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晓东的日志

陈晓东的主页 » TA的所有日志 » 查看日志


《木兰诗》授课实录(5个小时整理)

陈晓东
分类: 教学回眸
更新于: 2017年3月12日 06:57

《木兰诗》授课实录

学生课前自读课文,老师板书本节课研讨的主旨:木兰,一个英雄的传奇。课前了解学生对课文的熟悉程度,绝大多数同学都读过五遍以上,少数同学读过十遍以上,个别同学已经能够背诵。

 

师: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叙事诗——《木兰诗》,它叙述了一个传奇的故事。我们要研究的主题是:木兰,一个英雄的传奇。(师板书)既然是英雄的传奇,那么,作为主角的花木兰传奇性有体现在哪里?想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先要明白“传奇”的含义,你可以先推测一下。

 

生:很无敌。

 

师:查阅现代汉语词典(第六版),第200页,指情节离奇或者人物行为超越寻常的故事。例如“传奇式的人物”,“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大家及时做笔记。那么我们至此就可以总结出,传奇就是人物行为的超出寻常。

 

师:我们要研究木兰的传奇,研究的超出寻常之处,我们就要首先明白木兰作为一名女性,她的寻常之处体现在哪里?你明白了她的寻常,才能更好地体会她的不寻常。我们先来研究第一个话题,木兰作为一个女性,她的寻常之处在哪里?静能生慧,大家静静地读课文,把自己的思考批注在书页上。

 

师:有的同学已经举手了,先不要着急举手,多沉思几分钟,让自己的思维不要碎片化,要有完整性,要有深刻性。

 

师:好了,开始说吧!你认为木兰的寻常之处在哪里?陈飞宇,你来回答。

 

生:木兰在织布。

 

师:请用文中的句子来回答

生: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师: “当”是什么意思?

 

生:对着

 

师:“户”是什么意思?

 

生:门

 

师:木兰在对着门织布,从这里怎么看得出她是寻常的呢?

 

生:因为别的女子也在家里织布。

 

师:也就是当时女子的一种普遍的日常劳动形式。木兰还有哪里不寻常?

生: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这里写出了木兰爱美的心理。

 

师:为什么这句话就能表现出木兰爱美呢?

 

生:云鬓,刻下注释上说是“如云的鬓发,形容好看的头发。”头发这样好看,还要再梳理一番;花黄是古代妇女的一种面部装饰物,对镜帖花黄,说明木兰的爱美之心。这也是寻常女子的表现。

 

师:我们再读一下前几句,也能表现木兰的爱美之心。

 

生读: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

 

师:你们有没有发现一个问题:木兰打开了东阁楼的门,为什么坐在了西阁楼的床上?

 

生:去东阁楼找衣服,到西阁楼床上换衣服。

 

生:木兰离开家已经很多年,对家里的东西都很怀念,于是到处转。

 

师:(笑)这其实是我们古文一种非常特殊的修辞现象,叫做互文,就是不能割裂起来分别解释,而是两句话或者几句话合起来表达一个意思。那这两句应该怎么解释呢?

 

生:打开我阁楼的门,坐在我阁楼的床上。

 

师:我们看下两句: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裳”是什么意思?知道么?

 

生:衣裳

 

师:“裳”在古代有特指含义,古代上衣为“衣”,下衣为“裳”。但是在这里你不要理解偏了,这句话可不是木兰只穿了下衣,此处“裳”就泛指衣裳。

 

师:“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其实还是用了互文的修辞,因为镜子一般放在靠窗户的一侧,那里光线比较充足。这两句也应该合起来解释。这里的“当”和前面木兰当户织的“当”,都是“对着”的意思。

 

师:当户“户”是什么意思?

 

生:是“门”的意思。

 

师:其实古文很有意思,我们总讲出门入户,户也当“门”讲,只不过“户”与“门”有细微的区别。我们一起来看咱们家的门(我打开教室门),这有什么特点?

 

生:铁的!

