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霞的日志

李晓霞的主页 » TA的所有日志 » 查看日志


语文预习的重要性

李晓霞
更新于: 2017年2月21日 11:22


语文预习的重要性

预习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预习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课堂学习的效率和质量。 为了切实把预习这一环节真正落到实处,我精心设计了预习卡,确定了具体的任务和方法。(虽然,部分学生还没有真正利用好预习卡搞好预习,但是我可以自信地说少数上游学生应该已经从中受益。)

    平时,许多同学一听老师说要预习,就把课文看了一遍了事,他们认为这就是预习了。那么这算不算预习呢?我想,这仅仅是预习的一个步骤,但还不够。那么到底怎样才算是预习呢?怎样预习才能提高学习效率呢?

    总的来说,预习可以先从老师布置的预习内容做起。预习就是在看的过程中,找出哪些地方看得懂,哪些地方看不懂,哪些地方感到困难,哪些地方觉得有问题。至于具体的步骤应做到以下几点。

    1、阅读。阅读就是要阅读单元内容说明、课文前面的阅读提示或自读提示,阅读文本教材,阅读课文的注释,阅读课后练习。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学习之前应通读教材,了解教材的结构和知识的内在联系。在进行具体的单元学习前,要了解本单元读写训练的要求,通读单元各篇课文,在这过程中初步看出各篇课文的共性和各自不同的个性来。当具体预习每篇课文,课前的提示及课后的练习均是帮助我们理解课文内容的很好资料,因此是决不能忽视它的作用的。这样,我们就对整个单元和单篇课文有了一个初步的印象和全面的了解。这就有利于我们日后对课文进行纵深的阅读理解。而不同文体的文章,它的阅读要求是不相同的。一般的记叙文的阅读要求我们必须做到能从整体上感知文章内容或语段,能理清文章的结构脉络,能用简短的文字概括文章所讲述的事件。一般的说明性的文章,就要指导学生能清楚文章从哪几个方面来介绍说明的,使用了哪些常见的说明方法等。

    2、查阅。查阅工具书,扫清阅读障碍,过字词关。一篇文章里,必定或多或少有些同学们不认识的字,不会解释的词,不好理解的语句。那么同学们在阅读课文的时候,就要眼、脑、手并用,将预习时遇到的这些问题用笔划出来。如果这些问题书上有注解,那么阅读时可以对照注释,自己弄懂它的意思;书上没有注释的问题,那么就要利用工具书,查一查字典,特别是不要放过那些模糊的字词,似懂非懂的句子。

3、思考。这一步是较高层次的要求。要求我们根据提示、课文及练习题进行思考。如提示的内容是否真懂了,课后习题是否能够回答等。当同学们阅读课文的时候,可以带着问题(课文后面的练习题)进行阅读,看到课文中有问题的答案就直接在书上划出来,并做必要的眉批。同时也可以将你认为作者写得比较好的地方,或你认为有疑问的地方,在书的边角上做记号,如,不懂之处用“?”,重点之处用“△”等符号。这样,当老师在讲解课文的时候,同学们也就容易心领神会。

4、做笔记。在前面阅读、查阅、思考的三个环节中做好笔记。古人有“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说法,强调的就是动笔对读书的重要性。而实践证明,做笔记对语文预习的作用是非常大的。当然,做预习笔记的形式有多种,可在书上做标记、眉批、尾批等,最好还要标注自己不理解的地方,可以用不同的符号。(虽然,我们一直教育学生要爱惜教科书,但我一贯主张学生在书上标注、画、划,书上的文字多点儿、乱点儿,我不认为这是孩子们不爱惜书本,反倒认为这是会学习、爱学习的表现,因为直接在书本上写、画、划,方便孩子的学习,方便孩子保存这些东西。)尤其是摘抄或划出文中你最喜欢的或你认为写的最美的句段,这个环节既培养了孩子们的审美、欣赏能力,又加深了孩子们对文章的理解。

我希望学生能通过一系列的预习活动,对课文的内容、特点,有了初步的了解,这样不仅上课的时候自己会集中注意力,而且会听得很认真,很明白。不至于这篇课文上下来,还是一窍不通或者理解一点点。

预习是一个自学的过程,学会了预习,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孩子们将会成为学习的主人,将会受益终身。引导学生学会预习是一个语文老师责无旁贷的义务,愿我们的孩子能早一天学会预习,愿预习为我们的语文教学插上腾飞的翅膀!

 

  

 

您还没有登录,暂时不能评论。去登录
  • 所有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