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青梅的日志

徐青梅的主页 » TA的所有日志 » 查看日志


实践和反思更是教师学习的两个重要而突出的特点。

徐青梅
更新于: 2017年3月9日 10:52


作为教师的专业成长,职后教育无疑是一条重要的途径,实践和反思更是教师学习的两个重要而突出的特点。教师首先是在教育实践中学习,并在实践的不断反思中进行学习,教师在实践中的学习总是与教师对自己教育教学活动的反思联系在一起的。这是“一种思考教育问题的方式,要求教师具有做出理性选择并对这些选择承担责任的能力。”波斯纳提出了一个教师成长公式:经验+反思=成长。他还指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只有经过反思,经验方能上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并对后继教学行为产生影响。”反思的目的就在于改善和提高教师知识结构中的实践性知识,只有当教师意识到自己经验的局限性并通过反思进行批判、调整和重组才能形成先进教育理念和个人教育哲学。既然反思对教师的专业成长如此重要,那么教师应该怎样对自己的教学经验进行反思呢?依据布鲁巴奇等人提出的四种反思方法,我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写反思日记

教师的反思在实践中体现了三个环节:一是实践前的反思,这是一种成熟性反思,即注重经验教训对未来的指导;二是实践中的反思,它是过程性反思,需要教师能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根据当时的情况,及时调整自己的行为;三是实践后的反思,它是回顾性反思,能迅速追溯问题根源,有的方式地寻找解决策略,促使实践经验得以提升。

在一天的教育教学工作结束后,对真实的、典型的教育教学已经有价值的教育问题进行剖析、反思,并详细记录下来,每月从中选取两篇最具代表性的反思日记在全园交流;或在一个主题开展实施之前、实施以后这两个时间段,整个年级组的成员集聚在一起,就整个主题实施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和主题活动实施后发现的问题、实施过程中的困惑,进行实践前和实践后的反思,通过研讨,相互启迪,将集体的智慧集中起来,教师在不断地讨论中进行强列的思维碰撞,逐步转变教育行为、提升教育理念,从中获得解决问题的经验,并能迁移到新的情景中解决同类的问题。

二、观摩与分析

教学案例是对教学实际情景的描述,在这个情景中,包括有一个或多个的疑难问题,同时也可能包含有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通过对真实的、典型的案例的理论分析和实际操作来解决问题,从中获得解决问题的经验,可以促进教师研究自己,分享别人成长的经验,积累反思教材,在实践中不断调整教学行为,并能迁移到新的情节新的情景中解决同类的问题,以提高教学效率。

我们借助了一课两研乃至多研的课例研究的做法,由年级组共同备课,然后由执教者先根据商定好的教学内容拟订活动计划;年级组共同商讨执教者所拟订的计划,并根据执教者计划的思路和理由,提出具体的意见与建议,执教者修改后组织活动,其他教师观摩。观摩过程中及时记录笔记,将自己的发现的问题、困惑,以及收获记录下来,活动后针对问题和困惑,查阅资料,进行反思。我们要求教师从理念的高度反思“活动的目标是否具体贴切?”“活动安排是否循序渐进?”“是否真正尊重幼儿的需要?”“是否提供机会让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从事探索活动?”等等,然后组织本组教师集中研讨,再次修正活动;再次面向全园教师实施修正后的活动……通过研讨设计活动方案——组内观摩、反思——面向全园的二次实践——集体再次研讨交流这样的程序,围绕一个活动内容进行系列实践和反思,从多个视角讨论同一个问题,有效地帮助参研的教师,特别是执教的老师对某一个问题获得较深入或多角度的认识,引导教师不断反思和改进教学实践。

对教学案例的诊断和分析的过程中,教师可通过多角度的观察,更好的关注孩子的情感和需要。利用案例分析问题,是用事实说话,减少了教师的主观臆想,增加了理性思维。教师以理论为指导对教学问题和现象进行深入的剖析,通过认识、实践、再认识,探索和改进教学的行为策略,它是一种高层次的反思。教师只有在日常教育实践中不断的反思和调整,才能更有效的解决实践中不断出现的实际问题,更好的积累成功经验和吸取教训,使教育活动更具有教育性、适宜性和有效性。