 

师:(笑),从扇的多少来看,(生:一扇)这在古代应该叫做“户”,因为古代“户”指的是单扇门,而门则指的是双扇门。你看,古文有意思吧!还有一个成语叫做“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意思就是流动的水不会腐烂,转动着的门轴不会被虫蛀。在苏轼的《水调歌头》里也有这样的句子:“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还有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里有“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师:这句话你如果来读,带着一种什么样的感情读书出来?想一想木兰当时是一种什么表情?

 

生:悠闲、快乐

 

师:我感觉悠闲不是很合适,听老师再读一遍,(师朗读这几句),同学们再体会。

 

生:木兰非常高兴,就像小麻雀一样。

 

师:那你用小麻雀的快乐劲儿来读一下。

 

师:全体同学带着一种快乐和兴奋之情来读一下。

 

师:我们再来找木兰的不同寻常之处。

 

生:我找的是她的性格特点。

 

师:那你说吧!

 

生:第五段,“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天子问木兰想要什么。木兰说她不想当尚书郎,她只想回到她的故乡去。

 

师:那你从什么地方看出她的寻常?

 

生:总在外面打仗,她一定会思念自己的故乡。这种思念故乡思念亲人的情怀寻常。这是她作为一个寻常女子的一种正常的心里反应。

 

师:其实木兰的思乡思亲在这篇文章里还有一处,谁能找到?

 

生: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师:既然听不见,为什么是思念呢?

 

生:因为听不见是一种结果,木兰一定是想听,而且是侧耳倾听了,所以才知道听不见。不闻正表现她想听见。

师:回答得很有道理!还有吗?

生: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她得知战事紧急,而年买的父亲赫然在征兵之列,她替父亲担心。这种担心都让她没有心思织布了。这是木兰牵挂担心亲人,这是木兰作为寻常女子具有的的寻常感情。

师:很出色,把我们刚学过的“赫然”都用上了!还有呢,我们看结尾句,一起来读一下——

 

生:齐读结尾段。

 

师:当他们看到昔日跟他们一起征战沙场的将军突然变成了一个云鬓花黄的美女,面对皆惊忙的伙伴,木兰会是什么神情?

 

生:一定是满满的自豪!

 

师:我们带着这种自豪感再读一遍。

 

生读课文最后一段

 

师:她自豪地说“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扑朔”“迷离”又是什么意思?这句话怎么理解?

 

生: “扑朔”的意思是动弹。“迷离”的意思是眯着眼。提着兔子耳朵悬在半空时,雄兔的两只脚时常动弹,雌兔的两只眼睛时常眯着,所以容易辨认。两个兔子一起贴着地面跑,怎么分的清哪个是雄兔,哪个是雌兔呢?

 

师:这句话怎么表现木兰的寻常?

 

生:木兰的得意,顽皮木兰的小骄傲,木兰脸上甚至还有一点小小的狡黠,这种感情寻常。

 

师:回答的很到位,也很有意思。我们这次带着这种顽皮淘气的感觉来读这句话。

 

生齐读最后一句。

 

师小结:寻常的木兰,更体现了她可亲、可近、可爱的一面。木兰的第一个形象是一个云鬓花黄的女子,勤劳能干、孝顺父亲,牵挂亲人爱美,还有点小小的俏皮。

 

我们刚才讨论了木兰的寻常,那么木兰的不寻常又体现在哪里呢?我们现在进入到静读默思的阶段。

 

生: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寻常的女子都在家里织布,而木兰却在积极地作者战前准备,这一点不寻常。

 

师:木兰为什么要替父从军,当时的情况如何?

 

生: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从征兵的文告连夜发布,我可以看出军情紧急。

 

师:还有什么地方看出军情紧急?

 

生: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十二不是确数,极言其多,可以看出战事紧张;卷卷有爷名,木兰的父亲已经年老体弱,可是还是卷卷都有他的名字,可见战事的紧张。

 

师:那么木兰的家庭状况究竟如何呢?

 

生: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木兰没有哥哥,只有一个未成年的小弟弟,而父亲已经年迈。

 

师:木兰替父从军的决定为什么就不寻常?

 

生:因为她是女的,女的就应该在家里织布。

 

生:因为女的打不过男的。

 

师:(笑)你的观点是,她是从力气的角度不寻常。

 

生: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本该父亲去,她本可以不去,木兰却去了,战场杀敌,这可能时时有生命危险,这一份对父亲的孝顺不寻常,这种担当不寻常,这种勇敢的举动不寻常。

 

师:他可以不去,其实他也不能去!知道为什么吗?

