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教学能力
教学能力是教师在教学工作中,通过运用一定的教学方式方法,与学生形成良好互动,并让学生在知识、技能和态度等方面获得预期发展的能力。”[1]教师作为一种职业,是履行教育职责的专门人员,他们的教学能力水平直接影响着教育教学的效果,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
转载 一、新入职教师的教学能力亟待提高
随着我国教师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在新入职教师这个队伍中,不仅有师范院校毕业的学生,而且还有很多毕业于非师范院校的学生。总体来看,这些新入职教师的学历较高,尤其是近几年来有更多的硕士毕业生也充实到中小学校中来。他们大都掌握了大量的新理论,精力充沛,热情高涨,责任心强,工作认真负责。因为与学生的年龄差距不大,他们易与学生打成一片,也容易实施新的教法,这些都给基础教育带来了相当大的活力。然而,由于他们自身还正处于学生角色向教师角色的转变过程,面临着一系列工作适应、人际适应、心理适应等问题,这其中,最为突出的问题就是缺乏实际的教学经验与有效的方式方法,难以将所学理论与实际教学有机结合,因而工作压力较大,心理困惑较多。因此,他们亟需外界提供有效的指导与帮助。据笔者所了解到的实际情况,外界确实都会为这些新入职教师提供一定的指导与帮助,包括每所学校都会为新入职教师安排“师傅”,结成“师徒对子”进行“传帮带”,地方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也会为他们提供相应的岗前培训以及岗后的继续教育培训等。不可否认,这些措施确实能为新入职教师更好更快地适应新的工作提供有益的帮助。然而,这种快餐式的培训似乎并不解渴,他们所面临的现实问题是,学校传统的“师徒制”难以满足自己的教学成长及专业发展需求,而教育部门所提供的岗前培训、职后教育、继续教育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因此,如何使新入职教师有效提高教学能力,便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二、新入职教师有效提高教学能力的对策建议
1.增强教师职业的认同感
笔者曾在新入职教师继续教育培训课堂上做了一个简单的调查,当被问道:“你是因发自内心的喜欢教师职业而从教的吗?”教师中回答“是”的寥寥数人。在笔者参与的其他一些调查中,当问教师“为什么选择教师职业”时,排在第一位的是:出于教师工作比较稳定的考虑而选择教师职业(占被调查教师的70.1%)。可见,在目前就业普遍困难的社会背景下,很多人选择教师职业并不是发自内心对教师职业的认同和喜爱,而更多关注和考虑的是教师工作的稳定及待遇的提高。而且,在被问及“教师的收入状况是否会影响其职业道德水准”时,35.8%的人认为“会影响”,认为“因人而异”的有38.5%;在被问及“对教师进行有偿家教的看法”时,“坚决反对”的只有36.1%,有11.1%的人对此持“认同”态度,52.8%的人则认为“无所谓”。可见,新入职教师对教师职业普遍缺乏认同感,他们在人生观、价值观、职业观方面都与教师这个特定职业所要求的特定标准具有相当大的差距。这也是近几年教师职业道德失范背后的深层原因所在。
增强新入职教师对教师职业的认同感,需要双管齐下。一方面,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加强新入职教师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理想教育,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另一方面,全社会要继续营造浓厚的尊师重教氛围,提高教师的地位,维护教师的权益,改善教师的待遇,使教师成为受人尊重的职业。
2.加强教育理论的学习
教师的知识基本包括四个方面:通用知识、学科知识、教育教学知识和学生学习及发展的知识。而对于新入职教师来说,最难掌握的是教学的实践性知识。教学能力的提高确实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需要长期的大量的教学实践的历练。而且,由于教师所面对的学生是活生生的人,尤其是现在的90后、00后学生个性更为鲜明,学习需求更为多样,这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教学过程的复杂性、多变性,使得新入职教师的教学实践之路变得更为艰难。
新入职教师要避免走弯路、错路,就必须继续加强教育理论的学习。教育理论是对教育现象或教育事实的抽象概括,它在本质上超越了具体的事实和经验,能够有效地反作用于教学实践。“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教育理论就是教师进行教学工作的“利器”。然而,由于我国目前师范教育的一些欠缺与弊端,使得职前教育理论的学习缺乏系统性、针对性和时效性。对那些毕业于非师范院校的新入职教师来说,他们职前教育理论的学习往往存在着简单化、忽略化和为应付考试而去记忆一些概念和法则的不足,对教育理论很难有深刻的理解与运用。时下,在新入职教师中还较为普遍地存在着一种片面的观点,认为在入职从教之后,不学(教育理论)也能教。这种观点有明显的轻视学习教育理论的倾向。事实上,新入职教师只有有了一定的教育理论基础,他们的教学工作、专业发展才能站得高、走得远。因此,新入职教师要想有效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就必须加强教育理论的学习。在此需要强调的是,新入职教师在学习理论时,要紧密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学会反思,将教育理论不断内化为自己教学的指导力量和深厚积淀。
3.注重在教学实践中学习
唯物辩证法认为,一切事物都是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但外因只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条件,内因才是事物发展变化的依据。内因是第一位的,决定着事物发展的基本趋向。对新入职教师来说,学校为其提供的“师傅助教”和教育主管部门提供的继续教育、职后教育是其进行教育教学、提高教学能力的“外因”。教师只有从“内因”的角度,自己做个“有心人”,博采众长,为我所用,才能有效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主要途径与方法有:第一,学会听课。很多新入职教师在起初都会去听其他老教师的课,但很多人仅仅是为了应付和完成学校指派的听课任务。事实上,听课是新入职教师尽快适应课堂教学工作的一个入门捷径。新入职教师一定要对听课给予足够的重视。这包括,在听课之前,就自己教学中所困惑的问题进行逐条梳理,整理出主要问题;在听课时,有针对性地观察老教师在处理这些问题时是怎么做的;在听课之后,与老教师进行交谈,就自己关心的问题探讨出适合自己的解决办法;最后,写出简明扼要的思考与总结。第二,教学历练。在大量听课与思考的基础上,新入职教师应博采众长,将这些长处“嫁接”、改造到自己的教学中,逐渐形成有自己独特风格的教学特色。当然,教学能力的提升是一个相对较长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但只要做个教学的“有心人”,善于在听课和教学中用心琢磨、实践,就能脱颖而出。事实也证明很多刚入职的新教师,大家的起点都差不多,周围的工作条件和环境也都差不多,但三年以后会出现相当大的差别,最关键的原因就是有些人不断用心学习,用心教学,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提升了教学能力。
- 所有评论(0)