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小学语文活动课的教学体会
对小学语文活动课的教学体会
什么是小学语文活动课呢?《九年义务教育活动课程指导纲要》明确了活动课的概念:“活动课程是指在学科课程以外,由学校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多种活动项目和活动方式,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开发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性、自主性、创造性、趣味性以及非学科性为主要特征的多种话动内容课程。也就是说小学语文活动课是以培养和发展学生兴趣、能力与特长为目的的一门课程。与语文课堂教学这种形式相比,活动课更是为学生及教育提供了更广阅的空间。
以往,人们对一个教学活动的评价,主要是侧重于教师的“教”,评价的着眼点更多是从教师在备课时制定的教学目标是否准确,教学方式是否运用得当,课堂的调控是否到位,教师的教学行为是否科学等方面来进行评价。但目前不再仅仅停留于对教师的评价,还将评价的触角触及到学生在学习中是否主动参与、教学是否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等方方面面。
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最反对的是教师无休止的教授、讲授再讲授,就象一个妈妈,反复唠叨孩子,孩子必起逆反心理,一般达不到预期效果。因此,我在讲课文时,尽量做到精讲多读,在整堂教学活动中,我只当配角,不当主角,只当导演,不当演员,只传授孩子理解课文之方法,不包办代替孩子的主观意识。讲读课文我只引导孩子们理解难懂的重点句、重点段。通俗易懂的句段,则充分让孩子们反复读,反复念,让其读出情感,念出含义。阅读课文我则全权放手,让学生自读,自疑。自己解决问题,遇到较难的先让他们互议,我再做适当点拨。这样以来,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充分发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得到了提高,知识水平和能力也得到了相应的升华,教学任务完成得轻松愉快。
语文活动课可以在个人、小组、班级、学校四个层次上开展。个人活动如图书阅览、三分钟演讲、小日记;小组活动如兴趣小组等。还有班、队、校的集体活动,更是增加了学生交往空间。根据具体情况,语文活动课可以灵活机动地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如竞赛式:辩论赛;文艺式:将童话故事改编成课本剧让学生表演,将约定俗成的成语让学生演绎成生动的故事等,还可以采用语文游戏式,语文情境式等。
在传统的教学中,老师负责教,学生负责学,教学就是教师对学生单向的“培养”的活动。课堂上一切都是以活动为中心,学生围绕、教材、教师转,先教后学的教学机制,使得学生只能跟着教师学,复制教师讲授的内容。这种传统教育造就的学生在很大程度下丧失了学的独立性和独立品格,自学能力低下。
有效的活动离不开教师的有效指导。在活动中,教师的适时参与和引导对于达成高质量的活动成效是至关重要的。如果一味强调学生的自主探究、自主活动而放任自流,那么学生的活动最终只会流于形式,探究水平、思维水平、表达和交流能力的提高也就无从谈起。对什么样的教学活动是一个好的教学,再谈谈一点肤浅的认识:
一 让学生在自主、合作交流中做学问。
教师应以平等的心态创设轻松的愉悦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无拘无束的环境中自主学习。传统的小学课堂,要求学生身子要坐直,双手要放在桌上,发言要举手,不准讲话,正是这些课堂行为规范,给予学生巨大的压抑和束缚,也造就了不平等的师生关系,所以教师要解开束缚,建立教学民主,增进师生情感的沟通,消除学生的心理重压,教师要尽可能以一个朋友的身份参与到学生群体中去,让学生敢说、敢问、敢辩、敢写,使他们在无拘束无压力的课堂上自由地学习。在课堂上,教师要精讲少讲,腾出大约1/3的时间,让每个学生主动学习,思考,操作和讨论,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运用个别学习,小组学习、大组讨论、学生执教和情景表演等几种教学组织形式。此外还根据具体的实际需要选择和组合运用多种形式,从而扩大学生在单位时间内有主动活动的空间,释放每个学生的精神活力,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在有限的课堂时间中,充分发挥出教学效益。例如:我在讲授积累运用《数字成语》后,设计了一堂关于《成语知多少》一节活动课,授课老师设置的活动内容是:“运用轻松对对碰”、“实力对抗赛”、 “幸运好搭档”等方式,掌握和运用学过的成语。其实对于一节活动课,内容可以是灵活多样的。就这节课而言,还可以增加修改成语,讲成语故事等。中国的成语来源是多方面,历史故事、寓言、民间流传等。
二 让学生在情境中做学问。
