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磊的日志

李磊的主页 » TA的所有日志 » 查看日志


《“高效课堂教学”研究》

李磊
更新于: 2017年3月14日 15:02

五、研究价值

    本课题的研究,可以从理论层面上深入研究学科特色的含义,便于一线教师准确把握学科本位特征,以更有利于用好教材,发挥自己的优势,积极探索高效课堂的策略。同时,转变教师的思考角度。在给教师减轻教学压力、给学生减轻课业负担的情况下,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在实践方面,本课题的研究,能够极大的调动教师研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把常态教学研究统一并规范到课堂效率研究上来,是教学方式方法的一次有较大意义的变革,充分挖掘体现学科本质特点的教学资源,充分发挥师生的互动作用,变革教学模式。促进师生和谐发展,最终达到课堂教学效率的最大化。

    六、理论依据

    1、建构主义理论。该理论对发展和完善我国的课程和教学理论、指导和促进我国的课堂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的灵魂就是认为,人的知识不是被动地接受的,而是通过自己的经验主动地建构的,指出教学应当力求使学生自己进行知识的建构,而不是要求他们复制知识、叠加知识。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是学习活动不可替代的主体,在学习活动中,学生具有主动选择、发现、思考、探究、应答、质疑的需要与可能。

    2、教学最优化理论。巴班斯基认为:要达到教学最优化的目的,就必须分析学生状况和教学任务,明确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方式,拟定教学进度,对教学结果加以测定和分析等等。要达到最优化的关键:一是分析教材中主要的和本质的东西,确保学生能掌握这些内容;二是选择能有效地掌握所学内容、完成学习任务的教学方法、方式,进行有区别的教学。

    3、有效教学理论。该理论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有效教学理论的核心是教学的效益。①“有效教学”关注学生的进步或发展;②“有效教学”关注教学效益,要求教师有时间与效益的观念;③“有效教学”需要教师具备一种反思的意识,要求每一个教师不断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④“有效教学”也是一套策略,有效教学需要教师掌握有关的策略性知识,以便于自己面对具体的情景作出决策。

    4、有意义学习理论。迈耶认为,教学必须满足三个条件:帮助学习者选择有关信息、组织信息及整合信息才能促进有意义学习。因此,有意义的学习依赖于学习过程中知识的主动建构。促进有意义学习的三种外部条件有:“(1)学习材料具有实质的意义。(2)学习者需要帮助。(3)测验所评估的是有意义的学习。

    七、研究目标

    1、改善课堂教学模式,探索高效课堂教学规律。

    2、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升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

    3、教会学生主动学习,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

    4、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降低教师的工作强度。

    八、研究内容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效果和效益的策略。主要针对当前课堂教学存在的效率低、效果差、效益小的问题,选取典型的案例进行分析,一边研究一边实践,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改革措施。1、教学准备的高效性。2、课堂教学的高效性。3、训练检测的高效性。4、课后辅导的高效性。5、教学评价的高效性。

    九、研究假设

    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社会各界都在提倡给学生减负,不能占用学生的休息时间,向课堂45分钟要效率,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如何构建高效课堂是我们每一位教师毕生都要研究的课题,把老师和学生都从题海和加课中解放出来,让教师快乐地教,让学生快乐地学。在教学实践中,课堂低效一直是管理的一大难题。课堂的低效能导致学生厌学和教师厌教。为了改变这种状况,不少同行都在艰难地探索构建高效课堂的途径。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

    1、抓好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和教学方式的转变。

    2、开展以学课标、研课本、研方法、课后反思等为主要形式的校本研究。

    3、通过“备、教、批、辅、考”等常规教学研究,提高课堂效率。

    4、研究和设计好课堂提问。

    5、加强对课堂节奏的把握和管理。

    6、积极实施小组互助学习。

    7、实行“因材施教、因材施学、因材施练”。

    十、创新之处

    全员参与,师生互动。

    十一、研究思路

    以教研组为单位,由各备课组具体实施,营造浓厚的研究氛围,加强理论学习,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结合各学科的教学实际,紧密结合当前教改的前沿理论,在平时教学研究的基础之上,结合“开放式课堂教学模式”开展研究;设信息库,利用学校信息组、计算机房、广泛收集有关资料和信息,重视横向、纵向比较研究,充实课堂模式研究的理论依据。

