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的语文课才是真正的语文课
怎样的语文课才是真正的语文课呢?应是读书声声声入耳、静心思考、勤于动笔的课,亦谓原生态的语文课。语文课只有通过反复阅读,仔细思考,才能激发情感和品味能力,感悟蕴含在文本中的原汁原味,才是恢复本色的语文课。本色语文就是“用心品读的课堂”、“静心思考的课堂”、“奋笔疾书的课堂”,只有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的人文素养才能在最大程度上得到提升。
一、用心品读感受文章的人文美
“文章不是无情物”,它传达的是作者炽热的情与爱,只有深入品读才能把作者深刻的情感挖掘出来。现在的语文教材,每篇课文都韵含着丰富的人文价值,作为语文老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人文因素,让学生反复品读,在读中领悟洋溢在课文字里行间的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密切关系。运用文本中的人文素养,滋养学生的心灵,使阅读教学的过程成为感受人文美、培育精神美的过程。
读书,是一种阅读活动,是一种训练活动,也是一种情感活动,是让学生认知文字、感受声律、体味词句、领会情感、品味意境、发展语感的充满情致的语文实践活动。本色语文课堂的构建离不开书声朗朗。
二、静心思考提升个性品质
新课改让语文教学焕发勃勃生机,语文课堂前所未有的以多种情态展示在人们面前:情智课堂、智慧课堂、民主课堂、诗意课堂……语文教学课堂如盛装少女,粉墨登场。在这些课堂上,我们不难看到不知所云的交流,游移离散的辩论,彩排包装的表演,眼花缭乱的视听……
无论语文教学被换上什么新包装,它的灵魂应该是不变的,追求的应是求真、务实。语文是一门很感性的学科,许多时候需要一种感应,一种心灵上的沟通和交流,而这种交流特别需要一种宁静的心理环境。所以课堂上应当摒弃那些花哨的、形式化的东西。还“静”于课堂,这样可以让学生获得充分思考的时间,有利于学生个性品质的提升。
各类的非语文活动犹如给教学内容裹了一层糖衣,学生往往会被糖衣所迷惑,对糖衣感兴趣。我们要使学生对糖有兴趣,不是糖纸;不是让老师介绍糖有多味道,而是要让学生自己去品尝糖的味道。这就需要学生有个细心品位的过程。教师所讲固然不可少,但不宜过度,要留下相当的“空白点”让学生自己去感悟,可以提出不同的看法,教师不能认为不按老师们说的去做就是对自己的不尊,或认为不听话而狠狠地批评:教师要组织学生多思考、多讨论、多争辩,使学生良好的思维得到发展。学生敢于打破常规,敢于质疑,敢于发展不同见解,这就是一种新思维,就是一种创新精神,这就是一种个性品质的培养。
三、读写链接展现人文素养
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语文学科要落实素质教育的任务, 就应该根本上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作文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担负着培养学生具有现代语文的写作能力, 以及在写作训练过程中提高认识、训练思维、陶冶情操、净化情感、完善人格的任务, 是培养学生人文素养、提高综合素质的重要园地和渠道。这一切都要靠行动来落实,把习作教学细化成点点滴滴具体、可操作的事项,来逐步实现目标。细节化习作教学,讲究实践,追求实效。
总而言之,只有坚持回归语文课堂以读为主,深入思考,读写链节的特点,才能充分发挥语文学科让学生学会用心感受生活,引导学生提高思想认识、道德修养、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的作用,在学生的心灵世界,根植正义、美、善和爱的种子,使语文教学不但成为一种“美”的艺术,更成为一种“润物细无声”的人文素养提升的过程。
- 所有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