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修日志
老师的讲座确实让我很受益,一是在概念上厘清了教师专业写作与随意写作、工作写作、文学写作的区别:教师专业写作是以教育教学问题为导向,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式的反思型、研究性写作;二是明确了可以从哪些方面着手进行专业写作;三是对各种文体的基本写法有了大致的了解。虽说这些年来有常动笔的习惯,但每次都是随性而写,不讲章法,当然并非文思泉涌洋洋洒洒势不可挡,而是根本不懂写作还有这么多讲究,用张老师的专业术语来讲,就是不具备教师专业写作的意识。张XX老师提到,教师应具备专业写作的七种意识,即:问题提出意识——选择有价值的研究主题;读者定位意识——心中明白是给谁看;文献综述意识——考查别人是否有研究;结构规划意识——动笔前对文章的整体构思;亮点提炼意识——虚实结合,吸引读者;素材整合意识——收集整理写作材料;行文规范意识——文章的语言、格式规范化。 今后动笔之前就会明确自己究竟在写什么了,就如此刻,我所写的就是学习心得,非教师专业性写作。 听了张老师的讲座,脑子里一直萦绕着一个问题:教师为什么要写作? 我所知道的有些老师的写作,就是为了参赛获奖,投稿发表,因为评职称需要。功利性的写作必然会带来许多问题:例如不从解决教育教学的实际问题出发,没有价值,甚至导致抄袭剽窃、靠关系得奖、花钱发表文章等学术腐败的产生。这样的写作,实在是无益的。 当然,我们愿意相信多数老师写作是出于良好的目的:总结自身教育教学经验,供他人借鉴;提出自己对当前教育教学现象的思考,促进教育改革;记录工作中令人心动的时刻,分享教育的幸福感。这样的写作,于人于己都是有益的,是值得去做的。 进一步想到了自己,我是为什么而写作呢?回想这些年来,不算那许许多多的课后反思、工作计划、经验交流,自己正经写下的零零散散的文字也应该上十万字了吧:有日常生活随笔,有旅游杂记,有和学生同时写作的下水文,更有持续一年的班级故事的撰写。写这些内容不是出于完成任务,因为没有谁布置这样的任务,均是出于“我要写”。 不妨剖析一下自己的写作动机: 写日常生活随笔是前些年的事,高兴时、压抑时,心中有不吐不快的感觉,于是就写了。 写旅游杂记也是如此,因对拍照摆poss缺乏自信,便自我安慰:最好的旅游是用眼睛去欣赏,用心灵去感受,留在记忆里比存在镜头里更持久。于是在旅行的过程中有更多的时间去欣赏,去感悟,回家整理成文,也算是对没有留下照片的一种弥补吧。 跟学生一起动笔写作文,我个人觉得是很有必要的。让我们回到作文课堂的场景,当学生动笔写作时,老师该做什么呢?把自己当作学生想一想:若老师来回走动巡视指导,肯定会对学生思绪造成干扰;若端坐台前批改作业,不时用锐利的目光扫视台下,个别动笔困难的学生会心中发怵,更不会写了。老师跟学生一起动笔好处多多:一是对学生不造成影响,各写各的,互不干扰;二是给学生做示范,老师在讲台上时而冥思,时而挥毫,会带动学生很快进入写作状态;三是师生同时沉下心来写作,会营造一个强大的“场”,这种写作的“场”容易让学生进入高峰体验状态,习作效率会极大提高;四是师生同步习作,老师会直接体察学生在习作中的困难所在,便于及时给予更有因为其中记录了和个别学生的矛盾冲突,虽然最后都得到了很好的解决,但不想让孩子看到那些较为激烈的不够理性的文字。 所以,我的写作没有读者,除了我自己。没有读者的文字是否有价值呢?我认为是有的: 一是历练了自己的思维,当我们仅仅用脑子思考的时候,那些想法在脑子里往往是零散、缺乏条理性的,只是一堆思维的碎片,毫无用处;在用文字记录思想的过程中,那些想法才逐渐变得清晰,有条有理,具有了意义。是语言文字让我们的思想变得可知可感,有了生命力。 二是写作不是简单的记录,而是对头脑中的想法的梳理和提炼,必然会自发关注语言表述的准确性、合性。
- 所有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