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文静的日志

彭文静的主页 » TA的所有日志 » 查看日志


研修日志

彭文静
更新于: 2017年1月26日 22:23

反思助成长

不是所有的人回头就能看到存在的问题,发现问题需要“一双慧眼”,教师的“慧眼”就是“教育境界”。 反思就是“回头看”。因此,反思对教师来说,最重要也是最困难的,是拓展自己的教育眼界,用新的视角审视自己的行动,反思自己的过去。

反思就是“冥思苦想”。我长期工作在教学第一线,从教学实践中得到的反思是一种思维方法,一种学习方法,一种研究方法,一种实现自己人生理想的途径。我认为反思是对自己的思想、心理感受的思考,对自己体验过的东西的理解或描述,对自己经验的总结与提升,从而提升自己的人格、个性、乃至于专业发展水平。反思就是对教学实践进行研究。研究的过程首先体现的是教师的主题性。教师在教学中已不在是单纯知识的传授者和被研究的对象,通过教学和不断探究的双重活动,可以把研究成果直接用运于实践,改进教学、提高行动效果,丰富我们的行动策略,自主经营课堂,进而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这样将会改变我们的职业形象,改变在亲历实际问题时束手无策的状况,改变教师对专家过于依赖的状况。教师不再是别人研究成果的消费者,而是研究成果的探索者和实践者。其次,教师工作是在学校、教室,教师研究不是在书斋、不是单纯单纯地收集整理资料,而是从实际出发,在教育现场情境中去发现、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教师在教育情境中,处于最有利的研究位置,是问题的第一个遇到者和解决者,拥有最多的研究机会。

怎样把反思实践于课堂教学呢?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让合作、探究的理念指导自己的教学,以便更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是新形势下,我们每位教师都必须思索的现实问题。我根据名师的经验和专家报告的思想去年在六年级尝试了“预习——质疑——讨论——反馈”的四环节小组学习方法,也初步培养了学生的质疑、发现问题的能力,但学生自学的习惯还没有很好地养成,更谈不上学习的兴趣了。我是一个语文教师,我们语文学科的博杂更决定了兴趣、爱好及习惯的重要性,摆在面前的即是作文的老大难问题——如何克服以往的“老师命题,提出要求,学生思考成文,批改收交”学生被动接受的局面,有时毫无兴趣可言,书写起来更谈不上真情流露,相关的批改反馈的针对性及实效性也很不理想。基于此问题,在语文教学中重视和发挥语文课程对学生价值观的导向作用,要既学语文,又学做人。还要重视语文课程对学生在文学、情感诸方面的熏陶、感染作用。语文学习极具个性化,对阅读材料的理解往往是多元的,常言说“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因此,要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体验,鼓励学生发表富有个性的见解。这是提高语文能力的需要,也是形成良好个性、激活创造力的需要。尽可能多地尊重学生,尽可能多地要求学生。一方面教师要实行教学民主,给学生更多的自主权,使学生有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伙伴的权利;一方面教师要严格要求学生,对学生的学习给予有力的指导、引导、辅导、诱导,使学生的学习成为有效的学习、高效地学习。其重点,一是提供交互式的学习平台,二是精心组织学习活动。提供学习平台,也就是创造氛围、空间,提供学习、实践的机会,使语文教学有一个民主、宽松、和谐、愉悦的氛围,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时时、人人有提问、发表、交流、展示的机会。精心组织学习活动,要点有:组织好自学,核心是使每个学生都能独立思考;组织好合作学习,既做到在互动中把学习引向深入,又做到因材施教,加强个别辅导;组织好全班交流,在交流中加强引导、调控,以全面实现教学目标。

作为教师本人,只有充分认识到,反思是一种内省,也是一种批判和挑战自我的能力。这是一种较高境界的能力,不仅要有知识的积累,同时还要求坚韧不拔的毅力和较高道德水平和人格素质。但是,往往理论与实际相差太大,运用到实际大相径庭,需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愿与新课程共同成长必须要与实践相结合,努力学习,积极进取,积极参与课程改革,在课改中不断学习,不断实践,敢于创新,真正让我们的教师在反思中得到成长。“路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您还没有登录,暂时不能评论。去登录
  • 所有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