素养》。读完其一系列的文章,感到内容是鲜活的,教育中的喜怒哀乐都是如此美好,它平实、亲切,蕴含着一种新的理念、新的思想.现在,我们大部分教师把教学工作看成是年复一年的劳动,自然也就享受不到教育的乐趣和幸福。而孙明霞老师却把上课看成是激情澎的去赴一场又一场与孩子们的“约会”,在课堂上,在书信中,她享受着与孩子们最美好的相遇。

    整本书尽管没有高深的理论,没有空洞的“专业术语”,但却承载了深刻的教育思想。她是站在教育的原点上说些你人身边的事,因而与我们的心是最近的,也是最容易理解的,她用自己的方式说话,不粉饰娇柔,不哗众取宠;她用鲜活的语言表达对教育的感悟。她的每一个教育故事里教包含着教育智慧,看似平淡,但细细咀嚼,又很有张力,这是她的特色也是她最出彩的地方。

每当她接一届新生时,她都会特别用心地设计第一堂课——不是抓紧时间传授知识,而是用一节课的时间跟学生聊天,让学生通过第一堂课“爱上老师”、“爱上学科”,这样远比直接给学生知识更重要——不是要求学生“爱上”,而是通过真诚的交流,让学生自觉自愿“爱上”。在课堂上,孙老师还送给了学生一份入学礼物:与学生分享“六个学会”:学会倾听、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坚强、学会感恩、学会欣赏与宽容。这也是我要和大家一起分享交流。

反思我每学期的第一堂课,虽然我没有着急的忙着传授知识,在这堂课中我也向学生提出了一些课堂要求,要求学生必须怎样,不能怎样,以及今后课堂需准备的材料。但是我也没有向孙老师那样精心设计第一堂课的PPT课件,也没有向她那样用一节课时间跟学生聊天——让学生说一说:你希望自己成为一个什么样的学生?在文章中孙老师也强调了,这“六个学会”不是她强加给学生的,而是让学生通过讨论、思考、在她的引导下学会的。虽然这不是只靠几节课就能完成的,但我希望它也能伴随学生们四年的小学生活,以后每个学期的第一堂课我都会重申,让学生看看自己在这些方面做得怎么样,该如何改进、完善、提升、并结合日常的教育教学,时时引导,激励他们。

    在文章中她会对孩子们说,“我不是生物老师”;但是她会用一封封信作为送给孩子们的见面礼;她会用一个个创意作业帮助孩子们成长和飞扬;她会用生物知识,完成生命教育——为什么那么多学生喜欢孙明霞的生物课堂?为什么那些最初抵触的孩子最后都对孙明霞老师难舍难分?在孙明霞的文字里,我们能感受到她课堂中的识见、温暖与关爱。

最后,借用孙老师的一段话来作为我的结束语。

也许,在很多人眼里,我所教的科学课只是一门并不重要的“副科”,但我始终坚持认为,任何一个学科都有它的价值,我们需要借助知识教学教给学生正确的学习方式与思维方法,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挖掘学生的潜能、发展学生的能力,我们更好借助这个过程培养学生认识世界的能力,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不断完善人格素养。从这个角度看,这无关教什么学科、用什么技术手段,而关乎教师对教育的态度、对学生的态度。所以说,我不是科学老师,我只是用科学知识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老师。

 

 

您还没有登录,暂时不能评论。去登录
  • 所有评论(1)
  • 杨春红
    整本书尽管没有高深的理论,没有空洞的“专业术语”,但却承载了深刻的教育思想。她是站在教育的原点上说些你人身边的事,因而与我们的心是最近的,也是最容易理解的,她用自己的方式说话,不粉饰娇柔,不哗众取宠;她用鲜活的语言表达对教育的感悟。她的每一个教育故事里教包含着教育智慧,看似平淡,但细细咀嚼,又很有张力,这是她的特色也是她最出彩的地方。
    2016-12-15 08:2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