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我的太阳》教学反思
通过理性的分析、总结,我在上课时设计了“体验感受——探索分析——想像创造——个性展示”的教学流程。根据一年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从学生的体验和感受出发,经过师生互动的探索分析,进入自由想像和创作的过程,之后进行个性化的展示活动,使学生充分体验创造成功的喜悦。这完全符合一年级学生对事物的认知感受和想像创造特征。值得注意的是在教学过程中,根据美术新课标的教学理念,我在每一个环节中都设计了一些与众不同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使得这节课变得醇厚、丰满而更有分量。我想:有时候,教学的突破点可能就在于这些不经人注意的小举措上。 通常教师会运用、故事、音乐、提问、讨论等手段打开学生的思路、激发学生的想像。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参与、活动和主动研究的机会。首先,我用一个卡通人物“太阳姐姐”,引起学生的兴趣,这样既拓展了学生的思路,而且童话故事中生动、可爱的形象也为学生将要进行的创作提供了丰富而形象化的信息;其次,我有收集有关太阳的儿童范画让学生欣赏,增加学生对创作绘画太阳的了解,也增强了学生之间交流的深度和广度;然后,根据以上两方面的信息再次讨论,使学生进一步展开想象的翅膀,为后一阶段的创作做好充分的准备。
在“想象创作”阶段,我播放音乐《种太阳》进一步优化课堂气氛,使学生始终在轻松、愉快的情绪状态进行绘画,更有利于创作活动;作业要求其实是教学目标的具体化,是联系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中介,也是联系这一课的教学目标和最终教学评价的中介,处于一堂课承前启后的枢纽地位。在作业要求中还能明显地反映出老师的教学观。一年级学生的创造潜力相当大,作业要求中,我设计要求“自由地想像属于自己的太阳”,这样就深入到学生的心灵和个性,使这一创作活动变成了学生“我想画”、乐于自我表达的愿望;然后,分别从太阳的形状、光芒和颜色三方面提出要求。这样的作业要求非但不会约束学生,反而增强了作业的弹性,强调了作业应该不同,并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启示,指出了更多想像的可能性。学生也敢于在作品中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和个性,从而使其成为真正的创造主人。
- 所有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