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静的日志

王玉静的主页 » TA的所有日志 » 查看日志


书是点亮幸福的灯

王玉静
分类: 读书心得
更新于: 2017年2月8日 20:47

 

                                   书是点亮幸福的灯

                                         四十九中王玉静

    “在我的右眼下有一颗痣,那是一颗会使人流泪的痣。如果可以,只让我的右眼去流泪吧。另一只眼睛,让她拥有明媚与微笑。”说这话的是一个15岁得绝症,开始抒写博客,21岁离开人世的美丽女孩田维。她于病中留下了50余万字的博客文集《花田半亩》。我被这个年轻的生命所感动,感动她小小的年纪对于青春和生命竟有着如此不凡的解读。请聆听她的心语:

    “妈妈说,如果能够再次孕育你该多好。你仿佛是在怨恨自己,将我生成多病的身躯。妈妈,我却时常感谢你,你给我的生命。即使这身躯,有许多不如意,但生命,从来是独一无二、最可贵的礼物。我感谢,今生是你的女儿,感谢能依偎在你的身旁,能够开放在你的手心。妈妈,不幸是我们共同的命运。幸福,却是更深的主题。”

      幸福是什么?幸福是用你的生命去投入,去感受,去拥抱,去热爱。带着这份感动,我走进了一位充满幸福并且谁遇到谁幸福的语文教师史金霞。 

      先看这样几段文字:

    “史老师的声音特别甜美,她给我们上的很多课都让我们记忆犹新,难以忘怀,令我们受益终身,她教会我们什么是语文,什么是爱,什么是人性。我很庆幸,我遇到过这样一位老师,她改变了我的人生。“

    “虽然高三的生活令人窒息,但为了史老师的课堂,我宁愿再回高三一次。”

    “只有在这半载中,我才真真正正感受到优秀文化的魅力,我很幸福,我感谢我的语文老师……其实若真的有良好的辨别能力和求真精神,语文自学足矣。这种想法在我半载之前绝对没有。”

    能得到学生这样高度的评价,能得到学生这样的尊重和喜爱,语文课能得到这样的赞赏,怎么会不让人感觉幸福呢?我是第一回遇到。想到自己总是难以突破现状,难以有所超越,于是怀揣着敬重和疑惑,我买下并认真通读了史金霞老师的《不拘一格教语文》这本书。

     回味上午研读的《语文新课标》,史老师的理念和做法恰是充分体现了新课标强调的精神。

     史老师的教学理念返古又超前——回归人性,舒展生长,她将语文的人文性、思想性、工具性结合起来,激活课堂,激活实践。教育的作用是唤醒和启迪,而不是一味的灌输。给他们思想和分辨是非的能力,远远比给他们知识要有用的多。罗曼罗兰说过,真正的英雄,是那些看清了生活的真相却依然热爱生活的人,史老师是在培养这样的时代公民。

      史老师的教学方法卓尔不群——自由开放、广阔丰富,极富创新意识。阅读教学,她主张“建立交流意识,培养阅读方法,开阔阅读视野,培植批判精神,使语文课堂成为阅读思考的乐园,而非禁锢思想的樊笼,让学生爱上语文,享受阅读,接触文化,思接千载,目击八方,指点激扬之间,心智健全成长。”因此,她坚持“对话”原则和“阅读、写作和鉴赏相结合”的原则。处处体现新课标所讲第一要务读书,以及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核心理念。她基本的阅读教学步骤是:第一步,整体感知,宏观把握。二,对文本的微观品味。三,写作,以读促写,以写带读,读写结合。四,鉴赏,写作中必有品鉴评判,有欣赏分析。五,汇总成章,相互交流,各取所长。阅读与鉴赏结合的具体方法有:“给读”,“带读”,“教读”,“赏读”, “共读”。每篇课文学生都有自己的点评,除此之外,学生还有专门的读书摘评本和随笔本。在读学生的点评时,教师有意与之对话;反问,追问,促使其思考,探寻。如此教学,打破了语文课堂的藩篱,为学生的思想插上了翅膀。当学生用七课时学完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时,他们已读了朱自清的其他散文《匆匆》《温州的踪迹》等13篇,读了余光中的《论朱自清的散文》,进行了“我看朱自清散文”的小型辩论会,写作了分析文章感情变化的小论文,最后汇总成研究型的大论文。当《点滴中有深意——驳余光中<论朱自清的散文>》《历史的印记》等每篇上千字甚至几千字的论文呈现在我面前的时候,我愕然了。

      写作教学,要打破的不是语言和技巧上的藩篱,而是思想认识上的藩篱。

      在这一点上,史老师的观点和开一张丽均老师的想法一致。张丽均在她的《作文教学八谭》中说“表达是精神的外化。好的表达,源自“灿烂之精神”(石涛语)。刻意追求“好词好句”是浅薄的表现。”“构思,是想象力的产儿,更是价值观的产儿。一个价值观扭曲的人,永远不可能有好的构思。而我们的学生更热衷于写“圣诞树作文”! “圣诞树作文”徒有装饰,上面的每一样东西都是假的。这棵无根的树,结满了热闹的畸形果实,“零生命力”成了它最大的特点。因此,从根本入手,史老师把写作的权利归还给学生,让学生们从“无话可说”到“不吐不快”,从“为别人而作文”到“为自己而写作”,从“我的写作”到“我们的写作”,从“感性化写作”到“理性化写作”。于是,一朵花里就有了一个世界,写作成了一件无比美妙的事情。

      阅读写作密不可分,每一个好的作家都首先是一个好的读者。离开了理想的阅读,不可能有理想的写作。读与背,是“纳”的过程(背是“精纳”);写,是“吐”的过程。有了很好的“纳”做基础,我们才可以期待自己“口吐莲花”。在这一点上,史老师做到了相得益彰。

      当然她精彩的语文实践课、极富诗情画意,让人激情澎湃的诗歌教学,都让人感佩兴奋,还有她独创的电影课,更让人瞠目震撼。把电影引入课堂,经典影片不惜几课时去播放,不是简单的娱乐,而是使之成为很好的教育教学素材,让学生充分感受经典的魅力,使学生对生活和人生的认识得到升华,并行诸于文字,这一切史老师创造了教育教学的奇迹。起码之前我没有听说有一个老师敢这样做,也没有能力这样做。这恰是她对课程资源的创造性开发,对我们不无启发。

      受到的冲击太多,无法一一赘言。史老师能有这样独特精到的教育教学智慧,在于她对教育投入了巨大的热情,在于她本人极强的人格魅力,在于她博览群书,多年积淀的文化素养,在于她深刻锐利的洞悉能力。在于她敬畏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鲜活的生命,在于她用整个生命去投入,去热爱。她是教师,却没有仅仅把教书当做职业,而是视作生命中的一部分。所以,我想人要生活得有热情,就要有目标的活着,有勇往直前的勇气,有探索革新的精神,我可能只是感受其皮毛,如能从史老师的教学生命中领悟其精髓,那么教育教学之花定能绽放的更加绚烂,我们的生活更加有滋有味。那么,就让我们多读书吧!读书可以使人敬畏生命,珍爱美好的情愫,增长教学的智慧,书是点亮幸福的灯。

您还没有登录,暂时不能评论。去登录
  • 所有评论(1)
  • 王小侠
    幸福是什么?幸福是用你的生命去投入,去感受,去拥抱,去热爱。
    2017-02-08 23:1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