一个人的反思是有局限性的,要更好地解决问题,必须多渠道收集信息。教师的合作为是教师的个人成长构建了良好的环境,大家集中在一起各抒己见,发挥各自优势,寻找最佳解决方案,达到资源共享。现代知识观表明:知识实在合作与分享中不断产生和发展的。这种开放的、对话的环境给教师的个人成长带来了很大的帮助。

三、专题研讨

专题研讨活动是我园教师自主学习与幼儿园有计划的学习有机结合的新模式,结合本园实际及当前幼教改革动态,从教师教育、教学及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和困惑展开专题研究。引导教师去思考一些问题,直接去面对一些矛盾,为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与方法,全员参与,通过寻找资料、自我学习、自我实践、自我反思、自我调控,得出自己的认识体会,通过组织交流、共同研讨、思想碰撞,在矛盾冲突中相互学习、相互启发,擦出智慧的火花。如开展“教师在区域活动中如何进行适宜的指导?”“怎样才能真正体现孩子的主体性?”“什么样的课程可以是生成课程?”等话题研讨,“环境布置与当前实施教育主题的关联?”“是否采用书面测验来评价幼儿的认知水平?”“如何有效利用家长资源,丰富教育活动内容?”等专题研究,既有教育环境、教育活动、师幼互动等方面的探讨,又有家园合作、健康安全等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来自与教师的实际的教育教学过程,教师们在研讨中各抒己见,有时还开展成辩论会,有理有据,通过对一些共性问题的研讨、展示观摩、集体反思等手段,努力在实际中转变行为,提升自己。这种紧紧围绕问题的产生——如何解决问题——在实践中解决问题——再交流——再实践的模式已成为我园园本教研的新起点与新挑战。老师们渐渐喜欢上了这种研讨方式,它有效地促进了全园教师在反思中共同成长。

通过多年的实践,我园教师在教育教学观念上发生了极为深刻的变化,越来越多的教师学会了自我反思,不断有意识地反省、思考、探索和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以使自己的教育教学过程更加完善。但老师们对自己教育教学行为,对存在的问题的思考以及所能找到的解决办法,往往由于自身水平的局限而很难有所突破。在教研活动中,我们发现教师们在横向互助时,水平相当的同事之间的讨论、交流、评价,会在同一水平上重复,不易提升,需要有研究者、专家、教研员和骨干教师等高一层人员的协助与带领,进行纵向的提升。因此,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需要邀请专家教授来园给老师们做专题讲座和指导,和教师一起总结和提炼,专家的引领经常会让我们茅塞顿开,明析问题的关键所在。

四、行动研究

行动研究的兴起在教育改革的今天日益受到教师们的关注。它不是对理论问题的研究,它倡导“教师既研究者”的行动,把从事教育实践活动的教师带进了教育研究的门槛,同时也填补了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存在的巨大鸿沟。反思性教学是教师借助于行动研究,不断探索与解决教育实践中的问题,努力提升教学实践的合理性的过程。作为实践者的教师不再是被动的被研究者,而是积极主动的研究者,整个行动研究既是研究过程,又是实践者的行动过程。作为反思教学工具的教育行动研究有一个基本过程:1、回顾——发现、明确教育实践中的问题;2、分析——找出问题的症结;3、假设——设计一种或几种解决问题的办法、途径;4、验证——将所设计的解决方案付诸实施,实际尝试解决问题;5、总结——分析、验证结果,发现问题或提出新的假设等。这种方法促使教师将自己的思考转化为行动,还可以提高教师在不同情景中对知识进行迁移的能力。

在研究的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寻找问题解决的途径,包括请教同行,查阅参考书,研究教学案例,参加培训等等,还要分析解释收集的信息和得到的结果,最后教师要进行反思。行动研究对教师来说既是一种研究方法,更是看待教育问题的一种方式、一种观点。从实践中来又到实践中去,把行动与研究融为一体,在这样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中,教师自身的专业素养和整体水平将不断得到提高。

在自我的教育实践中,教师不断地自我思考、审视、反省、分析、概括、总结,不断调整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不就是自己的学习与实践具有更明确、自觉的方向,并取得更好的效果,而且教师的专业素质在不断地实践和反思中得以不断地、更有效地提高。

教师必须形成自我专业发展的需要和意识,这是促进教师自觉实现自我专业成长的内在动力,它能使教师密切关注自己的教育实践,及时思考和不断积累引发自身教育观念、行为变化的教育事件,调节和监控自己的专业成长方向。

 

您还没有登录,暂时不能评论。去登录
  • 所有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