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碰撞课堂的构建与实施》读书交流
《思维碰撞课堂的构建与实施》读书交流
近日,我继续拜读了程和方所著的《思维碰撞课堂的构建与实施》,对思维碰撞课堂又有了深入了解。
结合这本书所讲的理论,我想到了吴正宪老师,在2016年数学核心素养年会上,吴老师做了示范课,让我们对思维碰撞课堂又有了更直观的感受。走进吴老师的思维碰撞的智慧课堂,听过吴老师课的老师经常会这样问,为什么学生在吴老师的课堂上如此激动和兴奋,为什么学生在吴老师的课堂上会妙语连珠、思维活跃,为什么学生在吴老师的课堂上有如此专注的神态和原来如此的释然,仔细品味吴老师的课堂,这些都源于吴老师在课堂中编制了一个五彩缤纷的智慧的彩带。使学生享受着数学学习的神奇与快乐。
“学生思维是否活跃和活跃到什么程度,是评价一堂课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尺。因此,老师必须善于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亚里士多德说:“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老师要善于制造抓住矛盾,使学生在解决矛盾的过程中,感受智力活动的快乐。随着课堂的深入,随着思维的碰撞,随着矛盾的凸现,学生学习的热情应运而生,课堂教学冲突在师生的交流、探索中化解,显得那么清新自然,又那么恰到好处。
(一)、美丽的“陷阱”——预设有思考价值矛盾引发冲突。
比如说学习循环小数知识时,吴老师有意识的做了如下设计:请同学们自愿选择一题计算,比一比谁算的又对又快。这两道分别是1÷7和 325÷25。选1 ÷7的人特别多,因为他们感觉太简单了,选325÷25人就是个别的孩子,但是在算了一段时间后,这些孩子就停笔了,有的孩子说:这是怎么回事?有些学生说:我发现再往下算商一定还是142857,还有的学生说:我发现商的小数总是按着一定规律重复。在这个时候孩子们的那种思维正处在深厚的兴趣中,随之2÷7 3÷7 等于多少这样由于学生的好奇就一块出来了。那同学们最后就发现了有这样一组循环小数,它有一定的规律。这节课可以说是比较枯燥,没有意思,但通过吴老师巧妙的创设让学生在原有的知识基础和新的所学知识产生矛盾,孩子们在经历一个过程就是从疑惑到探索,然后又由探索到发现的一个过程。这样的引入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对于新知识的掌握也起到一定的作用。
(二)开放的舞台——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展露冲突。
吴老师是特别关注引入环节的设计,刚才说了在循环小数的一个教学设计,下面我们来看一个吴老师在教学统计时的教学片断:
吴:别着急,看其他小朋友遇到了什么问题。
生:格子不够用了。
吴:你的格子只有十个格子,一个格子表示一天,可是那晴天就有十四天,超过了十天,你有什么办法表示吗?
生1:可以接着往上涂。
生2:可以涂在旁边去
师:用你们自己想的办法试一试。
生:接着往上涂。
师:接着往上涂就超过了表格,这样涂起来太难看了:看来同学们有想法,这是哪个小朋友。好,是这个小朋友的,你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生:旁边有空格,可以在旁边添加。
师:你们看这个方法怎么样。
生:晴天和阴天放在一起了,分不清。
师:放在这里到底是晴天还是阴天呢?这个小朋友的问题,这样不够清晰。
生:雪天不够了往哪涂呀?
师:接下来还有什么问题?
生:这个格不够了怎么办呢?
师:同学们这个格不够了,就往旁边涂。在刚才我们进行统计画图时,遇到一些问题怎么解决呢。
生:就是旁边一个个的数,可以改成把数两个两个的数。
师:你们听清他说的意思吗?
生:就是说一个个的数可以改成两个两个数的。
师:一个格代表几天?
生:一个格代表两天。
师:格子不够用了,没关系。我们把一个格代表一天改成了一个格代表两天可以吗?
生:可以
师:以前是0、1、2、3、4现在变成了0、2、4、6。
师:请你们自己在第二个表格上自已试一试。好吗?把旁边的数据改好,用彩色的笔画出来。
这节课知识的生长点实际上用一个单位代表两个数的,在这个案例中,吴老师引导学生探索,鼓励学生质疑,面对学生的质疑,吴老师并没有亲自解释,而是引发学生之间的争论,让学生自己发现、探讨、解决问题。
(三)丰富的“驿站”----捕捉学生资源,共享冲突。
在吴老师的眼中,学生是课堂教学中重要的资源。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生活经验,学生的差异、精彩,甚至学生的错误的,吴老师都能及时捕捉其有价值的信息,或扩大、或重复、或淡化。在资源的共享中激发学生深入思考,激活学生思维,使学生在欣赏、接纳、认同他人的过程中反思自我,提升自我。
- 所有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