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晓东的日志

陈晓东的主页 » TA的所有日志 » 查看日志


二十年来方悟道,文言原本一家亲

陈晓东
更新于: 2017年2月18日 07:16

二十年来方悟道,文言原本一家亲

 

我是属于后知后觉型的,教了文言文23年之后,才知道课不应该那么教。

 

回首自己的文言文教学之路,总是想当然地逐字逐句地串讲,最多有时候让学生小组合作翻译全文,准确地翻译完之后,在针对这篇文言文提出几个有针对性的问题,进行讨论。这样的课,老师教起来按部就班、亦步亦趋、味同嚼蜡;而学生学起来索然无味,恹恹欲睡。而二十年来,自己竟然没有任何的反思,反倒觉得文言文就应该这样教,视如圭臬。

 

由于王君老师的点拨,也由于上学期听了市教研员田老师的讲座,我有一种豁然开朗得感觉,再也不能这么过,再也不能这么活!新学期,我的文言文教学必须要有一个新的突破。

 

这不,前天,我讲了《孙权劝学》一课,课前只是要求学生书读了课文,并没有像以往逐字逐句地翻译。然后就开始上课,课上我只提出了三个问题:

1.孙权为什么劝学?

2.孙权怎样劝学?

3.孙权劝学的结果如何?

 

然后围绕这三个问题进行研讨,把字词的解释,句子的分析,资料的补充完全融合为一体,我讲的眉飞色舞,妙趣横生,学生听得津津有味,欲罢不能。下面我把教学过程简单地总结如下:

师:孙权为什么劝学?

生:吕蒙“当途掌事,不可不学!”

师:“当涂掌事”是什么意思?

生:当权,管理国家事务。

师:为什么当权管理国家事务的人就要学习?

生:吕蒙作为一名将军,带兵打仗,要想取胜,不仅要有勇,更要有谋。

师:孙权是用什么样的口气说这番话的?

生:我觉得是用坚决的口气说这番话的,因为“不可不学”是双重否定句,起到强调突出的作用。

生:我觉得是用很严肃的口气说的,语气很强烈。除了运用了双重否定的句式,而且在句子的结尾用了感叹号,可以看出语气很强烈。

师:从孙权的这番话可以看出什么?

生:这番话既看出孙权有人主的架子,又对吕蒙的成长比较重视。

 

师:那吕蒙的反应如何?

生:“蒙辞以军中多务”。

师:“以”是什么意思?

生;用,就是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来推辞。

师:面对自己的直属上司的比较严肃的建议,吕蒙很干脆地就拒绝了,连点客气话都没有,这可以看出吕蒙什么性格?

生:坦诚,豪爽,是个大老粗,直率

 

师:孙权碰了这一个软钉子之后,又是怎么劝说的呢?

生:孤岂欲卿致经为博士耶?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师:孙权这番话含着几层意思呢?

生:我觉得“孤岂欲卿致经为博士耶?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应该是第一层意思,书下注释提到“博士”的意思是掌管经学传授的学官,不是让他通过读书当博士,而是粗略地了解一下历史。孙权给吕蒙明确了目标,降低了难度。

生:孙权针对吕蒙不读书的理由“军中多务”,孙权现身说法,“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让吕蒙无可推脱。这是第二层意思。

师:其实我总觉得这第二层意思中又含着两小点,那就是首先你比我还有时间读书,还有一层意思就是读书真有好处。

 

师:现在我们从前到后总结一下孙权的劝说艺术:1.提出读书的必要性(你有必要读书)  2.明确了目标,降低了难度。(你目标能达到)  3.指出读书的可能性 (你有时间读书) 4.读书确有好处(你读书收益大)。

 

孙权的话,针对性极强,环环相扣,让吕蒙心服口服。吕蒙再也不能辩驳,所以“乃始就学”,这时候吕蒙已经心悦诚服。

 

师:那么吕蒙学习的效果究竟如何呢?

生:及鲁肃过浔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从鲁肃的语言中我们可以看出吕蒙进步神速。

师:请结合具体内容谈一下

生: “卿”,古代君对臣或者朋友之间的爱称。从“卿”这个词我看出鲁肃对吕蒙心存敬意。

生:阿蒙,名字前面加“阿”,有亲昵的意味。

生:鲁肃与蒙论议,做为吴国两个重量级的人物,他们论述的一定是军国大事,而鲁肃发现吕蒙的才略有了质的飞跃。

师:老师给大家补充一点,鲁肃何许人也?他是周瑜的接班人,他的才华学识不在周瑜之下,他的战略眼光甚至不在诸葛亮之下,他提出竟来三分天下的构想比诸葛亮还早,他与周瑜、吕蒙、陆逊合成“东吴四英杰”。能让他大惊,可见此时的吕蒙才略确实非同小可。

生:素遂拜蒙母,结友而别。鲁肃拜蒙母,还是说明了鲁肃因为吕蒙的长进之大,而心生敬意,心生结交之意。“结友而别更是证明了这一点”。

师:通过鲁肃的言行,你感觉鲁肃是个怎样的人呢?

生:敬才、爱才,惜才

师:本来是为了表现吕蒙的进步之大,却写鲁肃的言行,这是什么写法?

生:侧面烘托。

师:对吕蒙的进步之大除了侧面描写之外,有正面描写吗?

生:“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通过吕蒙的话语,我能感觉出读书学习之后,再也不是的那个大老粗,有了一种脱胎换骨的感觉,竟然跟才华出众的鲁肃开起了玩笑。这是正面写吕蒙读书后的进步之大。

 

师:联系本文的课题《孙权劝学》,无论是侧面还是正面描写吕蒙的进步之大,其根本的目的是什么?

实际还是在写孙权劝学的效果之显著。这还是侧面烘托。

 

课后反思:

文言本一体,从来不可分。这是我上完这堂课的最大感受。虽然这堂课的设计非常浅显,还谈不上什么创意,但是由于自己有意识地将“文”与“言”融合在一起进行教学,就文以解言,就言以解文,水乳交融,学生学得有趣儿,自己教得带劲儿。

您还没有登录,暂时不能评论。去登录
  • 所有评论(4)
  • 王枫
    文言文当按部就班,逐字逐句译,只有扫除字词障碍,疏通文意后,学生才能穿越时空与古人对话。对于七年级学生尤当如此。
    2017-04-11 09:42 回复
  • 赵雪花
    陈老师的课堂设计的深入浅出,文言文很有深意,寓意比现代文更简洁,流畅!很喜欢。
    2017-03-07 09:49 回复
  • 陈健
    创意新颖而独特。
    2017-02-23 14:46 回复
  • 付久扬
    纲举目张,诚如是也!
    2017-02-18 17:4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