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名师培养学生好习惯的有效途径》有感
施文芳
更新于: 2016年12月23日 16:08
读《名师培养学生好习惯的有效途径》有感
施文芳
借了两本有关教学方面的名著,我读了《没有不听话的学生--名师培养学生好习惯的有效途径》一书,这本书深入浅出的介绍了如何培养学生38个良好的习惯,它别具一格,采用具体的案例,以教师施教能力为落脚点,具备了很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比如:针对教师的沟通能力,激励能力,人格魅力,特色教育等。一个个鲜活实用的案例让我充分领会到先进,有效,人文的教育方法。展现了诸如魏书生这样的名师的教育艺术和独特的教育风采。读书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与众多名师进行思想交流和情感沟通的过程,因此,读这本书时,我常会联想到自己,常会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实际。 有人说,学生的心田是一块神奇的土地——播种了一种自信,便会有行为的收获;播种了行为,便会有习惯的收获;播种了习惯,便会有品德的收获;播种了品德,便会有命运的收获。也有人说:自信养成习惯,习惯养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这些话似乎有些绝对,但良好的习惯对学生的确具有重大的意义,特别是充满自信的行为和习惯更是对学生的人生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良好的习惯是孩子所储存的资本,会不断地增值,而人的一生就在享受着他的利息。习惯决定命运,学习习惯决定学习的成效,而人的习惯养成的最佳点是少年时代。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作为教师,我们不仅需要自身有高素质,而且需要掌握培育高素质人才的本领。 教师在教育学生时,除了科学管理、严格要求之外,还应有师生之间的相互尊重,相互了解,使教育成为心灵交融、相互净化的过程。 教师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教师的一言一行无时不在影响着学生。虽然我不是班主任,但是,培养学生好习惯是每一位教师的职责,时刻注重自身修养,用自己的文明言行潜移默化影响学生。比如看到地面有废物,主动地拾起放到垃圾箱里,不随地吐痰,主动参与清扫,以礼貌用语与学生交往。教师的行为学生看在眼里,记在心中,守时、讲卫生,讲文明用语等习惯也就逐渐养成了。 教师要严格要求、充分尊重学生。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说过:“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量多地尊重一个人。”因此,在工作中,一方面对学生的言行、举止、着装等各方面提出了严格的要求,使学生明确“有所为,有所不为”,另一方面,又要尊重学生,尊重他们的人格,不伤害他们的自尊心,经常找学生谈心,倾听学生的意见,允许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 对待学优生,我不会因为他们学习成绩优秀而放松要求,个别学优生骄傲、自负,不接受老师的管理,与学生关系不好,我针对问题,个别做工作。对待学困生,我不放弃,争取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 这样,师生之间的心灵相互交融,愿望和目标达到一致,管理工作也就得以顺利开展了。 |
您还没有登录,暂时不能评论。去登录
- 所有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