制订相关措施和计划,下达任务,明确责任;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进行实践,通过举行研讨课,发现问题,完善操作思路,进一步补充、完善“开放式课堂教学模式”,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和提高,使之更具有针对性,更具有实效性。开展教研组内研究,组织听课小组听课、评课;围绕“开放式课堂教学模式”开展校内备课组赛课活动和研讨会;每年12月中旬以教研组为单位,对备课组以打磨成形的各年级各学科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验收,组织组员外出学习考察,解决研究实践中出现的问题;总结经验教训,提升理论知识,争取有一 定的成果,形成课堂教学模式案例。

    十二、研究方法

    1、观察法

    研究课堂必须观察课堂。本课题将采用两种方式实地观察课堂:一是日常课堂观察,即教师在日常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观察学生的学、审视自己的教;二是局外结构观察,即课题组组织参与研究的教师深入某位教师的课堂,带着研究的问题,按照一定的程序,采用明确的观察提纲或观察记录表格,对课堂教学现象进行观察、记录。

    2、案例研究法

    本课题将经常选取典型的教学案例进行深入剖析和研究,最终形成一批体现课题研究特色、具有参考价值的案例。

    3.叙事研究法

教育叙事研究,即教师以叙事的方式表达自己对教育的理解和诠释。本课题积极倡导教师开展教学叙事,在叙事中反思自己的教学,在反思中深化对教学问题或教学事件的认识,在反思中提升原有的经验,在反思中修正行动计划,在反思中探寻教学事件或行为背后所隐含的意义、理念和思想。

    4、经验总结法

    本课题的研究,将注重实际、注重实践、注重实效。在大量的实践探索的基础上,总结成功的经验,并适当进行理论上的提升。

    十二、技术路线

    (一)五个要求

    1、三高:高效率、高效益、高效果 

    2、三动:身动、心动、神动

    3、三量:思维量、信息量、训练量

    4、三特点:立体式、快节奏、大容量

    5、三学:肯学、想学、会学

   (二)高效课堂的构成要素

    1、技术支持:掌握模式。通过展示实现交流、通过纠错实现落实、通过点拨实现提升、通过开放实现拓展

    2、教学技巧:小组学习。独学、对学、群学;独自思考、合作探究、对抗质疑

    3、功底:导学案:通过四级目标,致力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三)高效课堂的基本模式

    1、时间划分: 10+30+5

    2、环节划分:预习、展示、测评

    3、六大模块:预习交流、分配任务、合作探究、展现拔高、串插巩固、达标测评。

   (四)高效课堂的三条高压线

    1、预习不充分的课不准上

    2、严禁教师与学生“抢风头”

    3、必须当堂达标测评。

   (五)高效课堂的“三讲三不讲”

    三讲:讲学生自学和讨论后还不理解的问题;讲知识缺陷和易混易错的问题;讲学生质疑后其他学生仍解决不了的问题。

    三不讲:只有极个别学生听得懂、学得会的知识不讲;只有极个别学生听不懂、学不会的知识不讲;学生能讲清楚的知识,老师不讲。

   (六)评价

    1、以学生的“学”评价教师的“教”。 让学生学会的课才叫好课。让学生学会的老师才叫好老师。

    2、“地心说”与“日心说”。学生是“太阳”,是“主体”。

    3、让学生评价课堂。学生是教师的课堂“纪委”。

   (七)评课看学生

   “三看”:自主程度、合作效度和探究深度。

    具体是:一是学生在课堂上参与的人数,是100%参与,还是小于100%

    二是学生参与的质量,语言表达是否通顺,态度是否积极认真,情感是否投入,板演书写是否整齐工整,词、句、符号、公式是否正确,等等。

    三看学生的预习笔记。

   (八)教师的作用

    紧扣“盯、观、跟”,发挥“正数”作用,杜绝“负数课堂”;鸟枪换炮时代要求教师放弃鸟枪;转变成“同学”、“首席”,寻找“水源”;真正体现“平等、尊重”,停止说教;鼓励冒尖,但讲“公德”。

    十三、实施步骤

    1、申报与立项阶段(2009年6月—9月)

    申报课题,等待批准;修改开题报告,确定实施方案;准备子课题申报等材料。

    2、实施阶段(2009年9月—2011年6月)

    召开开题报告会、课题研究培训会,审批确定子课题的立项与实施方案;开展研究,并适时检查、督促。

    3、中期检查(2010年9月—12月)

    检查课题进展情况;撰写课题中期检查报告;接受上级中期检查。

    4、结题阶段(2011年9月—11月)

    收集、整理子课题结题实验报告,举办子课题及实验教师成果评奖活动;撰写总课题结题报告,提出成果申请评估验收;总课题组结题大会,成果出版与展示。

您还没有登录,暂时不能评论。去登录
  • 所有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