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彩红的日志

孙彩红的主页 » TA的所有日志 » 查看日志


摘自 柴静《看见》

孙彩红
分类: 读书笔记
更新于: 2016年12月30日 10:05

       一八九四年,美国传教士亚瑟史密斯写过一本叫《中国人的性格》。他观察到当时的国人有一个强烈的特点是缺乏精确性:“分布在城市边的几个村子,跟城相距一到六里,但每个村子都叫三里屯。”中国的“一串钱”永远不可能是预想的一百文,陕西省是八十三文,直隶是三十三文,“这给诚实的人带来无穷的烦恼”

      史密斯叹息这背后不求甚解的智力混沌:“你问一个中国厨师,面包里为什么不放盐?答案就一个:‘我们在面面里就不放。’‘你们这个城市有这么多好的冰制食品,为什么不留一点儿过冬?’答案也只有一个:‘不,我们这儿冬天从来没有冰制食品’”

      这种缺乏科学精神的文化渗透在整个老大帝国,蔡元培评论过:“自汉以后,虽亦思想家辈出,而其大旨不能出儒家这范围......我国从无所谓科学,无所谓美术,唯用哲学以推测一切事物,往往各家悬想独断。”

      清朝覆亡后,北京这座中世纪都城开始现代化,需要建设用的工程蓝本和施工程序,时任交通总长的朱启钤,只找到一本《大清会典》,这是记述清朝典章制度最权威的典籍,其中建筑规范的工程做法部分,只有薄薄几十页——怎么做到的?所有的数字都被改成“若干”二字。

     为什么官府不记载这些技艺?朱启钤说:执笔写文件的人,一看术语艰深,比例数字都繁复,写到文件上怕上司诘问起来,自己说不清,干脆就都删汰了。越这样,当官的越不懂,“一切实权落入算房样房之手”,想写多少写多入,“隐相欺瞒”。

     《中国人的性格》出版里,亚瑟史密斯己经在晚清中国生活了二十二年,他在书中写道:“一个拉丁诗人信奉一名格言:‘一个了解事物原由的人,才是幸福的。’如果他住在中国,会把这格言改成:‘试图寻找事物原由的人,是要倒霉的。’”

您还没有登录,暂时不能评论。去登录
  • 所有评论(1)
  • 孙彩红
    千年的文化成为财富,同时也成为羁绊。
    2016-12-30 10:0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