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靖的日志

李靖的主页 » TA的所有日志 » 查看日志


《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课后反思

李靖
更新于: 2017年3月13日 11:22

在单位值了一夜班之后,匆匆来到区级优质课验收的地点,七中,此时的我,既有值班之后的轻松,又有将要面对评委的挑战和压力。穿过狭窄而幽深的七中小巷,来到了这所跟我渊源颇深的校园。庭院深藏于城市的繁华之中,很不起眼,但,走进校园的一刻,便是熟悉的人声鼎沸的景象,孩子们吃过午饭后在校园里玩耍。打电话问了和我一起来的同事,知道讲课的教室在南教学楼三楼西头。

走进教室,我的同事正在准备之中,我是第二个,所以,在紧张的观课中度过了一节课。终于轮到我登台了,七中的孩子们也鱼贯而入,分别就座。孩子们面对新老师的授课,还是充满了好奇心和新鲜感,整个课堂很是配合。虽说我讲的《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已经过去很久了,孩子们的程度也是良莠不齐,但大家都很努力的听着课,也很积极的配合并参与着课堂。不由得心生感激之情,我与这些孩子素昧平生,他们却待我如旧识,七中的孩子因此在我心中种下了美好的印象。我在课堂上不断的来回巡视,使出浑身的解数,帮助他们中间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取得些微的突破。

开课伊始,我用了两位法国数学家的故事导入新课,一下子就激起了孩子们的兴趣,这两个人分别是韦达和笛卡尔,正是他们引入字母代替数量,才有了现代代数学的蓬勃发展。我先播放了我自己在《几何原本》微课体系中录制的一小段关于二者的视频,然后,又对二者的事迹做了深入的解读,从历史和文化的角度给孩子们介绍了数学的发展,以及我们这一节课要研究的问题的出处,让数学有根可寻,让知识有了文化的依托,让孩子们认识到这一节数学课之于生活和数学的价值所在。

讲课的过程中,还是有很多问题值得思考的,比如:九年级孩子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不高,如何调动他们参与答题的主动性,确实是个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我相信这也是很多学校,很多毕业班的共性问题所在。或者说,我们该怎么设计课堂流程?该怎么设计相关知识点的问题?该怎么创造机会让孩子愿意表现自己?这些问题也为我提供了下一步的研究方向。

另外,由于时间的关系,我讲课的时间,因为开始的晚,到下课铃响的时候,还没有进行小结,给这一节课的结尾留下了些许的遗憾。随着下课铃声的响起,我果断的结束了这一节课,我不愿意把拖 教学反思: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docx

您还没有登录,暂时不能评论。去登录
  • 所有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