 

生:老师,我知道古代当兵必须是男子,木兰替父从军师冒着欺君之罪的,冒着这样的大罪替父从军,这一点不寻常。

 

师:不用叹息,她却叹息了,为为年迈的父亲牵肠挂肚;不用出征他却出征了,为了年迈的父亲,把父亲的责任但在了自己的肩上。她难道不知道危险么?她甚至把危险置之度外。还有什么地方不寻常?

 

生: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一般人都不会拒绝皇帝的赏赐,而且这也是她应该得到的。而且赏赐极为丰厚,十二转的功劳,百千强的赏赐。但是木兰只想回到家乡,过那种平凡的生活。

 

师:木兰不用尚书郎,尚书郎是什么意思?

 

生:尚书省的官。尚书省是古代朝廷中管理国家政事的机关。

 

师:尚书郎,就是相当于我们现在的国务院总理!这么大的官这么多的赏赐,木兰毅然舍弃,她为的是父亲,她为的是国家,我想到了曹植的两句诗“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她爱的只是家乡的和平与幸福的生活,这一点真的不寻常。

 

师:还有不寻常之处吗?

 

生: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女子打仗本来在力量上都有弱势,很多将军都战死沙场,可是木兰却身经百战,胜利归来,从下文的“策勋十二转”还看出她立下了赫赫战功,这一点真的不寻常!

 

师: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是什么意思?

 

生:不远万里奔赴战场,像飞一样越过一座座山,跨过一道道关。木兰非常潇洒。

 

师:对,此时的木兰不再是那个云鬓花黄的少女,而变身为金戈铁马的英雄。接下来我们再看: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怎么能体现出木兰的不寻常?

 

生:北方的寒气传送着打更的声音,寒冷的月光映着铠甲。北方战地生活很艰苦。而木兰在这样的环境中,却征战了十二年,真的不寻常。

 

师:还有哪里不寻常?

 

生: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一般的女子买的都是化妆品之类,而木兰却在做着周密的战前准备。这一点不寻常。

 

师:是不是木兰分别去了东市、南市、西市、北市,分别买了这些东西?

 

生:是她货比三家,挑选质量最好的。

 

师:理解的不正确。其实这几句话还是用了“互文”的修辞。意思是木兰去了这些地方,买回了战争用的各种器具。为什么要排比这说出来?

 

生:体现了战事的紧张,也表现了木兰的战前准备之全面。

 

生: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在一起行军打仗十多年,竟然不知道木兰是女郎,这说明木兰隐藏得很深,很有心机。(生笑)

 

师:意思能表达出来,但是说的不准确,“心机”一词含有贬义,我们换一个词语。

生:我觉得木兰很机智

生:木兰很聪慧,很细心。

师:都有道理。

 

师:现在我们小结一下,——不寻常的木兰,可佩的木兰!木兰一个英雄的传奇,木兰本是一个云鬓花黄的少女,木兰作为寻常女儿家,她勤劳能干,她留恋家人,她喜欢红妆,她眼中的幸福简单而平静;木兰又是一个金戈铁马的英雄,她在国家危难之际,敢于担当,替父从军;她不远万里,奔赴战场;她浴血奋战,九死一生;她功勋卓著却不慕荣华;她女扮男装,聪明机智,十二年而不被火伴识破。

 

木兰的寻常与不寻常正构成了这个英雄的传奇的一体两翼。木兰因寻常而可亲可近;因不寻常而可敬可配。所以几千年来,木兰的故事在中华大地上才成了一首久唱不衰的歌。

 

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谢谢大家!

 

几点反思:

我用了整整五个小时来整理这个53分钟的课堂实录,还真是有了一些不寻常的感受:

 

优点:

1.       自己有意识地把文与言结合在一起,自己教得有意思,学生学得有意思,这有意思是讲

好一堂课的前提,尤其是文言文,跟我们的学生天然地隔着一段距离,而现在我感觉很多孩子爱上了文言文。

 

2.       自己有意识地让学生关注文本,学会揣摩涵泳语言,这样孩子们的回答不再是空中楼阁,

接了地气,学生也感觉到有了抓手,也有了底气。

 

缺点:

1.       自己本以为自己的普通话还算不错,但是一收听自己的课堂录音,自己的声音真是太不“普通”了,简直是太方言太难听了啊!

