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为什么成为一名教师? ——读《致教师》第一辑有感
这是最简单的问题,也是最根本的问题。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答案。这些答案会在不知不觉中深刻影响甚至左右着我们的行为。
一味将教师归结为平凡或者神圣,都是片面的。
归结为平凡,会认为教师只是一份赖以谋生的职业,会放松对自我的追求,最终在懈怠中迷失。
归结为神圣,会过于强调教师的奉献与牺牲,容易导致神化和苛求,动摇了扎根于现实的坚实根基。
我最骄傲的身份是教师。
我想,幸福是人类的永恒追寻,对教师而言也不例外。
为了幸福,我们乐于做教师。作为教师,我们要深刻理解幸福的缘由。
最近,我读了朱永新教授的《致教师》一书。朱永新在书中以“书信”的形式,与教师们交流了教师工作中遇到的一些困惑,并逐一作了分析。不仅是认识上的澄清,更有实践上的指导。
一个教师在信中说:“我是一名刚参加工作不久的新教师,原来对教师职业充满无限憧憬,但不知不觉却开始厌倦现在的生活。平时,经常可以听到同事们对生活的抱怨。有的说教师生活太平淡,有的说教师生活太机械……渐渐地,我对教师工作也失去了信心。”
其实,这位教师在信中表达的内容非常普遍,他之所以会有这样的心理反差,最重要的原因是对教师这一职业没有真正理解。《致教师》第一辑以“给我一个做教师的理由”为标题,深入探讨了教师的角色定位、职业追求等问题。朱永新认为,对教师职业的认识和理解既是最简单的问题,也是最根本的问题。他指出,一味地将教师归结为平凡或神圣,都是片面的。他认为,教师不是蜡烛,不能以化为灰烬作为代价去照亮学生;教师不是春蚕,因为故步自封才会作茧自缚。那么,教师究竟是什么?其实,教师就是与学生相互依赖的生命。
职业倦怠是各行各业都会面对的一个问题。要解决这一问题,唯有实现理念的转变,正确认识自己的职业,努力挖掘自己所从事工作的内在魅力,并从事业中获得乐趣。朱永新提出,一个能够将人的创造力、想象力等全部能量与智慧发挥到极限的职业,更可以从中获得更大的成功体验和工作乐趣。教师每天通过与学生之间的交流,通过自己的专业成长,获得幸福。
朱永新根据自己的思考与实践,在书中提出了教师的“四重境界”,用以定义什么是“好教师”。第一重境界是“做一个让学生瞧得起的教师”,教师要做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不仅要教好课,而且要做一个有爱心的教师。第二重境界是“做一个让自己心安的人”,教师通过潜心教书,得到学生的认可。第三重境界是“做一个让学校骄傲的人”,教师要成为一个让学生特别依恋的人,应该从自身的岗位中提升自己,让学校以己为荣。第四重境界是“做一个让历史铭记的教师”,这是最高的境界。朱永新在书中勉励教师,虽然这种境界高远,但只要从教学中成长,收获幸福,就能在不知不觉中沿着阶梯继续攀登。
我们常说,教育需要爱,但作为教师,仅仅有爱就够了吗?朱永新在《致教师》中说,仅有爱是不够的,真正的爱一定包含着智慧。只有智慧的教师,才能提出各种烦琐问题的解决方案。有些教师觉得教育科研是一件“高大上”的事情,离教师太遥远。针对教师提出的“一线教师究竟怎样做教育科研”的问题,朱永新提出,教育科研不是学者的专利,教育一线的广大教师应该是教育科研的主力军,因为他们丰富的教师生活经历是教育科研的源头活水。教师只有扎根于教室之中,扎根于经典书籍的灌溉中,把工作当作科研做,才能成为一名科研型教师。
在《致教师》一书中,朱永新的许多书信交流都是面向新教育实验学校教师的,探讨的内容大多也是关于新教育实验的,其中不乏许多感人的故事。当然,所有故事的发生和结束,都在追寻“如何让教师过一种幸福而完整的教育生活”。
从优秀到卓越,这是教师对工作的要求;从幸福到完整,这是教师对生活的追求。如何过一种幸福而完整的教育生活,让教育不再仅仅是一种行业,能够真正融入生活,成为人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许读者能从《致教师》一书中找到属于自己的答案。
- 所有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