在好的教学活动中,一个突出的变化,就是强调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要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导”的作用,要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以学生的求知需求为主线来设计教学,充分调动教学机智,创设合适的问题空间,积极优化教学活动过程,让学生在此过程中有充分的体验和提高,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让学生在多样的学习方式中建立广阔的智力背景,让学生到“生活”这个广阔的学习天地中培养兴趣,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教师要积极设计富有挑战性的教学任务,留给学生思维的空间,促使学生初步尝试对知识的迁移,并在探究中提出问题;教师要充分调动多角度、多层面地讨论问题,引导学生充分地展开高层次的思维过程;使学习成为教师指导下的主动的、富有个性过程,成为幼儿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师要积极引导和学生会运用学习策略来进行学习,能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教师要积极提高小学生的学习参与度和积极的情感。语文活动课不仅仅是依靠课本,而是以整个社会为背景的。所以开展活动的渠道是很多的。例如围绕“幸福是什么”这一主题,开展“讨论会”。另外在3月5日,设计“学雷锋”活动,让学生人人收集有关雷锋的事迹、日记,进行讲雷锋的故事——学雷锋、见行动——唱赞雷锋的歌《学习雷锋》,知雷锋精神系列活动。
三 让学生在探究发现、创造中做学问。
语文教材有着丰富的内涵,答案并非只有一个,我们要让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进行思维,要鼓励学生启迪智慧,换角度,多方面去探究,去追导与众不同但又合情合理的答案,除此之外,对教师的讲解欢迎提出不同意见甚至反驳意见。如:我去年在教“穷人”第一自然段时,就提了这么一个问题:“五个孩子为什么能在海风的呼啸声中睡得那么熟?”有的学生说:“凭我的经验,家里只要有一个大人在,我就能安然入睡。”有的学生说:“因为他们晚饭吃得饱,所以他们能睡得很香。”有的学生说:“五个孩子白天玩累了,所以晚上睡得很香。”有的学生说:“桑娜很勤劳,虽然外面寒风呼啸,家里却很温暖而舒适,五个孩子当然睡得熟。”也有的学生这样说:“孩子们还小,家里少了一个大人,他们似乎还不那么在乎。”学生的答案角度不同,可能是幼稚的、片面的,但这是他们凭借自己的生活经验,知识基础,智慧力量探究到的不同结果在讨论的过程中,教师不能一锤定音,要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只要言之有理,我们教师都应予以肯定,如“我当一会小老师”,让学生修改一篇有毛病的作文,这样他们不仅掌握了修改文章的方法,还激发了认真写作文的兴趣;还可以让学生亲自办一份手抄报,让他们动手、动脑,提高审美和创造等多种能力。正因为各年龄阶段儿童有不同的特点,所以我们应避免统一模式,而要有计划、灵活的采取不同的活动内容和活动方法。
在好的教学活动中,我们会看到,教师是“善教”的:善于用幽默、诙谐的语言引领学生走向知识的殿堂;善于用体态语言,让鼓励的目光、会意的微笑、亲切的手势、得体的身体语言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善于驾驭课堂,巧于释疑、点拨。同时,教师既能注意教学目标的预设性,又能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生成的问题,巧用这些教学资源激发小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引导他们自主探究,促进他们更快成长。组织活动必须强调以语言文字训练为主线,落实“语言文字的学习与运用”,包括语文基本功听、说、读、写和字、词、句、段、篇的训练。因此,教师在组织学习活动时,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眼、耳、手、脑,使其多边互动、整体协作地参与到语文活动中来,以真正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语文活动课教学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只有师生的心灵不断撞击,才会产生激情的火花;只有师生的情感不断交流,才会激发人性的快乐。
无论是个体、小组或者班级活动,都应让每个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个体活动必须贯彻在活动的始终,而通过小组、班级的活动和交流,能使尽可能多的学生暴露自己的思维过程,这样将提供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对只是进行内化,充分发挥个体作用和群体效应,创造出师生共同探讨问题的良好气氛。时代在发展,教材在改革,学生在成长,我们没有理由停留在原有陈旧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中。创新是一个国家民族进步的象征,也是语文教学发展的表现。在发展创新的同时,还必须注意创新与继承的关系。继承是创新前提,创新是最好的继承,推陈出新,永无止境。
- 所有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