 

2.自己的语言还很不简洁。好多语言多次重复,好多次自己就像一个老妈子,在那里喋喋不休地说。

 

3.自己本已布置任务,学生都已经静静地读了一会儿读书了,可是自己又突然插进一杠子,进一步地强调,补充要求,我想那时候我是多么的招学生反感啊!

 

4.自己的声音缺少抑扬顿挫,这一点师傅也多次提醒过我,我感受不够深刻,这一次是明显地感受到了,好几次自己的课堂语言都始终高昂着语调,自己的语音语调始终都在走上坡路,自己听着很难受,孩子们一定是有苦难言啊!

 

5.对于学生的回答,自己的评价性的语言还不够气恰切,不够灵活多样。

 

6.学生答题时还不会说完整话,以后争取让学生答题的过程变成一个有意识地小小的论证过程。

 

附学生感受:

 

本节课我们了解到了一个可敬、可佩又有点顽皮的英雄人物——花木兰,希望老师可以快点给我们将下一课,我期待着那一刻!——刘双龙

 

今天我们学习了《木兰诗》这篇古文,上课时,老师有一次激发了我们的思维。课堂是那么活跃,我回答了好几个问题。老师讲古文,逐渐把老师讲演变成学生讲,培养了我们的自学能力。陈老师上课总是让我感到无限乐趣。             ——申雅娟

 

今天这堂课,大家跟抢包子是的举着手,一些同学在葱花饼似的太阳的照射下出汗了。同学们争先恐后,当老师说不再继续时,我们仍像咀嚼着口香糖似的吧唧着嘴。老师这堂课,讲得油锅入菜一般地火爆。我们在这堂课总结后,仍意犹未尽地砸吧嘴。这堂课总结出的智慧之果被我们摘走了。微风带来微风,我的心是舒爽的。——孙宇轩

 

老师引导我们通过对比木兰的寻常与不寻常来解读木兰这个传奇英雄。现在,老师开始教我们通过涵泳品味来理解人物性格,用独特却又平凡的眼光来解读木兰。让同学们都能有自己的见解,积极发言。新颖的课堂氛围就呈现出来了。           ——韩硕

今天上的这堂课让我记忆深刻,因为这堂课与以往的文言文课完全不同。以前的课十分枯燥,现在有意思多了,因此课堂的活跃度飞速提升,让我都敢举手发言了!这样有趣的课堂能促进我向“积极发言”迈出一大步!希望以后也能这样有趣。——张媛媛

 

今天老师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方法,给我们讲了一篇独特的《木兰诗》。老师由“一个英雄的传奇”开始,围绕传奇展开内容,平凡而又不平凡的事例,让我们感受到了一个可爱、可亲又有一些小俏皮的木兰。

老师讲的这一堂课,调动了我对古文的喜爱之情。

难道这样的古文课还枯燥无味么?                          ——刘美轩

 

在这堂课中,老师的授课方式比以前更活跃了,在陈老师的课堂中,不喜欢发言的同学都被调动起来了,曾经很枯燥的课堂氛围一下子变得火热起来,同学们的思维完全被打开了。以前并不喜欢语文的我,渐渐地喜欢上了她!wonderful!         ——匿名

 

花木兰,是一个家喻户晓的人物,每个老师用所为自己的方法来讲着千篇一律的《木兰诗》,可今天这一课,真是独出心裁,老师的备课,也让我们感到良苦用心。

今天,我感到顾问再也不是那么无聊,特别的有趣、新颖,我也可以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

课上,我也真正地融入到了文本里,我真正地感受到了木兰的孝顺、聪慧、顽皮。

如果每次古文都像今天这样,那么,我不爱古文都难了!——杨子旗

 

 

 

 

 

 

 

 

 

您还没有登录,暂时不能评论。去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